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辐照红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临床效果

2021-03-24张晓博孙斌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期
关键词:红细胞淋巴细胞显著性

张晓博 孙斌斌

(1 丹东市中心血站,辽宁 丹东 118000;2 辽健集团抚矿总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1)

输血作为一种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在抢救患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技术的不断推动促使输血技术不断提升,患者的血液输注不再仅限于全血,同时在去白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以及血浆的输注中均有一定的使用价值[1]。但输血过程中还存在输血不良反应,包括:①输血相关性溶血:特别是由于血型不合时或者由于血液保存、运输、处理不当的时候,患者可能会发生急性输血相关性的溶血,表现为输血过程中患者出现高热、寒战、心悸、腰背部疼痛、血红蛋白尿,甚至诱发急性肾功能不全[2]。②发热反应:这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时其发生率超过40%,表现为输血过程中出现发热、寒战,可以暂时中止输血治疗[3]。③过敏反应:常见于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患者出现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血压下降,需及时处理[4]。④传播性的疾病:如各种病毒性的肝炎、艾滋病等,可以通过血液传播[5]。⑤如果一次输血量过多或输血速度过快,可能会诱发急性心功能衰竭,若未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症。辐照红细胞是用射线照射灭活活性淋巴细胞的红细胞制剂,用来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缩主病(TA-GVHD)的发生[6]。辐照红细胞输血技术作为新兴的输血方式,临床研究中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为探究辐照红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现通过选取70例需要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纳入70例需要进行血液输注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对比,纳入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根据不同血液输注措施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数表分组,各35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输注相关指征。②患者意识清晰,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③签署知情同意书[7]。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者。②具有精神或交流功能障碍者。③存在恶性肿瘤者[8]。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7.28±5.71)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6.85±5.79)岁。对比患者各项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行血液输注前需要做好血型、抗体、交叉配血等相关工作,保证血液输注的安全性。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血方式进行血液输注,同时在输血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情况,不良反应情况下需要根据症状判断患者是否可继续输血,输血保持患者呈平卧位并备好相应的急救药物,在进行血液输注时需要提前注射抗过敏药物,在严重不良反应情况下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9]。观察组患者采用辐射红细胞输血技术进行治疗,输血前提前准备相应急救准备,采用25~30 Gy伽马射线杀灭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照射完成后排除血袋空气,对不良反应的处理方式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输血技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含过敏反应、血红蛋白尿、消化道反应、胸闷等。②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血液输注前后的发热情况。③调查两组患者在输血后的满意度。分为3个级别,总分为100分,0~60分为不满意,61~80分为一般满意,81~100分为非常满意,输血满意度=一般满意度+非常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组间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输血后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输血后发生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输血技术后的不良反应对比[n(%)]

2.2 发热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发热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发热情况对比[n(%)]

2.3 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输血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输血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血液在承载人体温度、维持血液渗透压、调节机体酸碱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若人体在短期内出现大量出血,会引起诸多不良症状,严重情况下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输血是保证患者生命维持的重要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血液补充,提高患者的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提高各类凝血因子含量,进而达到维持患者生命健康的作用。但在实际血液输注过程中,通常会产生部分不良发生,尤其在具有免疫系统缺陷病症、反复输血患者以及新生儿患者中具有极高的发生率,一般为血液输注无效而发生的过敏、皮疹、发热等情况,其中发热情况最为常见,情况严重时可产生呼吸窘迫现象,加重患者病症。输血的过敏反应多发生在输血数分钟后,也可在输血后立即发生。主要表现为皮肤局限性和全身性的瘙痒和荨麻疹,严重时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出汗、皮肤潮红、血压下降、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休克,多由于输入的血浆蛋白与受体者体内已存在的IgG抗体反应所致。辐照红细胞技术主要是通过抑制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增殖、植活的能力,进而保证血液注射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降低对患者血液输注者的功能影响,减少不良反应产生。由于该技术可对输送给患者的红细胞进行一定剂量的放射线辐照,可利用淋巴细胞对电力辐射敏感的远离,使用照射的方式使其失去分化和增值能力。减少机体的排斥感,保证细胞的正常功能,提高整体血液输注效果[8-9]。

本文选取70例进行研究得出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发热情况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输血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的研究结果与李云[10]相关的研究报道结果相符合,由此可见,辐照红细胞输血技术可显著降低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良好,对提高血液输注质量具有较高的使用性。辐照红细胞输血技术是指经过一定剂量放射线处理后,对淋巴细胞的DNA产生损伤同时抑制其修复、分裂活性以及增值作用,进而保证其他血液成分的活性。通常情况下作用于全血、红细胞悬液(添加剂为红细胞)及各种红细胞制剂、人工及机器采浓缩血小板。用于血液制品辐照的射线一般有γ射线和X射线两种。目前γ射线辐照红细胞输血技术主要用于预防TA-GVHD,且仅作用于辐照瞬间,完成后γ射线辐照无作用且无放射活性,具有良好的使用安全性[15]。

综上所述,辐照红细胞输血技术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对保证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并且得到了患者的好评。

猜你喜欢

红细胞淋巴细胞显著性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
一例与附红细胞体相关的犬脾脏肿大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