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州地区民歌中的“对歌”以乐清抛歌、永强撞歌、洞头船歌为例

2021-03-24文字黄晨鸣

音乐爱好者 2021年3期
关键词:洞头对歌乐清

文字_黄晨鸣

提起温州,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那句“温商遍天下”。这座位于中国华东临海的小港城,凭借自身的经济优势与商业模式,令世界刮目相看。据《浙江通志》所述:“温州其地自温峤山西,民多火耕,虽隆冬恒燠。”温州面朝东海,四季温润,正是如此优越的气候条件孕育了温州旖旎秀丽的自然风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温州凭借毗邻海港通商口岸的地理优势以及先前的资源、文化和经济基础,发展势头更为迅猛。在改革开放的号召下,温州兼容并蓄,积极向世界张开臂膀。回溯往昔,温州作为历史上的文化名城,南宋时期就形成了崇尚“事功思想”、主张“通商惠工”的永嘉学派,在文化领域映射出对工商业“经世致用、义利并举”的倾向,这使“温商”的经商传统流传悠久。此外,四灵诗派、永嘉戏文等文学艺术也都在我国的文化史上留下了绚烂的一页。

温州人文历史之悠久不仅体现在文学领域,音乐文化上也熠熠生辉。清代《瓯海轶闻》中曾记载,早在隋唐,温州就以“尚歌舞”著称。唐代诗人顾况在《永嘉》诗中道:“东瓯传旧俗,风日江边好。何处乐神声,夷歌出烟岛。”这为人们展现出当时温州地区丰富的民间音乐表演场景。

01 温州风光

宋末至元明时期,南戏(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曾发源于此,为后世四大声腔的发展与明清时期戏曲的多样化提供了丰富的借鉴资源。

如今,温州地区仍流传着许多民间音乐形式,如瓯剧、永昆、温州鼓词、莲花、木偶戏等民间戏曲与曲艺形式,也有劳动号子、市集小调等民间歌曲。

这些传统艺术相互融合、汲取营养,以朗朗上口的曲调配以独具魅力的温州本土方言,从山头传向田垟,从渔场传向码头,从故土传向远方……在这个古老的“瓯越”之地耕耘出一片民歌的田野。

文化语境中的温州“对歌”

民歌体裁中,“对歌”的艺术表现形式十分常见。“对歌”也称“斗歌”“对唱”,由两个及以上的演唱对象用歌曲互问互答,是较为通俗大众的音乐形式。“对歌”在内容上贴近生活,唱词紧贴韵脚、朗朗上口,让听众感受到歌唱音乐的快感,雅俗共赏。

在温州地区的民歌中,“对歌”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与独特性,与其说它是一种音乐体裁,倒不如将它与温州的风土人情联系起来。同其他地区的演唱形式一样,对歌类型丰富,有男女声对唱、独唱与齐唱对唱、齐唱与齐唱对唱等,不同的对歌类型对应着不同的演唱群体,映射出不同文化背景赋予民歌的多重表现力。我认为这主要与语言特征和劳动方式关系密切。

02 洞头

温州地处吴语区的最南端,濒临浙闽交界,温州方言与吴语的结构规律相近却也不同。温州方言保留了许多古词中古语法和古音韵特点(这是其他吴语所没有的),同时因其与闽语区接壤,保留了较多与古闽语相同的特征。另外,温州方言声母清浊分明、韵母类多复杂、语调阴阳清晰……

独特的语言滋养着温州民歌生长,想必“对歌”文化也植根于最平常、最普遍的温州生活中,生长在温州人民耳濡目染的方言里。

温州民歌中有三种常见的“对歌”形式,分别为乐清抛歌、永强撞歌、洞头船歌,其中既有用瓯语方言进行表达的,也有用闽语方言传情的;既有来自山野岭中的山歌,也有来自海滨沙滩的号子。

乐清抛歌:对“万物”之歌——以《对鸟》为例

乐清,隶属于温州市辖县级市。在东晋孝武宁康二年(公元374年)时,分永嘉郡之乐成县,称“乐成”。据说该名字的由来与“箫台奏乐”的传说相关。

相传春秋时期有位太子名为王子晋,学道成仙,遨游各地山岳,曾登高箫台山垒石奏箫,亲临箫台山下清泉嬉水沐箫,引来鹤群、并兴尽跨鹤离去,游览雁荡山北阁(今仙桥风景区),可叹是“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直至今日的“乐清”一名,仍然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闻其名则能感受到乐声清和激扬,充满音乐的风韵与神秘。

