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唱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2021-03-24袁辉钟
袁辉钟
摘要:重唱是声乐演唱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高校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通过重唱教学能够丰富声乐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对听、唱、演等技能的认识,并且还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音乐素养,进一步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对音乐专业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重唱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重唱 高校声乐教学 探索 应用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2-0080-04
在以往的声乐教学中部分教师更加侧重于对声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容易忽视重唱教学的重要性,认为重唱教学只适用于舞蹈或具有表演形式的艺术课程中,进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会将其边缘化处理,也正是因此导致高校声乐教学受到一定的限制。随着音乐专业教学关注度的提高,高校和教师都开始认识到重唱在声乐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以重唱形式开展声乐教学,可以更全面的找到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拓宽学生的音乐思维,为学生的声乐学习和发展奠定稳固的专业基础,此外,在重唱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声乐表达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以及其他艺术课程的学习具有推动作用。因此,探索重唱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重唱的特点
重唱是声乐演唱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其具有以下几种较为突出的特点:其一,重唱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重唱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演唱者依据多声思维的原则将各自的演唱旋律进行有机融合的演唱形式,根据演唱者属性的划分可以将重唱分为同声重唱和混声重唱两种,而同声重唱又可以根据性别划分为男声重唱和女声重唱;根据演唱者数量可以将重唱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由此可见,重唱的教学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其二,重唱具有推动剧情的效果。在歌剧演唱中重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歌剧最早起源于欧洲地区,其在表演的过程中经常采用多人重唱的形式,通过重唱不仅可以加强演唱的效果,被更多的情绪感染,而且还能将剧情推向高潮,对于剧情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其三,重唱具有立体性,在舞台演唱中,如果只是进行单一的多人歌唱很容易降低表演效果,而通过重唱教学,结合相应的演唱技巧能够充分融合不同演唱者的音色、音调,将演唱效果推到理想高度,更能够表现出演唱的生动性。同时,在进行重唱时演唱者必须准确把握所唱作品的内涵情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基于此进行演唱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体现出重唱的立体性特点。
二、重唱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声乐演唱对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思维具有较高的要求,其本身也具有较强的艺术性特征,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会更加关注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开展重唱教学训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只侧重于让学生进行单一的独唱,学生只能认清自己所负责部分的音调、声色、强度等,缺少对其他配合性演唱内容的理解,因此容易影响整体的声乐演唱效果。但是通过重唱教学,学生可以全面的学习乐理、和声、视唱练耳、钢琴等多方面的声乐知识,以此为基础开展声乐教学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声乐基础,并且有利于学生更恰当地处理好自己的声音以及与其他演唱者之间的关系,避免演奏脱节等问题的发生,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声乐演唱中的艺术表现力,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
传统声乐教学一般都是针对于一个学生进行的单独独唱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下所营造的教学氛围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很好的被调动,并且其学习积极性也比较差,此外在课下进行独唱练习时学生很难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演唱问题,对于学生声乐技能水平的提升造成一定的阻碍。而通过重唱训练的教学形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加强,能够为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的趣味性,而且借助重唱训练的形式,学生需要在不断的配合练习中找到更适合的演唱节奏,在这样一种训练过程中,学生为了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就会互相监督、互相指导、互相学习,久而久之学生的演奏技巧就能得以提升,演唱水平也能得到提高,为之后的声乐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
(三)有利于学生快速接受教学内容
