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思维视域下的文明校园建设

2021-03-24刘东伟黄艳冰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2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子系统校园文化

刘东伟 黄艳冰

文明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以系统思维指导建设实践。文明校园建设中的系统思维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确定生成文明校园系统的要素及其功能、结构和相互作用,还有提升系统主要功能及促进系统发展。本文以中山市实验小学文明校园建设为例阐述系统思维视域下的文明校园建设策略。

一、整体性系统思维:整体布局文明校园

整体性,是系统思维有别于其他思维方式的首要特征。单个要素通过一定的结构相互作用,形成之前所不具备的新功能而实现整体价值,才能形成系统。故认识一个系统,要从整体认识要素开始,即建设文明校园要从整体认识文明校园的要素开始。

1. 功能定位与相互作用

教育部与中央文明办联合印发的文件《关于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2015)中给出了《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标准》。标准包含“六个好”,分别是:领导班子好、思想道德教育好、活动阵地好、教师队伍好、校园文化好和校园环境好。如何认识这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学校领导班子是建设文明校园的统领者——它发挥着引领其他要素发展的作用,是其他要素的决策者,并监督其他要素的发展;思想道德教育决定了文明校园建设的根本目标——它指示着建设文明校园的前进方向;活动阵地是文明校园建设的途径——它决定了其他要素实现的时空、水平、方式等;教师队伍是推动文明校园建设的执行者——直接作用于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阵地、校园文化、校园环境,又反作用于领导班子;校园文化是文明校园的载体,展示了文明校园的一般形象;校园环境是硬件设施,是保证其他要素产生作用的基础。

但整体性不是要求所有要素全盘同步发展,也不是零碎片面调整,而是处理好发展的主次先后,兼顾各种要素,朝同一方向着力。“朝哪个方向着力,如何着力”是随之而来的问题。确定思想道德教育是文明校园建设之目标要素后,也就回答了方向问题——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校园。

2. 整合理念和具化形象

校园文化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具象。校园文化最核心的表达是“一训三风”。2017年,中山市实验小学领导班子集体在建校60周年之际提出了一训三风的系统化成果,塑造智趣教育“六好一体”的形象。

智趣教育理念系统化成果是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新要求重新整合后提炼出来的。从字面上看,“一训三风”的格式从词语整合成了四言短句,更便于识记且有助于建立理念的整体化的形象。从内核上看,校训传承了“务实”“学习”的精神;校風突出了“实验”,创新了“整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比以往单独强调的若干素养更具有时代使命感,顺承了“核心素养体系”的整体理念;用“教研”指出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方法和方向,而“智慧”与“幸福”是学校智趣教育理念另一维度的释义。“学得快乐玩得聪明”的学风,让学和玩相互联系,也让智慧与情趣相互促进,这是智趣教育理念最直接的表达。教学活动富有情趣,课堂内外充满智慧,这是校园文化的一次整合,也是“六好一体”形象的具体化表现形式。

二、结构性系统思维:优化文明校园结构

每个系统都是一个更大系统的子系统(或称为要素)。要优化系统,就要优化子系统及其结构,也即优化子系统中的要素及其结构。结构优化追求“1+1>2”,它不仅研究某一子系统的结构优化,还研究各子系统之间的互动优化。

1. 立体分层的课程设置

中山市实验小学基于结构性系统思维开发了选择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使课程形成三个层次并可以在层次间互动、转化。

第一层次是基础性课程,是必修课程,含语数英音体美等。

第二层次是选择性课程,是指在充分开发利用教师队伍和校园环境资源的基础上开设的社团活动,供师生双向选择。以体育社团活动为例,学校开设了“4+6”共10个体育社团项目。“4”是指游泳、足球、篮球和羽毛球,这4种课程属于体育基础性课程的组成部分,但基础课程之余学生还可以通过选择参加相应的社团活动进一步获得运动技能的提升。“6”是指攀岩、轮滑、射箭、击剑、体操、乒乓球这6个社团项目。选择性课程的发展,是师资利用效率的提升和活动阵地的扩展,也是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的深度融合。

第三层次是拓展性课程,即基础性和选择性课程之外的课程。如校歌、校徽、校标的创作设计活动,再如提供科技体验的科技节、文娱体育活动的阳光体育节和艺术节等。这些拓展性课程发生在常见的校园活动阵地,形成了一系列的校园文化。