乐清地处浙中南山区,丘陵绵延,层峦叠嶂,在漫长古老的农耕经济时代,诞生了这样一种对歌形式——乐清抛歌。《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乐清县歌谣谚语卷》把这种抛歌纳入盘对山歌一类。

顾名思义,抛歌在演唱时需要一方“抛”、一方“接”,“抛”一句、答一句,往返更替,常有多段歌词。抛歌给山野中的劳动人民创建了一个精神家园,歌声飞跃于山岭云头,“抛”向远方,用音乐礼赞这片高山阔海,展现了乐清人民敢闯敢干、创新拼搏的不凡气质。如今,乐清芙蓉地区的“芙蓉抛歌”被纳入温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红嘴蓝鹊

温州民歌《对鸟》是最具代表的一首乐清抛歌,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乐清虹桥镇白龙山的对唱山歌——一首广为流传的牧童歌谣。牧童歌谣流传在上山放牧的牧童中,一般是领头娃娃先声,抛出上句,让小伙伴们回答下句,以作娱乐;或与对面隔山的牧童呐喊招呼,以歌对话;或与山中的生灵万物对话,充满天真童趣……歌曲正是通过互相抛山歌提问的方式猜各类鸟的名称,充分展现了青翠、白鸽、雉鸡、长尾巴丁(红嘴蓝鹊)四类鸟的形态特点,同时也给牧童们许多观赏娱情和知识输入。

《对鸟》

抛:吤呣飞过青又青哎

吤呣飞过打铜铃哦

吤呣飞过红加绿

吤砪飞过抹把胭脂哎

搽嘴唇哦

答:青翠飞过青又青哎

白鸽飞过打铜铃哦

雉鸡飞过红夹绿

长尾巴丁飞过抹把胭脂哎

搽嘴唇哦

渔船

这首歌的乐句结构为起、承、转、合,每一句的末尾都添加了衬词“哎”“啰”“喔”等以达到山歌自由延长的演唱效果。它不受节拍限制,再现了山野间相隔甚远的牧童互相对话、引歌的情景,旋律悠扬、辽远,又不失牧童清新俏皮、富有童趣的气质。

乐清抛歌《对鸟》经过时代的洗礼,慢慢发展出许多不同的表现演绎形式。这首小小的民歌是乐清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凝聚了乐清抛歌艺术的精华,成为乐清抛歌甚至温州民歌的“金名片”。抛歌是扎根于乐清的音乐文化,它呈现了这片土地上的生灵万物,彰显了乐清的文化底蕴。在每一首清新爽朗的乐清抛歌中,我们听不出一点哀愁、苦闷的情绪,而是深深地感受到存在于山野间生灵万物的美好。

永强撞歌:对“生活”之歌——以《永强撞歌》为例

“永强”这个地名在现在的温州地区已经消失。原来的永强地区大抵是现在温州辖区龙湾区的永成镇(永成街道)及周边地区,但此地区仍保留着一种以“永强”命名的艺术形式——永强撞歌。为了顺应地域划分,我们也可称之为“龙湾撞歌”。

永强撞歌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对这种艺术形式的详细形容,明代永嘉人姜准在《岐海琐谈集》一书中曾写道“每逢元宵节,儿童结伙踏歌,一唱百应,遇别伙歌者,与之较胜,谓曰撞歌”,还有清代的《上元灯词》中描述的“繁弦未断踏歌起,总是人间丰乐声”。永强撞歌与乐清抛歌相似,流传于放牛娃的劳动歌声中,通过对唱、斗唱的演唱形式,上句的演唱者唱出提问,下句对唱的人便要答句“撞”回去,一来一回比赛歌手的实力,互相考验应对能力与演唱水平。撞歌多为即兴创作,歌曲风格轻松活泼、通俗易懂;歌词内容充满生活气息,常用最直白、简单的语言构造乐句,具有一定的写实性。这种对歌形式深深地植根于龙湾乡野的土壤里,在一辈辈民间百姓的口中创作与传唱。