高校声乐教学课程的开展常将单一独唱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按照顺序对学生进行一个一个的演唱训练指导,这样虽然能够给予学生相应的专业指导,提升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但是学生却无法进行完整的声乐演唱表演,缺乏实践性,导致学生的音乐风格受到一定的限制。通过重唱形式的教学训练,能够有效完善单一独唱教学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与独唱、合唱相比,重唱更具灵活性,可以充分融合不同声色学生的优势,拓宽学生对多元音乐形式的掌握范围,进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声乐教学的兴趣,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细致掌握。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重唱演唱中对学生之间的配合性、协调性有一定的标准,因此通过重唱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一方面,重唱演唱需要多人之间的共同配合,若想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就必然离不开每一位演唱者的协调配合以及相应的取舍,因此在互相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团队意识可以更加凸显,为之后的团队协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重唱演唱中每一个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情感表达都是不一样的,为保障最后的演唱效果,演唱者就要开展多次的配合练习,找到最适合表演的声部层次以及情感层次,确保每个人的声部都可以与整体节奏相配合。开展重唱形式的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重唱教学的现状
(一)重唱教学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重唱教学在我国的音乐专业教学中起步较晚,因此许多学校和教师,甚至是学生对重唱教学都存在着错误的认识,认为音乐专业教学中的声乐、表演等艺术课程才是最主要的,对于重唱、合唱等形式的教学缺乏重视。所以高校在对重唱教学课程的设置方面常常将其作为选修课程,既没有突出其专业性,又没有给予其系统性,部分学生对其进行学习也多以学分目的为主,学生的重唱演唱技能得不到有效提升。此外,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专业的重唱形式教学,但是缺少专业师资力量的支撑,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教學体验,而且所安排的课程时间较短,难以做好对学生的专业教学。
(二)重唱教学教材选择缺乏具体性
高校声乐教学中对重唱教学教材的选择上缺乏具体性。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可以发现,当前高校重唱教学中对教材的设置一般都是以歌曲合集册为主,其内容较为宽泛,缺乏专业性以及层次性,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也难以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学生重唱训练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造成不利影响。此外,还有部分学校依然沿用国外的教学模式,只通过图像或视频的方式开展重唱教学,主要让学生通过视频去了解各种重唱技巧,很少使用到重唱课程教材,学生对乐谱、音调、节奏等基础乐理知识掌握不够,影响了学生对重唱演唱技巧的学习和应用。
(三)重唱教学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近些年,音乐专业教育的学生数量逐渐增高,为音乐专业院校的教学带来了更多新的挑战,原本的声乐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一对一的单一指导,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具有较高的针对性,但是其教学氛围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易被调动,并且随着生源数量的增加,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当下教师对学生的声乐教学通常都是统一性的教学,对于重唱这一训练形式而言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却缺少必要的交流,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重唱训练,处于被动的地位,导致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发展受到影响。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借助其他音乐设备的伴奏协助,单一的听取学生的重唱演唱效果,学生容易产生紧张情绪,导致发音不准确、节奏把握错误、配合不当等情况的发生,达不到理想的重唱教学效果。
四、高校声乐教学中重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对重唱技巧的重视
高校声乐教学中开展重唱教学训练时应加强对重唱技巧教学的重视,只有充分掌握了重唱演唱的技巧才能够展现出更好的演唱效果,才能够俘获观众,使其产生情感共鸣。对于重唱技巧的掌握,首先,要在重唱演唱中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一是与声乐技能之间的一致性,重唱不仅要唱而且还要演,因此演唱者必须要具有较高水平的声乐技能以及较强的艺术表演力,能够与其他队友之间形成同步配合,将不同的节奏、旋律实现完美的演唱,从而才能充分体现出重唱作品的艺术内涵及情感特点。二是演唱节奏与心理节奏的一致性,演唱者若想在观众面前表现出更好的自然状态,不仅需要控制好演奏作品的乐句节奏以及自身循环呼吸的节奏,而且还要控制好心理节奏,能够与演唱节奏相配合,避免因为心理紧张而造成节奏失控现象,此外,还需要保持与团员之间的节奏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更加紧密的配合,更好的掌控音色、音调、演奏速度及力度,为观众呈现完美效果的重唱演唱。其次,要在重唱演唱中展现出一定的音乐表现技巧,一是保证声部运用的和谐性,重演作品的演唱若想达到较好的效果,每一个演奏者都应该对作品中每一环节的音色、音调以及其蕴含的背后含义进行充分了解,结合伴奏的节奏感分析自己应该如何运用自己的声部与其做好配合,与队友做好配合,之后才能将演唱力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从而实现声部运用的和谐性。