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的工作边界并不仅在校园院墙之内

2021-03-24乔廷强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2期
关键词:院墙案例学校

乔廷强

 

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沙龙活动中,主持人讲述了一则案例:某教师发现班上一位男生心神不宁,经了解,原因是最近一段时间父母闹离婚,最让他难以接受的是,爸爸被公安人员带走了,他为此深感不安。

得知情况后,这位教师很想帮帮那位学生,便打电话给他妈妈,谁知谈话还没有结束,男孩的妈妈便挂掉电话。尽管如此,这位教师并不就此作罢,可再次拨通电话后,没说上几句,迎来的却是对方的一顿骂。最后,教师表示,虽说也曾为此特别懊恼,但并不后悔,在她看来为了学生忍受再多的委屈也是值得的。

随后,大家针对案例中教师的做法展开了交流。多数人表示,作为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受一点委屈未尝不可,最终,大家议论的焦点落在教师与学生妈妈的交流问题上。大家一致认为,教师应当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具体说就是负责好学生在学校里面的学习生活,校园院墙之外的事情则不要过多干涉,比如案例中孩子父母的私生活。毕竟教师只是普通人,而不是万能的“神”。

教师是一个普通人,教师也不应当过多干涉孩子父母的生活,但若因此就将教师的工作范围限定在学校院墙之内,限定在校内学生的学习生活上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道理显而易见,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唯一指向,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师工作的落脚点,更是衡量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

于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教师工作的对象——学生,从学生身上会得到关于教师工作更为全面也更为深刻的理解。首先,学生是一个全面的人,是身体的心理的、道德的、智力的、情感的、审美的统一体。就是说,作为教育者,即便不是班主任,而是一位一个周只为学生上一节课的普通学科教师,甚至哪怕只是学校里的一位普通校工,门卫的保安、清扫卫生的保洁、侍弄花草的园丁、食堂的厨工都应当明确自己的工作价值,不仅在于获取一份物质报酬,还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应当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一位教师来说,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这一点来说,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只有关注学生才能够发现他的的不安,进而萌生帮助的举动。其次,学生是一个社会人。他与这个社会时时刻刻以特有的方式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他的老师和同学,他的家庭,他的同伴以及由这些因素而构成的那个特定而又错综复杂的环境。从这个方面来说,教师工作的边界早已超出了教室和学校院墙所形成的极为有限的物理空间,超越了所谓的八小时工作时间,凡是能够影响到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都应当引起教师的关注。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仍习惯于认定校园中的八小时是教师的工作时空。应当承认,对于学生成长的那个环境,教师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予以干预。最后,学生是一个独特的人,是一个不同于他人的独立存在,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征、生活经验、家庭背景等。因此,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时,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偏执于一己之见。

因此,那种认为父母离婚是孩子的家庭私事而与己无关的想法,才是教师道义上的失职。案例中教师能够主动与学生妈妈交流,并试图重圆一个完整家庭的出发点并没有错,他至少深知成长环境之于孩子成长的重要。问题在于,他将问题想得过于简单,在于他不明就里地劝说,在于他没有采用适当的交流方式,更在于他没有认识到父母离异、爸爸被公安人员带走背后的深层原因。对于教育者而言,更应当做的,或许不是令一个难以为继的家庭破镜重圆,而是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引导他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平复情绪,直面生活。这些既属于教师个人的人生智慧,又关乎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拥有这样的智慧和素养,需要持久的勤勉、歷练和精进。

现实生活中,在外在的评价体系特别是绩效考核已全面展开并得到普遍认同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工作范围限定在学校院墙之内,将学生看作是学科人,甚至因为学生的学科成绩不理想而唉声叹气的教师,并非少数。然而,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应当明确,学科本位思想导致的最终结果,是彻底否定了学生作为完整意义上的人的存在,是对人的漠视。

真正的教育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责任和边界的框架之内,也不是能够在学校院墙里和八小时的工作时间就能够完成的,凡事讲求责任和边界的教育,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作为一种开脱的方式。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师生双方的息息相通、魂牵梦萦,对于教师来说更应当是一种“忘我”,也忘记了时间和空间。

本栏责任编辑 黄博彦

猜你喜欢

院墙案例学校
院墙重重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院墙上的风景
落在院墙上的白幕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金建航:院墙外的天空
学校推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