《永强撞歌》(歌词选段)

引子:一条棒劳丝擒一擒

哎唦唻

擒你对面小哥哥唻唦唻

问:什么打洞弯又弯唦唻

什么打洞唻是打过山

什么打洞笔直打

什么打洞唻

是老板唻锅灶间

答:蛇儿打洞弯又弯唦唻

穿山甲打洞唻是打过山

泥鳅打洞笔直打

老鼠打洞唻

是老板唻锅灶间

问:什么做窝做最高唦唻

什么做窝唻做最好

什么做窝单半侧

什么做窝唻是瓦前头啰

答:老鹰做窝做最高唦唻

喜鹊做窝唻做最好

燕子做窝单半侧

麻雀做窝唻是瓦前头啰

这首歌采用了男女对唱的形式,一问一答,歌曲结构由引子和主歌部分构成。引子中“一条棒劳丝擒一擒”是永强撞歌中常见的起句形式,预示着撞歌活动即将开始;主歌演唱的是“打洞”的动物与“做窝”的动物,颇为风趣。2009年,永强撞歌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民歌艺术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永强撞歌的内容围绕温州地区的风俗展开,当然也不乏人文、历史故事、男女爱情等题材。这些丰富的内容凝聚了温州地区独特的地域生活和温州人民家长里短的故事,这些“撞”仿佛在温州人眼里都是无与伦比的幸福,“撞”出热情,“撞”出澎湃,“撞”出喜庆,“撞”出新兴的生活面貌,“撞”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洞头船歌:对“劳动”之歌——以《烤船谣》为例

“烤船”一词来自洞头的民俗“八大巧”,就是用火烧掉船底的海藻、藤壶、船蛀虫,对船进行保养。《烤船谣》就是一首记录了洞头渔民打渔归来在海滩上“烤船”时的劳动歌曲,特别的是,它也采用对歌的形式,由领唱与齐唱对答。这首原生态民歌收录于洞头文化馆张海军所编的《“古谣今韵”洞头民间歌曲集》中,曾代表洞头参加浙江省原生态民歌大赛。

烤船

《烤船谣》

领唱:燂船啰!

齐唱:船要燂!

领唱:挖一个窟,

把船搁,

拿柴草,来点火,

把船洗个热身躯。

齐唱:(吼嘿!)

领唱:燂船啰!

齐唱:船要燂!

火头旺,财气好,

除藤螺,去蚝蛎,

抹层白灰穿新衫。

(吼嘿!)

领唱:燂船啰!

齐唱:船要燂!

船板干,船身勇,

不惊风,不惊涌,

讨来鱼虾满船舱。

(吼嘿!)

《烤船谣》全曲采用六言、七言的格律,由描写“烤船”的工序到“烤船”的作用,再到人们寄予“烤船”完出海的期盼,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洞头海边,亲眼观望着渔民匆忙劳动时的情景。歌词中的“吼嘿”“啰”衬词配着演唱时领唱与齐唱交错,充满律动感与节奏感。这样的对歌演唱更接近于人们集体作业时所呐喊的号子,具有说唱结合的音乐特色,反映了渔民们对劳动坚定的决心与魄力。在他们的歌声里,我们听到了忙碌的劳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温州人喜好热闹,对他们来说,美好的事物总是结伴存在,就像民歌中处处可以看到的对歌形式。在我看来,温州民歌中的对歌不仅仅是一种民歌体裁,更是一种情感态度。温州人愿意把万物、生活、劳动中的事物看作“好事成双”“福慧双修”。希望还有更多温州民歌能像传至世界的《对鸟》一样,“飞”出记忆、“飞”向山外,让更多的歌唱文化百花齐放。

猜你喜欢

洞头对歌乐清
对歌昆虫
对歌趁年青
洞头:三无村变身“桃花源”
第二十届乐清模具设备塑机工业自动化展圆满落幕
不忘初心 新闻为民——乐清日报深度融合的实践
“意外”的插曲撞击出数学思维“火花”
跳跳龙失踪
周乐清戏曲活动及交游考
洞头近海养殖水域沉积物碳含量空间分布格局
乐清湾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