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救治率的影响
2021-03-24刘守英
刘守英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病房,辽宁 朝阳 1220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循环障碍,易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是脑部疾病患者死亡及残疾的主要原因[1-2]。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治疗措施,但受治疗时间窗短等因素的影响,仅少数患者实施了溶栓治疗。因此,是否在有限时间内取得患者家属的认可,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溶栓治疗方案,对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有显著影响。急诊护理干预是缩短入院至溶栓时间(DNT)的有效措施。本研究旨在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救治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选取2018年5~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纳入标准: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知情同意;均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3];脑功能损害特征持续时间>30 min,发病时间在4.5 h内;经CT检查排除无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梗死影像学改变。排除标准:中途退出研究者;既往有出血史、凝血功能障碍或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观察组男17例,男13例;年龄42~60岁,平均(51.23±3.46)岁。对照组男16例,男14例;年龄41~60岁,平均(51.28±3.8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具体包括急诊护士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预检分诊,在分诊完成后,将患者转运至抢救室,对患者实施急诊卒中评估,开放绿色通道,进行抽血化验,安排各项检测,经CT检查排除脑出血后,将患者送至急诊病房由急诊病房护士准备rt-pA静脉溶栓。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①到院<5 min:急诊预检护士在此时间段内,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将发病时间在4.5 h内的患者,分诊至抢救室卒中单元,启动卒中绿色通道。②到院<30 min:卒中护士在到院15 min内,积极进行监护,做好病情观察及呼吸道管理,同时完善相关检查处理,到院<30 min,完成CT检查。③到院<60 min:在完成CT检查后,对于需要静脉溶栓治疗者,在卒中抢救室内完成溶栓治疗,护理人员完成取药、核对及配药,遵医嘱进行操作。④在溶栓过程中,强化护理干预,每隔15 min,测量1次生命体征,每隔30 min,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在溶栓完成后,送至卒中病房,同时患者一旦进入绿色通道,即前程无须任何付费、预约等待。
1.3 观察指标 采用NIHSS评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评分>16分表示患者可能死亡,<6分表示患者恢复良好。总分0~42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受损越严重。分级:0~1分为正常;1~4分为轻度卒中;5~15分为中度卒中;15~20分为中-重度卒中;21~42分为重度卒中[4]。统计两组患者<1.0 h、1.0~2.0 h、2.0~3.0 h、3.0~4.5 h内溶栓情况,并实施对比。同时记录两组静脉开通时间、CT完成时间及DNT。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段内溶栓情况比较 观察组<1 h溶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1.0~2.0 h、2.0~3.0 h、3.0~4.5 h时间点溶栓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不同时间段NIHSS评分比较 溶栓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后各时间段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静脉开通时间、CT完成时间及DNT分别为(10.21±2.61)、(26.31±5.25)、(45.62±10.23)min,对照组静脉开通时间、CT完成时间及DNT分别为(15.36±2.18)、(32.62±8.12)、(54.25±22.31)min。观察组静脉开通时间、CT完成时间及DNT均短于对照组(t=8.295、3.574、1.926,P=0.000、
0.000、0.030)。
表1 两组不同时间段内溶栓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不同时间段NIHS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不同时间段NIHS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据报道显示,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且越早使用疗效越好[5-6]。相关研究显示,在发病3 h内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获得明显的疗效,在4.5 h内也可获益,证实疗效与时间存在依赖关系[7-8]。在我国,仅有少数患者能够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rt-pA静脉溶栓率仅为1.3%,与北美研究报道的10%比较明显较低[9]。分析其原因主要为超时间窗。院内延迟、患者家属主观拒绝等因素是导致超时间窗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快速取得患者家属认可,加快院内救治流程,是缩短DNT的关键[10-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1 h溶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1.0~2.0 h、2.0~3.0 h、3.0~4.5 h时间点溶栓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率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后各时间段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开通时间、CT完成时间及DNT均短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提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缩短DNT,改善预后,通过严格控制时间,促进各科室人员共同协调完成操作,快速开通绿色通道,缩短运转时间,进而促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积极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救治率的影响显著,有助于提升溶栓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缩短救治时间。本研究仍处在不足:本研究仅在本院开展,不能代表其他地区情况,同时2种护理措施未同期进行,可能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