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统整视域下的创新劳动教育实践

2021-03-24唐满艳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2期
关键词:居家整理物品

唐满艳

2020年初,“停课不停学”期间,我们注意到,一年级的学生在父母和长辈的照顾与关爱下普遍缺乏自理能力,上完网课做完作业,自己的书桌凌乱不堪,玩过的玩具不去整理,自己的衣物也不会折叠,缺乏家庭成员应有的责任感。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家居环境和家庭资源,进行居家劳动实践,实现“居家成长”。我们以“小家越住越大”为项目主题,以PBL学习方式开展了学科统整视域下的创新劳动教育。围绕“我的家”“我理想中的家”“我的居家学习生活”三个主题,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邀请家长参与本次创新劳动教育全过程,鼓励学生通过“家庭服务与实践”活动来补充和完善之前获取的相关信息。

一、方法操练

一年级道法学科中有一章《我爱整洁的家》,我们以此课为载体,道法学科老师提出了基于真实情景下的驱动问题,同时信息技术学科老师进行问卷设计调查,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问题为:怎样收纳和整理?如何让小家越住越大?

1. 以数学思维为连接点。我们将数学学科的“分类与整理”与本项目整合,引导学生以家庭为观察点,了解家庭中不同物品的种类及作用,能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分类标准,按种类、按功能、按区域等进行归类。美术老师也参与教研,制作微课,教学生用思维导图形式给家中物品分类。

2. 以科学观察为提升点。教科版一年级《科学》教材有七个章节的篇幅学习《我们周围的物体》,我们就此开展了《观察家中物体》的探究性学习。科学老师指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家中物体,发现它们的特征、轻重、大小、形状、颜色、功能、安全与危害……并延伸到根据科学原理、基本定律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了居家学习安全教育。

3. 将收纳方法与口头表达紧密结合。这是本次项目式学习中着眼于方法和操作的具体环节。具体操作如下:(1)老师制作《我是收纳小能手》微课视频,设计《断舍离清单》,并通过线上课堂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2)学生在家观看学习微课,完成清单。(3)学生选择自己要动手实践操作的区域,如,整理书柜、衣柜、客厅、厨房等。(4)家长对孩子实操过程进行实景拍摄,让孩子面对镜头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整理收纳操作步骤,最后分享至班级学习小组。

二、成果与评价

1. 展示学习成果。以各学科课程内容拓展学习为延伸点,学生進行展示。如,用英语书写家中物品收纳盒的标签,可以是中英文结合的,也可以是英文和简笔画结合的。在美术老师和语文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尝试写一写《我的收纳整理手账》。为自己干净整洁的家取一个温馨的名字。在越住越大的家里选择合适的居家体育锻炼方式,坚持居家锻炼。

2. 与校园文化活动内容的整合。学生正式返校前,我们围绕“小家越住越大”主题,把居家劳动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利用班级墙报,张贴了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和整理手账,在学校的LED电子屏上滚动播出学生收纳的微视频。学生一返校看到自己的作品,就感到无比亲切与自豪,充分体会到劳动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3. 与生成性资源的整合。在教与学相辅相成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生成性资源,如果能有效地加以整合利用,就能创造岀更高的教学价值。比如,教学生选择合适的收纳箱时,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家里有很多废弃的鞋盒,于是引导他们遵循环保、美观的要求,选择废弃物品进行再创造,设计制作新的收纳盒。

三、案例小结

本次项目式创新劳动教育,学生学习了整理物品的方法,知道整理前要先分类,再摆放至合适的位置,做到整齐有序。学生提升了劳动技能,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帮家人整理房间、客厅、清洗餐具等,体验了家长劳动的辛苦,感受劳动的快乐。这是我校在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中的一次初尝试,我们通过项目式学习方式,以主题活动为实施载体,整个学年或学期,以年级为单位,以线上教学、线下实践的教学思路,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联动,各学科在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下,选择合适的方法手段,在课堂中渗透劳动教育,传授劳动技艺。因此,把劳动教育课程作为中介,就要通过劳动实践,关照、呵护、保全学生作为人的主体性,突破时间与空间的人为规限,实现生命的绵延与自由生长。

猜你喜欢

居家整理物品
称物品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staycation居家假期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找物品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