二是掌握必要的表演技巧,音乐表现力重在感染力的迸发,演唱者在进行重唱演唱时应深入探究各个不同声部之后角色的形象特点,融合角色在剧情中的心理发展变化,对自己的情绪表演进行优化调整,进而将演唱与表演实现更好的融合,增强重唱演唱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与其他艺术课程相同,重唱教学也需要大量的训练时间,因此高校声乐教学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初始阶段,由于学生对重唱训练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重唱技巧的掌握还不够彻底,并且与他人的配合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此教师可以先采用一对一的指导教学,更准确的指出学生的缺陷,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重唱技巧并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在教学中期阶段,教师不仅要重视对重唱技巧的训练,而且要重视对演唱作品的融入,结合初期对学生演唱特点的了解以及对学生个体性声部特征的分析,为学生选择更合适的演唱作品进行实践训练,从初级逐层升级到中级、高级,不断提高训练难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重唱能力的总体水平。在具体的重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合更多典型的重唱作品为学生进行展示示范,增加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一起欣赏并分析经典作品中演唱者的演唱技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对重唱演唱的认识,启发学生的音乐思维,有利于促使学生提升创新性的音乐能力。
(三)秉持整体性的重唱教学原则
重唱是声乐教学的一种特殊延伸,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开展重唱训练时应始终坚持整体性的教学原则。重唱演唱较多的出现于歌剧表演中,其不是单一个人的演唱,而是需要多人之间的相互配合,只有保持演唱的整体协调才能够展现出更好的演唱效果,才能够突出重唱带给观众的感染力,充分发挥重唱的魅力。另外,由于重唱对演唱者的声部、技巧运用以及表现力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为展现出更好的和声重唱效果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对演唱节奏的把握,从重唱演唱的整体角度出发为学生细致讲解每一演唱情节的重难点部分,让学生进行重点突破,积极分析思考并完善调整自身的重唱技巧运用,为演唱的整体性、和谐性提供保障。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高校声乐教学中开展重唱教学时教师应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活跃重唱教学课堂,为学生构建更具专业性、趣味性的教学课堂,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对重唱训练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重唱的认识,有利于促使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得到提升。首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应从重唱的组成部分以及技巧方面着手,增强学生的重唱意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重唱演唱基础,保证学生技巧运用的灵活性。其次,教师在重唱训练中可以引用一些流行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并找到相互之间的契合性,感受现代音乐发展的趋势,推动重唱演唱的现代化发展。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音像设备配合一些剧情表演来增强重唱演唱的画面感、形象感、生动感,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对重唱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控制音色、声音以及音调等方面的技巧,保持声部均衡,使得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此外,教師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重唱作品进行演唱实践,发挥学生的课堂自主性以及创作能力,进而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声乐教学中重唱教学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和演唱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视听练耳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声乐学习、演唱具有积极意义。现阶段的重唱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着重唱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重唱技巧的掌握。对此,高校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重视对重唱技巧的教授讲解,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从整体性原则出发积极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水平,满足学生不同的声乐学习需求,从而提高声乐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吕媛.浅谈《重唱与表演唱》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文艺家,2019(06):246.
[2]孙畅.多声部重唱作品训练对教师的新启发[J].北方音乐,2019(05):197+205.
[3]郭立楠.歌剧重唱对声乐教学的意义及重唱技巧探析[J].大众文艺,2018(23):202.
[4]郭立楠.浅谈重唱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及运用[J].大众文艺,2018(22):231.
[5]陈思敏.重唱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8(15):167.
[6]许迪迪.重唱与表演唱在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的研究探索[J].黄河之声,2017(0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