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护理体会
2021-03-24张旭
张 旭
(辽阳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辽宁 辽阳 111000)
婴幼儿腹泻属于儿科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大便稀薄、水电解质紊乱,全球每年因腹泻死亡的儿童约10%[1]。婴幼儿腹泻可引起消化不良、食欲缺乏和精神不振等,并且随着病情的迁延还将严重影响患儿的消化和营养吸收,影响患儿的正常发育。临床上常规药物治疗或者补液治疗容易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以及出现抗生素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探究更为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2]。基于此,本次研究以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了综合护理干预和传统护理干预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婴幼儿腹泻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诊断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关于婴幼儿腹泻的标准[3],患儿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均为阳性;患儿大便为蛋花汤样或黄色水样便;大便次数增多、食欲缺乏、伴呕吐溢奶、无脓便血;伴有不同程度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我院自2018年5月起对婴幼儿腹泻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将患儿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纳入60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0 d~3岁,年龄平均(1.46±0.63)岁,病程最短1 d,最长5 d,病程平均为(3.11±0.92)d,每日大便次数5~8次,平均(6.33±0.55)次;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1 d~3岁,年龄平均(1.62±0.73)岁,病程最短2 d,最长5 d,病程平均为(2.92±1.14)d,每日大便次数5~9次,平均(6.47±0.78)次。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结果显示病程、年龄、性别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根据病情给予蒙脱石散、微生态制剂和补液等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模式护理干预,观察患儿的病情,神态变化,遵医嘱进行常规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若出现特殊情况,如呼吸、脉搏加快,烦躁不安等注意检查输液速度是否过快,或者输液量过多,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观察患儿脱水情况,意识状态、皮肤弹性和黏膜干燥程度、尿量等,根据情况合理补液,补液后3~4 h内排尿则表明血容量得到一定恢复,观察患儿排尿次数和排尿量,以及补液24 h后的眼窝凹陷情况、皮肤弹性情况,若补液后出现眼睑浮肿则可能钠盐摄入过多,若尿量增加但脱水情况好转则可能葡萄糖摄入过多,需要及时调节补液电解质的比例。发热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症状,因此需要为患儿进行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头枕冰袋等,鼓励患儿多饮水,做好皮肤与口腔护理,根据情况必要时采用药物降温。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护理干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①个体化健康宣教:入院之后对患儿家长加强沟通,稳定患儿家长的情绪,建立患儿和患儿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针对性地进行婴幼儿腹泻相关知识的宣教,告知家长患儿与哺乳期的妇女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饮食清淡,呕吐严重的患儿暂时禁食4~6 h,好转后喂食。②每日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使用生理盐水(0.9%)与硼酸水(4%)清洁口腔;指导患儿家长使用温水对患儿大便后肛周皮肤进行清洁,若出现破损的可以涂抹鱼肝油(减少刺激)。③抚摸按摩:指导患儿家长对患儿采取抚摸和按摩,自腰背开始到脊柱两旁与旁开两横指、四横指进行抚摸;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进行顺时针与逆时针的轻柔按摩,各4次,重复时间5 min,然后使用拇指推揉患儿的食指,100次左右,从指间到指根,按摩患儿下肢,自外膝眼到外踝最高点,时间5 min[4]。④重视消毒隔离,尤其是感染性腹泻患儿消毒隔离,医护人员与母亲喂奶前、换尿布后要及时洗手,防止交叉感染。⑤给予营养支持,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家属为患儿提供充足营养和水分,根据患儿病情给予口服等量的水与ORS溶液稀释;严重脱水患儿可运用留置针进行补液。
1.3 观察指标[5]对比两组患儿的大便性状改变时间、腹泻停止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并发症包括尿道感染,红臀等。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调查表,在患儿出院时进行患儿家长的调查,患儿家长选择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大便性状改变时间、腹泻停止时间、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用()表示,使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大便性状改变时间、腹泻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大便性状改变时间、腹泻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无红臀、尿道感染等并发症,对照组红臀5例,尿道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10.00%(6/60)(χ2=6.316,P<0.05)。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总满意度(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χ2=7.342,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腹泻停止时间、大便性状改变时间、住院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患者腹泻停止时间、大便性状改变时间、住院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小儿腹泻好发于秋冬季,多由轮状病毒引起,每日数次至十余次,大便呈蛋花汤样或水样,无脓血。有研究指出,轮状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0.5~2.0岁的婴幼儿[6],因患儿年龄的特殊性而无法准确描述自身的不适症状,常因不适而哭闹,同时由于家长往往缺乏育儿知识,常导致焦虑不安和烦躁,给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困扰[7]。
综合护理通过强化饮食护理、环境护理、皮肤护理、消毒隔离护理等,可确保患儿饮食健康,有助于减少交叉感染,为患儿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使其逐渐恢复食欲和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医护人员采取医院里黑板宣传、语言交谈等方式给患儿家长做好小儿腹泻的宣教知识,有助于消除家长焦虑及烦躁的不良情绪,并给予患儿鼓励及信心,还可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防范小儿腹泻的发生[8]。同时,护士要加强巡视,详细了解患儿病情,并针对病情,制订综合护理方案,切实做好护理工作,并指导家长为患儿进行抚摸、按摩,有助于改善婴幼儿的睡眠情况和胃肠功能,从而使婴幼儿有更多的安全感、自信心,促进患儿早日痊愈[9-10]。本院对婴幼儿腹泻患儿开展了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大便性状改变时间、腹泻停止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短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对婴幼儿腹泻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缩短症状改变的时间,加速腹泻停止,促进患儿的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运用在腹泻婴幼儿的治疗中,可促进患儿疾病症状的改善,并促进患儿康复,该护理模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