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南外表达”

2021-03-24夏育华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2期
关键词:办学育人学校

 

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以下简称南外集团)从单体学校发展成为包含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并拥有18个成员校的现代化集团学校。学校文化发展始终立足学校实际,每个阶段均注重对自身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校的办学目标从前期的“办研究型学校,育国际化人才”到中期的“办研究型卓越学校,育国际化创新人才”,再到现在的“办学术型卓越学校,育国际化创新人才”,始终既紧跟时代步伐又一脉相承。

一、新时代文化自信:文化立校的范式驱动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价值支撑,可谓立校之本。坚持文化立校战略,精神文化高品格、制度文化高品德、课程文化高品质、物质文化高品位就成为学校追求的文化建设目标,这也是学校文化建构的基本范式。

1. 塑造高品格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文化立校的精神指引。精神文化体现在校风、校训、办学理念以及育人目标这些蕴含了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信条上。高品格的精神文化可以通过无形的力量,将师生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规范言行、提升素养与品格。南外集团在精神文化层面除了办学目标、校训、校徽及办学理念以外,还形成了“精致育人”的办学思想、“以生为本、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求真、崇善、唯美、向上”的校风。这些集团文化基因已成为各分校最重要的价值遵循,并取得了较好办学成效。

2. 塑造高品德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为文化立校提供制度保障。高品德的制度文化,既结合了学校发展与管理的实际情况,又体现了学校制度建設的特色文化,健全、公平、开放的制度文化,正是高品德制度文化追求的目标。学校在“全面、规范、务实、创新”制度文化理念指导下,形成了比较完备且颇具特色的制度体系。如《南山外国语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党政工联席会议纪要制度等。

3. 塑造高品质的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是文化立校的关键内容。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文化选择,文化是课程存在与发展的基石。高品质的课程文化体现在国家课程中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与弘扬,地方课程中对本土特色与地方优秀文化的学习和宣扬,校本课程中对学校特色文化与中华优秀文化的吸收与传扬。南外集团全面构建“像树一样成长”的课程体系图谱框架,全面开发各学段各类型的学校课程。根据集团“十五年一贯制”学段特点对学生发展进行统筹规划,打造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组织平台,建成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八大学院,形成了集团化学校学生发展的递进序列和学院课程体系。

4. 塑造高品位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为文化立校提供平台支持。高品位的物质文化,体现在优秀文化与学校育人环境、育人场所、课程空间、课程设备的完美融合,学校的品牌文化影响力的构建离不开物质文化对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熏陶。南外集团不仅每一个校区均打造了“安全、整洁、有序、人文”的校园环境,建设了标准化的实验室、艺体中心及未来教室等,还因校制宜地打造各具特色的创客空间、游泳馆、天文馆等,如南外深汕学校建设的“北斗七星”建筑群。

学校在精神、制度、课程及物质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遵循学校文化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坚持传承并勇于创新中华优秀文化,体现了对文化立校战略的自信和使命。这有利于学校持续驱动文化建设,形成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新时代文化自信:“文化立校”的创新实践

1. 基于先行示范区高度的集团文化顶层设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的出台,为深圳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南山教育为了积极回应国家教育发展形势,打造与深圳的国家地位相匹配的现代教育,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教育”的目标。南外集团顺势而为,提出了“争创全国一流外国语学校,打造国际创新教育标杆”的愿景,制订了学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章程》,确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发布了校歌《遇见更好的自己》,确立了“精致育人”的办学思想等。南外集团因校制宜,从五个维度打造“五个南外”:文化立校凸显“国际南外”、厚德谐校实现“幸福南外”、科研兴校打造“创新南外”、治理成校深化“绿色南外”、品质强校成就“卓越南外”。

2. 基于系统治理宽度的集团化办学治理机制创新

南外集团发展大致分为六个阶段,不同的历史阶段学校办学类型、治理模式各不相同。办学类型从内生型向“内生型+加入型+联盟型+托管型+合作型”不断丰富,学校治理模式也从紧密型向“紧密型为主+松散型”的复合模式发展。针对南外集团面临的治理情境的复杂性,学校从系统思考的视野开展集团化学校的整体治理,采取一种全价值链条的、跨边界视野的、整合系统力量的、促进发展活性的系统治理方式,形成了集团化办学的新思想——系统治理观,从价值系统、治理架构、运行机制、课程建设、学生发展、教师成长、资源配置、社会参与、技术支撑、特色打造十个方面,创新集团化办学治理机制。

