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视角下蔗糖产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2021-03-24

甘蔗糖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制糖蔗糖甘蔗

杨 博

【产业与市场】

双创视角下蔗糖产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杨博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300)

自我国广西等部分省区糖企开展二次创业以来,对从事相关产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文章认为,高校是培养蔗糖产业综合型人才的根本,基于双创视角开展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协同培养,能够从创新发展甘蔗生产技术、发展多样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升级制糖工艺等入手,为我国蔗糖产业发展提供管理、技术等方面复合型人才,解决当前我国蔗糖产业种植、生产技术落后,糖业深加工产业链短等问题。本文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对蔗糖产业人才协同培养进行研究,构建了一种适合未来我国蔗糖产业需求的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甘蔗制糖;双创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构建

0 引言

高校是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之一。双创型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既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双创发展,又能引领经济社会双创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决策,是关系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布局[1]。作为我国东南、西南部分地区制造业、食品业与农业支柱产业之一,蔗糖产业关系着我国广东湛江地区、广西、云南以及海南等地区蔗农脱贫、产业工人升级以及国家食糖供给安全。自我国部分地区蔗糖产业开展“二次创业”以来,所暴露出的问题多集中在技术、企业管理、产业深加工等方面,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与我国制糖产业双创型人才的匮乏具有高度相关性,缺乏能够适应并领导产业双创的人才,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制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原因。

1 蔗糖产业发展现存问题

1.1 甘蔗种植、生产技术发展缓慢

根据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2019/20年榨季监测统计27个县区中,糖料蔗ROC22种植面积占比由2017/18年榨季的55.54%快速下降至20.92%;优良新品种桂糖42号占比则由9.95%上升至22.79%,桂柳05-136占比则由9.95%上升至18.57%,良种得到了快速推广,品种结构也不断优化。然而,种植面积占比排前10的品种中,依然有一半是非良种,且个别非良种面积有增长的趋势,部分地区甘蔗种质性状已经开始出现退糖、退化现象,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尽管已经明显优于前几个榨季,但是仍然无法满足甘蔗种植和甘蔗制糖、酿酒等领域的需求。

制糖工艺方面,徐超华等(2020)[3]针对巴西蔗糖产业特点进行研究,认为我国在制糖工艺加工端与巴西、澳大利亚等制糖业发达国家之间最大的差距主要集中在:①全网络自动控制技术应用普及程度方面,巴西等国已经基本全部实现了全糖厂全网络自动化控制系统,而我国部分糖厂生产过程使用仪器设备仍多为人工操作,信息化程度低;②制糖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巴西等制糖业发达国家多采用将滤泥、烟灰、废液等用于制备肥料,蔗渣等用于发电,在大幅提升糖企环保生产能力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当前我国除部分大型糖企外,副产物综合利用仍较为简单,缺乏高附加值的加工技术体系和产品;③大型仪器及先进蔗糖生产技术应用方面,巴西是全球范围率先使用多种先进仪器设备如星齿减速压榨机等,有效提升了糖厂生产效率,大幅降低了劳动力成本,而我国大多数中小型糖企尚未能应用连续结晶煮糖设备、高效离子交换塔等先进设备,整体技术与设备应用较为落后。

1.2 糖业深加工产业链短

我国制糖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地区制糖产业链长度不同,如广西地区尽管有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上市公司或龙头企业,但仍无法避免广西地区制糖企业布局总体分散、产业链短等问题[3]。广西地区糖企加工以粗加工方式为主,多数企业仍局限于加工砂糖等初级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缺乏,再加工深加工产业链较短;制糖工艺方面,除部分龙头企业外,相当一部分制糖企业仍然以亚硫酸法工艺生产蔗糖为主,相对于国外先进的制糖工艺而言,对副产物的利用率、绿色物流(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包括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使用程度较低。

1.3 糖料蔗生产成本高

以我国广西地区为例,据人民网、广西区糖业发展办公室、糖网等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中期,我国广西地区平均压榨能力6700 t/d,规模较小,远低于泰国平均20000 t/d以上规模[4]。广西地区糖料蔗生产成本高主要体现在3方面:①种植条件差,大部分甘蔗种植区种植条件为旱坡地,只能采用分散、小规模种植;②基础设施条件差,旱坡地且小规模种植形态无法为蔗区灌溉、管理设施建设提供动力;③机械化程度低,广西2018/19年榨季“双高”基地糖料蔗机收率仅13.2%,机械化收获率仍然很低,机械化收获环节是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点与难点[5]。

2 双创型人才对蔗糖产业的价值分析

2.1 能够极大地推动甘蔗生产技术发展创新

双创型人才具有一般领域人才欠缺的产、学、研综合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区域甘蔗科研平台、高校等的科研技术优势,联合国内外不同农业、甘蔗研究机构等,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当前我国甘蔗品种进行遗传、杂交等方面的创新,通过培育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地貌的新品种甘蔗,提高甘蔗产量,从而极大地推动甘蔗生产技术发展创新。