2. 多向多维的师资调配

教师队伍作为执行者要素,通过多层次的课程与其他子系统发生联系。优化教师子系统,本质上是一种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升和用人制度的变革。中山市实验小学针对体育教师队伍进行了“一师多班”“一班多师”的多维师资配置实践,这是结构性系统思维的运用,意图充分发挥教师专业水平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进而达到教师子系统的优化。

“一师多班”改变了体育教师的配班模式,教师除了负责若干班级的基础体育教学,还向某一年级教授自己本专业技能。历经六年的体育学习后,每个学生都可在基础性体育课程中掌握基本体育技能并学习4种专业体育技能(指游泳、足球、篮球和羽毛球)。由于“一师多班”,每个班有一位本班专属的公共体育课教师,还有一位教授专项技能的教师,形成了“一班多师”的局面。

以“校本项目专业化”发挥教师专业水平。在课程分层设置的过程中,将现有教师的体育专业项目设置为“基础性课程”,并保证每班的技能项目体育课每周至少一节,从而让该专业教师得到本专业项目教学实践的机会,发挥了教师应有的专业水平和价值。

以“阳光课间课程化”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即“统筹安排每天的体育大课间,根据不同年级必修项目的学习进度,形成‘课内学习技能、大课间练习技能的模式”。该模式实质上是增加了体育教学活动的时间,提高了体育大课间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为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打下基础。

三、开放性系统思维:促进文明校园发展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就可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間或功能有序的状态。即系统演化的内在动力是要素相互作用,外在动力则来源于环境。系统要维持自身的有序发展就必须向环境开放。

协同理论提出,系统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时,子系统之间会产生非线性相互作用,并相互合作导致系统产生新的有序状态。协同理论所研究的从无序到有序的临界转变,深刻地反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与演化的机制。

开放性系统思维要求我们将文明校园和外部环境中的其他系统看作一个“文明共同体”共谋发展。文明校园利用外部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推动文明校园系统中的子系统以及家庭、社会整体共同发展,这是协同效应的具体表现。向外部什么系统开放,汲取何种物质、能量和信息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文明校园培养的是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少年,最终使其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家庭是基本的社会生活单位,青少年也应首先在家庭中发挥作用。故在文明校园之外,最先享受文明校园成果的是家庭。因此,文明校园应向家庭开放,向家庭汲取有利于拓展活动阵地、完善校园环境等的物质和能量,平衡两个系统在文明育人方面的信息差。家庭和文明校园以及文明校园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则是随着家庭参与文明校园建设而发生。

基于辩证系统思维,需协同乃因有差异,但消灭差异并不可行,理论上没有差异的平衡态系统是一个孤立或封闭的系统,与开放相去甚远,也必然导致解体灭亡。“求同存异”才是孕育和谐的方法,也是文明校园保持“趋于稳定状态”的最恰当表达。中山市实验小学通过开放沟通来缩小育人差异,促进文明校园和谐动态发展,同时通过物质、能量等资源的交互完成协同育人。简言之,开放沟通促进和谐,共享资源协同育人。

家庭通过参与多元的活动完成与文明校园系统的沟通互动。从层次上看,有基本的班级活动,如组建班级家委会、接受班级家访、体验班级教学、参加班级活动义工小组等;也有年级、校级活动,如组建年级校级家委会和义工队伍、参加学校开放日等。从范围上看,有广泛性活动,如全校性或年级性的家长会;也有针对性活动,如社团展演、家长沙龙、主题家长学校等。为了保证沟通的有效性,这些活动往往都伴随着家长调查,如开放日家长评价调查、社团活动家长评价调查、体育艺术文化节家长意见调查,等等。在后续的文明校园建设探索中,按归属系统或层次梳理这些沟通活动,将有助于形成一个家长参与活动的系统。

资源的共享突破了文明校园建设的时空限制,共享的对象不仅仅是家庭,也包括家庭所在的社会系统。文明校园系统内部的活动阵地、校园环境甚至教师队伍都是有限的资源。从空间上看,家庭、社会的参与拓展了活动阵地、校园文化子系统的容量;从时间上看,则减少了校园环境、教师队伍建设的增值成本。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子系统校园文化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