在治理架构上,总校简政放权,精简管理部门,加强统筹管理;分校增设管理部门,加强精细管理。

在管理体制上,变革“人、财、物”管理体制。实行“人”由总校核编定岗,总量控制;分校自主招聘,自主管理。“财”由总校审批核算,一级法人管理;分校按照独立校区模式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拥有5万以下资金签批自主权。“物”由总校按需调配;分校自主配置,自主管理。

在运行机制上,构建以“统筹”为基础,以“授权”为关键,以“协调、整合、共享”为方式的集团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管理升级:加强统筹整合,分线管理;加大授权力度,强化分校的主体能力建设;加强学术引领,整合集团名师资源;加大督导力度,建立集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3. 基于“像树一样成长”办学理念深度的教学系统构建

完善集团课程图谱框架,构建“像树一样成长”十五年一贯制课程体系。打造厚德、国学、素养课程群落,构建培根课程系统;打造健美、基础、生命课程群落,构建育干课程系统;打造笃行、社团、研学课程群落,打造茂叶课程系统;打造博学、国际、特色课程群落,打造实果课程系统。集团开发了“英语电影听说分级教程”等数十门精品课程,引进了戏剧表演、未来领袖、批判性思维三大国际素养课程,为丰富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丰富土壤。

根植外语特色,打造外语教育十大特色。学校通过开设英语电影课、法语课程、戏剧课程、模拟联合国课程等十大特色课程,不断丰富外语课程种类,彰显外语教学特色。

聚焦课堂教学,探索精致教学模式。集团每年组织“金钥匙”课堂教学大赛,全球直播教学赛事。

强化常规管理,实施精细教学督导。各分校通过创建教学督导常态化机制,加强教学流程监控。

探索评价机制,建立精准质量监控。除了创新落实南山区“712”学生期末质量评价方案外,集团还定期开展初高中教学质量监测制度,强化教学质量的自查机制、预警机制和改进机制。

4. 基于“精致育人”办学思想厚度的学生发展模式探索

构建学生发展立体育人系统。学校每年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开展“校园六节”,结合传统节庆活动,形成活动育人纵向网络。通过成立少年创新院等八大学院,构建活动育人横向网络。

推行阅读实践五大工程。“培根”塑文化,开展传统文化阅读工程;“育干”多形式,开展阅读活动创新工程;“绿叶”重环境,开展阅读平台搭建工程;“护花”巧融合,开展阅读跨界项目工程;“实果”在评价,开展阅读评价激励工程。

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南外集团除了邀请国外专家學者等来校担任导师、开讲座、作交流外,还邀请有留学经历的家长来校开展“微讲座”。此外,与美国林肯中学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校结成姊妹学校,定期组织师生开展互访活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5.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温度的卓越型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名师建设工程。南外集团牵头成立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联盟,夏育华总校长担任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联盟理事长,指导集团名师成长。集团、区及省市级名师工作室共有40余个,呈蓬勃发展态势。

激励“四有”好老师。集团每个月评选20名“四有”好老师,校长亲自为“四有”好老师撰写340余副楹联寄语。楹联寄语结合每位教师姓名引用《毛泽东诗词》《道德经》《红楼梦》等名著中的经典语句,既体现教师个性特点,又饱含校长对教师的人文褒奖。同时,邀请国内知名书法家创作,以书法作品的形式呈现,奖励获评的教师。

成立诗词楹联协会。“四有”好老师楹联寄语撬动了教师们对诗词楹联的兴趣,南外集团诗词楹联协会、书画协会等顺势成立。这对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校园氛围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推行“五课”模式——新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党员教师风采课、专题研究课、金钥匙赛课。通过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综上所述,南外集团主张“思想的领导先于行政的领导,课程的建设先于硬件的建设,教师的培养先于学生的培养”,着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不断探索、大胆创新,热情拥抱“正、静”的教育情怀,不断追求“勤、勇”的奉献精神,努力践行“智、卓”的进取态度,逐渐形成了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南外表达”。

猜你喜欢

办学育人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学校推介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