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2021-03-24桂兵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对策

桂兵

摘 要:后疫情时代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也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毕业生自身、高校、用人单位以及政府等层面较为全面分析了后疫情时代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

關键词: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1.037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席卷全球,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如今,虽然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疫情造成的各方面影响仍然持续存在,典型影响之一就是对大学生就业的冲击。再加上世界其他国家的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使得大学生就业变得更为艰难。如何有效地解决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1 后疫情时代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同比增加40万人。2021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预计达到1000万人左右。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可抗力则使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难度,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不良影响势必会延后至2021届毕业生甚至更后。综合分析,后疫情时代下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国家层面来看,一方面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就国内经济而言,产能过剩、经济增长对房地产和基建投资依赖较高等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再看国外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千方百计打压我国经济发展,如禁止美国投资者对部分中国企业进行投资、过度打压华为等高科技企业,使得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外部形势。经济运行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基础有待进一步稳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整个2020年的中国GDP增速仅为1.9%,同比下降明显,无疑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疫情爆发后,虽然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如支持毕业生灵活就业、鼓励毕业生创新创业、优化就业服务、扩大应届生招录比例等,但政策效应充分发挥尚需时日。

第二,从用人单位层面来看,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锐减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受这次疫情冲击,旅游业、餐饮业、批发零售等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很多企业被迫压缩人力资源支出,招聘需求下降,有些小型企业甚至直接倒闭。据调查,“2020年总体招聘需求下降34%,应届毕业生招聘需求下降44%,小微企业招聘需求下降52%”。此外,有些用人单位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仍然采取线上招聘,线下招聘渠道尚未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正常运作状态。传统的线下招聘往往要通过严格的笔试、面试等环节考核毕业生,更有利于用人单位充分、全面了解求职者从而真正找到合适的员工,也有利于求职者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从而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岗位。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取而代之的线上招聘使得用人单位招聘效果和求职者求职效果不佳。

第三,从毕业生层面来看,首先,高校毕业生本来就承受着毕业和就业双重压力,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使得这种压力更大。一些大学生尤其是自然科学类的毕业生由于不能及时到校做实验,结果毕业论文难以完成,更无心为求职做准备。即使是能够顺利毕业的大学生面对着铺天盖地的“疫情与就业”的新闻也难免产生较大的心理焦虑,导致求职信心不足。其次,世界其他国家严峻的疫情形势使得准备出国深造的毕业生推迟甚至放弃出国计划,也使得国外留学的毕业生纷纷回国就业,求职人数总量进一步上升,加大了高校毕业生的求职竞争激烈程度。最后,有些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择业观不正确往往导致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社会实践能力差,个人综合素质偏低,特别是有些毕业生道德素质不高,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缺乏敬业精神、吃苦精神、协作精神,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距甚远。

2 后疫情时代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分析

就业是基本的民生问题,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乎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幸福,更关乎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后疫情时代下,我们要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举措促进大学生就业。

第一,作为高校毕业生,首先,要坦然面对现实,克服焦虑情绪。新冠肺炎疫情给就业带来的不利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每个毕业生都无法逃避。与其在现实面前总是茫茫然不知所措,或是自怨自艾,还不如直面现实,信心百倍地走向就业市场,迎难而上,视变化为机遇。其次,高校毕业生要合理地定位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后疫情时代下,就业岗位数量增长有限,毕业生应多多考虑其他出路,如去西部、去基层、三支一扶等。同时,毕业生应该适当降低标准,从实际出发,如果能顺利就业,就不要过分地挑拣。最后,高校毕业生务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升求职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就高校而言,首先,要高度重视后疫情时代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努力开拓就业市场,深入各行各业为毕业生挖信息、找岗位。其次,各高校要积极开发以就业信息网络为中心的毕业生就业无形市场,建立并完善就业供需信息收集、处理、发布系统,使大学生通过校内就业网站就可以轻松便捷地完成求职简历发布、需求信息查询和网上竞聘等求职程序。同时还应严格审核各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保证信息真实有效,防止毕业生上当受骗,甚至落入传销团伙。再次,高校切实加大对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帮助他们顺利就业。高校毕业生中有一些需要特殊关注的重点群体,如贫困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偏远山区毕业生等。针对这部门群体,高校要重点落实“一对一”帮扶举措,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直至其找到工作。最后,要建立一支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同时要加强对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尤其是后疫情时代下,就业指导队伍就要大力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求职技能培训,适时开展就业指导讲座、模拟面试等一系列的求职活动,从而帮助毕业生克服就业焦虑,化压力为动力,找到理想工作。

第三,从企业层面来看,首先,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配合相关政府部门、高校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一个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企业更容易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为企业发展效力。其次,企业要科学管理,诚信合法经营,注重引进科技,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效益,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最后,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要科学设立工作岗位,而不应刻意抬高门槛,过于注重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和实践经历,从而增加毕业生的求职难度。

第四,就政府层面而言,首先,要制定、完善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同时要监督、确保相关就业政策执行到位。政策制定后如果不执行则是一纸空文,如果执行不好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后疫情时代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坚决有效执行政策是关键。因此,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各级政府务必要严格落实好就业方针政策。另外,要完善就业工作奖惩机制,对政策执行到位的部门及相关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对拒不执行的部门及相关人员要加大惩罚力度。其次,政府要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和能力,完善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加大对高校就业服务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对就业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确保他们能够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高效的就业服务。值得指出的是,政府要鼓励支持并正确引导毕业生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提供无息贷款、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服务,为毕业生创新保驾护航。再次,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有形的手”宏观调控的作用,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打牢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经济基础。同时要监管好劳动力就业市场,对于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和职业介绍机构的欺诈毕业生的恶劣行为要严惩不贷,切实维护好毕业生的就业权益。最后,相关政府部门要根据不同地区疫情的风险程度,提前谋划,线上线下齐心协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对于疫情低风险地区,应适时推动人力资源市场线下招聘活动的恢復。对于疫情高风险地区,一旦“疫情解除后,要迅速组织动员全国各级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市场服务机构,集中开展行业性、特色化的现场招聘活动,动员线上线下力量,共同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充分、更好的就业”。

3 结语

尽管后疫情时代下,高校毕业生仍然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但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通过多方合作的共同发力,必定能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必定能够确保高质量完成毕业生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2020年疫情对中国就业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就业去向分析[EB/OL].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2007/878892.html.

[2]曹佳.后疫情时代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建议[N].中国劳动保障报报,2020-07-06.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