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的四个维度:真、实、融、乐

2021-03-24苏汉武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2期
关键词:乐学知识点思维

苏汉武

一节好的数学课应具备哪些元素?我认为好的数学课堂需要这四个维度:真、实、融、乐。

一、数学课堂的纯真性

纯真原生态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追求的课堂。“真”的课堂包含两层含义:教师的教要纯真,学生的学要天真、率真。教学从来都是双边的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

教师在践行纯真时,整合知识点的储备需要返璞归真,授课课件、讲义等避免花里胡哨、花拳绣腿,杜绝使用故作玄虚、装腔作势、刻意卖弄等教学手段。有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追求“繁华”,盲目“添砖加瓦”,注重了外形的美,却偏离了课堂实质的纯真,所以应将充满原生态、纯真的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尝试在有机环保的课堂尽情遨游。一节课下来,教師需要深度思考:学生是否真的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是否真的会主动自主学习;教师是否真的在引领学生践行学习的方法指引;教师是否真的通过自己的魅力点燃唤醒孩子沉睡的心神;教师是否通过“双向启发”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数学课堂的实在性

实在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曾评判一节好课的五个标准,简称“五实”。扎实,有意义;充实,有效率;丰实,生成性;平实,常态下;真实,有待完善。课堂的实效性才是一节课的灵魂、精髓。课堂的实应该体现于实效性和实践性。导入课堂要有趣味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应有的认知水平,创设一些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情境,给予学生感官上的冲击。再好的教师的教也胜不过学生的学,再好的学生的学也比不过学生之间的教。课程探索生趣,展示分析享趣。引导学生将预习环节落到实处,结合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环节,将设计的知识点的“问题链”有机统筹结合起来,助推学生探究活动的实效过程,引领学生将各个知识点拆分成最细微的单元格,逐层分解学习。最好的教就是引导学生会学,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推动者,要授予学生最实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生最好的学,就是懂得解决问题后给别人讲方法技能。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也许立场不一样,看的问题会更确切、更全面、更精准。学生之间以题论题,积极探索一题多解,分析最优方案,对所产生的疑惑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真实想法,通过思想的开放交流与思维的有效碰撞,能够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效性。

三、数学课堂的融合性

课堂的融合度也是衡量一节好课的维度之一。就对象而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需要密切融合为一体,构造新型教与学的关系,从而和谐地调控教与学的任务。陶行知认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是一本无字天书,知识点包罗万象。数学课堂来源于生活,生活实例是数学课堂的缩影。教师应使用双向启发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课堂以外的生活中寻找新知识,提出新问题,主动探索未解之谜,善于提出有效度、有深度的质疑。要给予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心里消除教师或知识点存在的“权威性”。将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等教学模式革故鼎新,变为教师倾囊相授、互助合作、平等尊重的融合关系,设置活动教学环节需要“走心”,植入情感元素。除此之外,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是课堂学习的最高境界。学生要对知识点的理解相当透彻,对课堂所学知识点的串联、梳理、整合系统化、条理化,遇到问题时,能迅速搜索相关知识点。

四、数学课堂的乐趣性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的乐趣、乐学才是课程的核心素养。学生以学习新知识为乐,何愁成绩不好?如何打造学生乐学课堂呢?快乐是每个人追求的幸福。追求课堂应成为师生的一种乐场,一种敞开胸怀拥阳光于心中的教学乐园。教师是否能寓教于乐,学生能否乐学中有收获,关键在于教师要“迎合”学生的喜好,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教育契机,通过开展新鲜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参与性,从而让学生提升学习幸福感,让更多的学生学在乐中,乐在学中。同时构建快乐开放的交流体系,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让更多的学生说出心中的想法,让学生的想法能够更多展现出来。始终坚持乐学的课堂是学生的学习成长的乐园,并不是学生思想上的枷锁。课堂上,学生精彩地玩,幸福地玩,尽情地玩,才是乐学课堂的重要核心体现。

总之,一堂好的数学课堂就是锤炼学生数学思维品质,让学生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会用数学语言去表达,会用数学逻辑去解决实际问题。

责任编辑罗 峰

猜你喜欢

乐学知识点思维
乐学电阻 明辨是非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