2.2 有利于发展多样化循环经济产业链

发展多样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是当前双创人才培养与节能环保理念进行结合的关键领域[6]。双创型人才在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培养的基础上获得了额外的创业技能、知识与实践经历,因此,双创型人才对于新型经济模型、产业链的理解远较一般高校毕业生更加深厚。大力培养蔗糖产业双创人才,能够保证在企业蔗糖生产优良运转的前提下,充分开展甘蔗经济产业链创新,最终全面深化我国甘蔗制糖产业链。

2.3 有利于全面升级制糖工艺

蔗糖产业双创型人才是同年龄、同教育阶段最早学习、最熟练掌握国内外先进制糖工艺的人群。在双创型人才的引领下,制糖企业能够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最终导向,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充分引入国内外先进制糖技术、工艺或对自身产业链进行信息化平台建设,全面升级或改造企业制糖工艺和流程,达到节能、降耗、减排的同时增产、增收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3 双创视角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构建

3.1 协同培养模式宏观构建思路

双创视角下蔗糖产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主要指的是制糖企业、蔗糖产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协同进行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图1)[7]。高校、科研机构需要秉承“创新、应用、引领”的双创型人才培养原则,以提高蔗糖产业相关的农业工程、生物、计算机信息技术、机械工程等领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结合不同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特色,系统整合蔗糖产业相关双创教育核心要素,深化协同人才培养;制糖企业则需要充分配合或引导高校、科研机构等联合共建双创型人才合作、保障与实践平台,确保双创项目落地。

3.2 内容、方法、教学模式构建

3.2.1 模式构建

内容、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构建,是高校与科研机构围绕蔗糖产业培养双创型人才的主要任务与目标(见图2)。

图1 双创视角下蔗糖产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构建宏观思路

图2 内容、方法、教学体系构建

3.2.2 分解说明

3.2.2.1 内容体系

内容体系的构建,需要高校、科研机构充分利用国内外甘蔗、农业、生物、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进教学资源,将蔗糖产业双创教育的中心由规定教学时间里进行的第一课堂转移至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第二课堂[8]。高校与科研机构将通过构建蔗糖产业学科交叉、科研与应用结合、教学与双创内容衔接的多学科内容体系,探索以蔗糖产业为主线,与农业、生物、机械工程、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围绕蔗糖产业生产、管理等应用领域组建学生承担相应的蔗糖产业双创实践项目。

3.2.2.2 方法体系

方法体系的构建需要以培养学生蔗糖产业双创能力和素质为目标,实施适应未来我国蔗糖产业发展的多学科融合方法、方案。高校及科研机构应通过双创课程设置和实践项目支持,持续提升学生在甘蔗生产、产业规划、企业经营等方面的双创能力,构建贯穿大一至研究生阶段的双创人才培养方法体系(见图3)。

大一阶段以培养学生对蔗糖产业及产业中问题的理解为主,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多学科融合创新理论知识和技能;大二、大三阶段以培养学生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为主,使学生在大二阶段具备一定的蔗糖产业双创科研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四、研究生阶段则应将人才培养重点集中在蔗糖产业相关双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方面,通过双创大赛、企业实践等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蔗糖产业问题,促使学生双创项目落地。

图3 双创人才协同培养方法体系

3.2.2.3 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构建,一方面需要科研机构坚持“理论教学+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的原则,通过双创项目与教学结合的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在蔗糖产业领域的双创思维与意识,增强学生双创能力,形成“学院+科研机构”的双层项目机制,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开放实验室、科研基地等搭建蔗糖产业双创人才培养平台[9];另一方面需要高校在实际的教学体系中有机融合双创研讨课程,开设相关课程并聘请国内外学者、专家以及企业生产人员、管理人员进行授课,帮助学生在大学阶段了解蔗糖产业相关创新规律、方法,充分掌握蔗糖产业运行规律和企业创办知识;此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应积极联合举办双创大赛,并积极推动双创大赛成果落地,实现双创教学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3.3 合作、保障、实践平台模式构建

3.3.1 合作平台

蔗糖产业、制糖企业是构建双创人才培养合作平台的根本。蔗糖产业、制糖企业应定期邀请政府、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专家定期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双创实践活动组织、蔗糖工业技术创新项目开发以及双创文化建设项目等。以广业清怡集团于2017年12月组建的广业研究院,其中的一个创新平台─广业生物技术研究院为例[10-11]。该平台自建立之初便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等机构,不仅加强与中科院和国内高等院校的科研、双创合作,同时开展与国外研发机构的深度合作,2019年期间曾引进3名外籍专家到生物技术研究院工作,着力完善广业清怡的研发体系。在这一平台的帮助下广业清怡及其合作高校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如国内第一家成功研发燕麦葡聚糖并实现产业化,成功研发阿洛酮糖并获国际发明专利,成功研发生物法制塔格糖、生物法制抗性糊精等。该平台通过构建双创项目孵化平台等方式,在2015~2020年期间为我国食品、蔗糖等产业培养了大量具备双创精神与能力的人才。可见,蔗糖产业、制糖企业在深度参与双创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配合或引导高校改革教学内容,强化与未来蔗糖产业发展拟合度较高的创新创业时间,能够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通过内引外联共建合作平台。

