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路径探析

2021-03-24杨培范静杨瑞赵江招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党建思政

杨培 范静 杨瑞 赵江招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必须要扎实做好基层党组织工作,强化政治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当前,社会处于全面转型的关键期,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因此,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要“抓党建,促发展”,以党建引领全局,坚守育人使命,坚持改革创新。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党建;思政

[作者简介]杨培(1989-),女,汉族,河北邢台人,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部科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新闻传播、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D267.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1)02-0042-02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党组织建设无论是内涵建设还是机制建设,都面临新的要求。纵览其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抓好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对于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和推动高校事业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曾寄语广大青年,“要追求梦想,努力奋斗”,切实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因此,在新时代,面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党建工作也要把握新脉搏,担当新使命。高校要发挥党建引领,牢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使命,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新时代赋予高校党组织建设的新要求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要坚持政治引领,坚守育人使命,进而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和落实标准化制度化建设等,以新举措、新方式积极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路径。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强保障,进一步增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政治举旗定向的引领要求

习近平强调,强国必先强党。面对新形势,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性问题。基于新时代的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加强政治站位,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校党委必须充分发挥“火车头”的引领作用,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思想建设为先导,以组织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二)高校育人使命的引领要求

高校,立德树人是根本。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站在立德树人这一历史使命的根基上,发展创新,提质增效。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建设的关键脉搏所在,通过加强党支部建设,切实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力。高校必须坚守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将党建工作制度规范化、系统化,将发展党员管理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打通高校立德树人“最后一公里”。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也要把握新脉搏,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掣肘

高校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伟大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机遇也存在着挑战。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关键点,在实践过程中仍有一些困境需要突破。

(一)工作机制“变通不够”

俗语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论是何种情况、做任何事,规矩、制度都是关键环节,高校的党组织建设同样遵循。搭建好高校党建“大厦”的前提应该是建立良好的工作制度,筑牢党组织规范运行的根基。但是,基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党组织建设的社会关注度缺乏足够重视,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缺乏科学设置,如工作制度不健全、缺乏统一的管理评估机制、基本工作职责分工不够细化等,经常会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

(二)队伍建设“供血不足”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高校思政建设,但是随着近年来高等院校扩招进程加快,在思政队伍方面出现了断层现象。以高职院校为例,往往受其本身的专业特色影响,在教师结构、引进师资方面,更多侧重于重专业、轻公共政治课的教学方向,从而导致其对思政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同时,在基层党组织岗位设置方面,经常出现职位设置不规范,比如党组织不设专职书记,或者是支部书记身兼多职等现象。这些问题导致了高校党建工作队伍建设出现严重的“供血不足”。

(三)品牌建设“内涵不新”

党建工作外在看制度,内在看含义。从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来看,除了工作机制、队伍发展的瓶颈,另一重要的体现是活动内容缺乏创新。党建工作在推进过程中难以取得各部门的有效配合,尽管开展了一些活动,如“三会一课”“党员日”活动等,但整体而言,在促进高校改革发展过程中,党建工作“但求稳妥”的思想导致党组织工作缺乏品牌意识,缺乏生机活力,如部分高校在对党员管理教育方面依旧“循规蹈矩”,这些都不利于党组织工作品牌建设和发展。

三、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积极探索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从高校改革发展的全局着眼,牢牢坚守高校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教学科研等工作融合发展,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融合发展,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党员管理教育融合发展。

(一)夯实“党建引领”工作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部分着力提出要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的强大根基。高校必须要坚持党建引领,稳固定向,以完善的工作机制模块,统筹全局。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和落实标准化制度化建设等,是进一步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举措、新实践路径。“抓党建就是抓发展”,只有夯实党建根基,才能为高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壮大“思政基因”人才队伍

高校在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坚持“党建引领”掌舵方向,更要强化带有鲜明“思政基因”标签的师资队伍。壮大思政队伍,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还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塑造“独具特色”品牌内涵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品牌建设是充实其内涵的重要途径。提升党建品牌价值,有助于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活力化。打造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不仅可以在高校专业建设上丰富育人模式、厚植高校的文化底蕴,更是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和创新性能力的关键抓手,结合自身,构建内涵新颖的党建品牌,让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具创造性和价值型。

结束语:

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创新,有利于其充分发挥坚固堡垒的作用。作为党工作和能力建设的关键抓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坚守“党建引领”举旗定向,注重制度创新统筹全局;要坚守“育人引领”历史使命,以党建担当更多责任强化保障;要“守正创新”,重塑品牌打造内涵强力,让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参考文献]

[1]郭禹宏.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9,11(01).

[2]黄小军.新时代下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方向与路径[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15).

猜你喜欢

基层党组织党建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