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时期加强高校党史教育的思考

2021-03-24宋鑫姚树密黄桂贞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党史新时期高校

宋鑫 姚树密 黄桂贞

[摘要]习近平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新时期加强高校党史教育是根植红色传统、红色记忆、红色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重要选择,是引导大学生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重要选择,是引导大學生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的重要选择。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党史;教育

[作者简介]宋鑫(1983-),男,汉族,山东鄄城人,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史教育。姚树密(1975-),男,汉族,山东曹县人,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黄桂贞(1976-),女,汉族,山东鄄城人,山东省鄄城县实验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D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1)02-0055-02

习近平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是当代时代主题,是牢记党的初心使命的选择。新时期加强党史、新中国史的教育学习,了解相关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党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奋斗史和发展史,对传承红色传统、重温红色记忆、厚植红色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让高校大学生将个人前途和命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联系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一、新时期加强高校党史教育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对中共党史教育高度重视,多次强调了中共党史教育的作用。习近平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从根本上来说,这为高校党史教育提供了价值引导和内容。一方面,加强高校党史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学习了解党的历史。习近平强调:“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应该让大学生加强党和国家历史的学习,结合新时代发掘出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来,为党的事业发展和中国梦实现提供不断向前的动力。历史与现实是彼此的写照,大学生只有认真学习党史,通过回顾和总结来清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发展的规律性,从而自觉坚定地承担起中国梦实现的重大责任。另一方面,强化高校党史教育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辩证思维,辩证看待和准确把握历史的主流与本质。系统学习和掌握中共党史,全面了解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顺境和成就、遭遇的逆境和顿挫,引导当代大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始终坚持真理,面对错误及时修正并充分汲取教训,不断努力和前进。

(二)是汲取历史教训和坚持真理的必然结果。从中国共产党建设历程来看,现在的幸福是在极端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艰苦奋斗取得的,党领导人民在革命中取得了真理,同时艰难探索难免存在着一些失误和曲折。只有强化高校党史教育,帮助大学生深刻了解中共党史,引导他们坚定立场,以积极正确的态度去了解正视党的失误和曲折,认真考察和了解党所处的社会环境,从一些失误和曲折中去发掘社会根源、历史根源,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从历史挫折中汲取教训。再者,从苏联解体、苏共失去政权的历史来看,这不仅仅是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必然结果,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在分析挫折和曲折时存在着思想错误。因此,通过高校党史教育,就是要大学生深刻理解党史教育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党史的同时,铭记历史教训,在新时期自觉承担起文化认同和祖国建设的重担。

(三)是解决大学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存在问题的必然选择。一是坚定大学生主流思想意识形态的现实需要。历史虚无主义是通过丑化英雄先烈光辉形象来否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通过消解主流价值和民族精神、否定党的政治品格、抹杀贬损一切进步运动、无视新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和成就等行动来抹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正因为如此,历史虚无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混乱中掀起了思潮困惑,大学生在党史学习过程中,对于中共党史以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缺乏全面理解学习和掌握,缺乏辩证思维和科学态度来分析了解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要解决好大学生人云亦云现象,就必须直视大学生思想问题,强化高校党史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肯定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二是针对大学思政课教学中党史课程弱化问题的重要选择,是解决党史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重要途径。从大学生思政课程设置情况来看,党史教育比重并不高,大学生党史教育存在着教育手段滞后、教育形式单调、教育内容空泛、教育思路老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对党史教育的正确认识。因此,加强高校党史教育,从教育内容、手段等多方面出发,为解决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问题提供内容来源。

二、对新时期加强高校党史教育的思考

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融合冲击等对高校大学生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是影响到他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加强高校党史教育,引导大学生建立辩证思维和科学态度显得非常急迫和紧迫。

(一)拓展平台、加强党史宣传教育。新时期运用新媒体等现代手段来丰富党史宣传教育方式。一方面,以青年报刊、学校广播、电视等为载体开展立体化的党史宣传教育,通过“两微一端”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来宣传弘扬党史、主旋律,切实拓宽党史宣传教育的覆盖范围。另一方面,大学生党史教育要与学校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举办形式多样的演讲比赛,开展党史英雄模范事迹学习比赛,在大数据、云计算等的依托下收集大学生学习反馈的意见,不断创新搭建党史宣传教育平台。

(二)整合内容、开展党史教育活动。习近平提出:“中共十九大到二十大的5年,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第一个百年目标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开篇。这其中有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是我们工作的坐标。”因此,在高校党史教育中,要以重要时间节点为核心梳理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整合高校党史教育内容,开展内容丰富的党史教育活动。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继续强化高校党史相关研究,编撰與党史相关的著作和做好党史专题研究,整合现有党史研究成果,从而在高校开展全范围的重大党史纪念活动,带领大学生去看相关文献纪录片,开展党史知识演讲比赛,通过讲好党史故事、集中观看党史学习教育片、演讲比赛等活动,来弘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用主流意识形态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三)创新手段、提供鲜活党史读本。单纯地理论学习说教课程,很难引起高校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想激发。新时期要创新手段、引进一些珍贵的口述史等党史资料到党史教育课堂上来,为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提供鲜活党史读本。一方面,关于亲历者录音、视频等资料,作为口述资料具有真实性和可信性,更容易让大学生信服信任,加上新闻报道和党史理论课程学习,可以更好地激起情感共鸣和思想共鸣,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真实可信的优质素材。比如,通过采访160多位参加战斗的老兵形成的纪录片《解放大西北》,让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和声音以零距离的方式走进高校大学生群体中,让他们去真真实实感受触摸历史温度、革命历史环境,在真实故事下深刻理解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通过心灵震撼来达到高校党史教育目的。用档案说话,用记录片说话,用历史温度说话,用历史逻辑说话,通过真实的历史纪录片来帮助大学生还原认识历史真相,通过再现历史的方式激起大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通过生动鲜活的党史读本与一手资料来更好地教育高校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程刚.隐匿与彰显: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中共党史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2(7):38-44.

[2]赵社民.党史文化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8):58-59.

[3]蒋沫沫.高校思政教育中党史教育的功能优势及实践途径[J].喀什大学学报,2019,40(4):95-99.

猜你喜欢

党史新时期高校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