3.3.2 保障平台

蔗糖产业、制糖企业应以改进“组织领导、制度建设、硬件支持”为双创人才培养指导方针,组建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融合的双创领导机构、指导中心以及课题项目落地保障平台。蔗糖企业所构建的保障平台将会分担一部分高校人才培养责任如:双创实践过程管理责任、双创项目落地经费资助体系等。如阿里巴巴自2017年开始逐渐与我国多所高校开展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双生态驱动”打造双创大平台,着力开展菜鸟校园驿站项目,充分保障了参与项目的数千名大学生能够有效开展双创,学习物流、电商行业知识与技能。企业在大学生双创项目组织申报、学员选拔、中期检查及后期落地工作中将会承担远高于一般高校的责任,通过与蔗糖生产、经营等更加紧密衔接的优势制定一系列制度和激励措施,保证双创视角下蔗糖产业人才培养能够协同、高效、落地。

3.3.3 实践平台

蔗糖企业“双创”实践平台,是蔗糖产业、企业提供的支持创新和创业的便利条件和服务。受开放式创新理念的影响,一般企业通过建设信息化交流平台,集聚创客进行项目孵化,例如,宝洁开创的“C&D”联发创新资产集市模式,或者设立Venture进行跟投,往往是当前科技型大公司实施“双创”的通行做法。蔗糖企业可以通过效仿该通行做法,通过与蔗糖产业特色以及当前我国蔗糖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结合,积极开设蔗糖领域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配套双创孵化基地,为学生双创团队提供低成本的办公场所、投融资以及必须技术支持等配套服务,全方位服务蔗糖产业领域学生开展双创活动。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双创视角对我国蔗糖产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进行构建,针对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制糖企业、蔗糖产业在双创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分别构建了蔗糖产业双创人才培养的内容体系、方法体系、教学体系以及合作平台、保障平台、实践平台。基于双创视角下的蔗糖产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具有更强的产业针对性,从而保证双创项目的顺利孵化以及高校生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的有效培养,实现蔗糖产业双创的顺利落地。

[1] 中国网.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介绍“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EB/OL]. (2020-05-19)[2020-06-15]. http://www.gov.cn/xinwen/2020-05/19/content_5512981.html.

[2] 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 我国糖料蔗生产形势及发展趋势分析[EB/OL]. (2019-09-19)[2021-01-21]. https://www.7hcn.com/article/356488-1.html.

[3] 徐超华,邓玉龙,刘新龙,等. 巴西蔗糖产业特点及对我国蔗糖业的借鉴[J]. 中国糖料,2020,42(2):70-74.

[4] 人民网. 广西“十三五”制糖企业战略重组目标提前实现[EB/OL]. (2020-06-05)[2020-07-15]. http://www.yntw.com/2020/06/9742.html.

[5] 人民网. 2019年广西甘蔗机械化收获发展研讨会在南宁召开[EB/OL]. (2019-11-13)[2020-07-15]. http://gx.people.com.cn/n2/2019/1113/c390645-33534702.html.

[6] 谭振武. “双创”驱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探索——潍坊市潍城区“双创”工作实证分析[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6):141-143.

[7] 徐晓龙,张学武,金继东,等.开放式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1):227-230.

[8] 周仲海,朱昌平,陈秉岩,等.“双创”背景下协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7):23-26.

[9] 路正莲,徐晓龙,朱昌平,等.大平台协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之研究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0):18-23.

[10] 叶婷.高校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8):56-58.

[11]袁佩如. 建起国内第一条三氯蔗糖生产线做世界甜味剂领域的TOP2[EB/OL]. (2019-09-11)[2020-09-22]. http://www.yntw.com/2019/09/4724.html.

Research on Collaborative Cultivation Model of Sugar Industry Tal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YANG Bo

(Shaanxi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Xi'an, Shaanxi 710300)

Since sugar enterprises in some provinces such as Guangxi started their second business, the demand for talents engaged in related industries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According to the article, the root of sugar indust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cultivate comprehensive talents, based on double gen perspective and related professionals co-cultivation, it could develop sugarcane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diversific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chain, upgrade sugar manufacturing, etc. That could not only provide comprehensive talents in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garcane industry, but also solve the current sugar industry problems of planting, production technology is backward, sugar deep processing industry chain is short and so on. Based o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llaborativ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the sugar industry, and constructs a collaborative cultivation model for the future demand of the sugar industry in Chin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ugarcane making sugar;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alents; Collaborative cultivation; Model building

1005-9695(2021)01-0113-05

2020-09-25;

2021-01-29

杨博(1986-),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养老服务、市场营销;E-mail:202444610@.qq.com

杨博. 双创视角下蔗糖产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J]. 甘蔗糖业,2021,50(1):113-117.

猜你喜欢

制糖蔗糖甘蔗
多项制糖行业标准的修订和废止
甘蔗制糖澄清工艺优化及应用研究
2019年来宾市蔗糖业总产值近100亿元
自动控制技术在糖厂蒸发系统中的应用
甘蔗的问题
爱咬甘蔗的百岁爷爷
闽东古法制糖“老树发新芽”
掺HRA 对蔗糖超缓凝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澜沧县蔗糖产业发展的思考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