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2021-03-24姚天骄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期
关键词:视网膜显著性糖尿病

姚天骄

(辽健集团本钢总院眼科,辽宁 本溪 11700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2型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我国糖尿病患者多达3亿,其中约60%为2型糖尿病[1]。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导致视网膜微血管损伤,并且随着糖尿病病程进展甚至会导致失明。对于晚期视网膜病变及非增生期Ⅲ期视网膜损伤较重患者临床需手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及全视网膜电凝术手术操作复杂,术后患者并发症多[2]。患者治疗时不仅承受疾病的痛苦,部分患者治疗期间缺乏信心,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使治疗后生活质量降低明显,研究表明适当的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治疗效果[3]。我院依据不同护理方式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从而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4]且伴有视网膜病变。排除伴有抑郁、昏迷等焦虑抑郁等症状无法评估患者。依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为(56.31±7.22)岁;观察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为(57.13±7.44)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入院后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入院后健康宣教,糖尿病饮食与用药指导,定期检测患者血糖,保证患者住院环境清洁舒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包括:①入院时有效沟通,沟通时注意语气与询问方式,减轻患者住院居住环境改变的不安与恐惧,核实患者病历等基本信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②依据患者病情制订心理护理计划,入院治疗时一方面关注患者治疗时痛苦,一方面关注心理情况,了解患者焦虑抑郁原因,从经济、治疗后效果等方面开导患者,减轻患者心理负担。③多方协同心理调节[5],对于抑郁程度重、沉默寡言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先将情况上报护士长,然后通过与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由家属共同参与及开导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由于服药种类多,受限于患者文化程度,护理时可采用安慰与鼓励性话语,定期组织患者及家属交流护理心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6]并依据《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7]评价患者生活质量。SDS抑郁自评量总分为80分(粗分),标准分=1.25×粗分,大于50分为抑郁,分值越高表示抑郁越明显。②患者生活质量包括视功能、身体功能、社会活动、精神心理,进行不同维度的评分,然后对评分进行整理。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资料纳入到SPSS 20.0统计程序中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且用()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n(%)]表示,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护理前SDS评分(58.68±6.22)分,护理后SDS评分(46.23±3.84)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前SDS评分(57.89±6.51)分,护理后SDS评分(38.75±4.23)分。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前SD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D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改善,且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

注:与本组护理前各指标相比较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各指标相比较,bP<0.05。

3 讨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由于患者长期高糖状态导致内分泌代谢功能障碍,最终导致视网膜微血管损伤的疾病。患者早期表现为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增加,最终进展为血管闭塞、新生血管形成,影响患者视力[8]。目前对于该疾病治疗多以预防为主,通过临床控制患者血糖等延缓患者疾病进程。对于晚期视网膜病变患者可通过手术治疗改善患者视力状态,因此早期积极干预与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除此之外适当的护理干预可辅助患者药物及手术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病程,加快患者住院康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以发病年龄大、病程长、糖尿病病史明确为主要特点[9]。面对长时间的疾病疼痛折磨,患者身体痛苦及心理负担加重,患者多因治疗时依从性降低而导致患者治疗后恢复效果不满意。同时研究表明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降低患者身体免疫力等功能状态,不利于患者尤其是术后患者恢复[10]。如此形成治疗的恶性循环状态,患者一方面表现为悲观、恐惧等情绪,一方面又希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体表现为治疗期间患者精神敏感、易怒、容易紧张;与医护人员沟通减少,真实的治疗效果无法及时反馈,不利于患者后续治疗。护理干预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内容,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生活质量。我院通过对6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表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住院治疗时有稳定的倾诉对象,自身诉求可及时得到满足,这不仅有助于患者治疗方案的调整,又使患者得到亲切的关怀。常规护理模式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保证患者住院期间饮食及环境舒适,增加心理护理模式可根据患者个人病历信息对精神异常严重患者给予重点照顾,简化护理环节,优化护理措施。住院时患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得到宣泄,提高了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同时心理护理采用护士与护士长以及患者家属相结合模式,创造了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了患者无谓的担忧。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对于患者住院饮食指导及适当活动锻炼指导均有帮助,可全面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各指标。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患者视功能、身体功能、社会状态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缓解患者住院焦虑、抑郁等情绪。

猜你喜欢

视网膜显著性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