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的“海利根施塔特”:不是遗嘱,是“独白”贝多芬展览策展人唐祎程独家专访

2021-03-24文字胡越菲

音乐爱好者 2021年3期
关键词:施塔特海利策展

文字_胡越菲

众所周知,2020年是贝多芬诞辰两百五十周年。贝多芬上承古典乐派传统,下启浪漫乐派之风格与精神,在音乐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力量”是贝多芬音乐的象征,而其传递出的人性情怀和人类理想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力,更让贝多芬的音乐远远超越了音乐本身,成为全人类的精神和艺术瑰宝。

2020年9月19日,由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与LWA卢瓦文化联合主办的“真情无界——纪念贝多芬诞辰两百五十周年声音交互艺术体验大展”于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四楼正式开展。展览持续六个月,至2021年3月21日结束。

01 唐祎程接受采访

02 “贝多芬的色彩”展区

音乐厅与展览的结合,听起来很有意思,况且主角又是这么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那么这场别开生面的、让上海音乐厅成为沪上“网红打卡地”的展览,究竟是如何被策划出来的呢?带着这份好奇,我们采访了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唐祎程(Ethan Tang)。

为什么要叫“真情无界”?

作为一家品牌管理公司LWA卢瓦文化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唐祎程虽然没有专业音乐学习的背景,却是一个资深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我收集了不少古典乐的唱片,平时也经常会去听现场音乐会。”他一直相信音乐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力量,而他对音乐的感知,也比一般人要深刻许多。

唐祎程大学的专业是传播学,毕业后曾经在著名的教育机构——芝麻街工作室工作过一段时间,“通过媒体和IP的力量,来实现教育的目的”。从那时开始,他做的所有项目,都会强调其教育属性,不管是儿童教育还是成人教育。“我觉得任何一个东西,只要它是一个产品,都是有其教育意义的。”

音乐、教育,就这样被唐祎程完美地结合了起来。这次的“真情无界——纪念贝多芬诞辰两百五十周年声音艺术交互体验大展”,既是一场艺术与科技融合,具有沉浸式体验的科技展,也是一场深入贝多芬内心世界的教育展。

那么,这个展览为什么会取名叫“真情无界”呢?唐祎程解释道,提到贝多芬,人们往往更多地想到了他的音乐,但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内心世界却很少有人提及。“没有人不知道《欢乐颂》《命运交响曲》《致爱丽丝》,但贝多芬的一生有没有结婚、生孩子,他和家人的关系怎么样,他到底经历了什么让他有了这样的创作,他创作这些作品背后想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是什么,这些一般的爱好者知之甚少。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全新的方式,让大家了解贝多芬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在失聪后如何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一代音乐巨匠的心路历程。”

唐祎程坦言,从音乐的角度来讲,他个人更偏爱欢快、轻松的音乐,比如莫扎特、海顿的室内乐,以及亨德尔的《水上音乐》《皇家焰火》等,“我一直觉得贝多芬的音乐会让人觉得很沉重”。然而这次新冠疫情期间,在这样一种全世界少有的、全球命运连成一体,一起对抗一个看不见摸不着、来势汹汹的“敌人”的情况下,再去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有一种与“和平时代”截然不同的感受。“当全世界的人们共同面对一种未知的恐惧时,你会发现自己需要一种动力,给我们底气,重新站起来去抵抗这种恐惧。而贝多芬的音乐就类似号角般,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给人以信念。”

如何理解“贝多芬的色彩”?

01 贝多芬的生平

02 贝多芬的创作环境

03 贝多芬的生平

此次贝多芬展览共分为三个章节,分别是“贝多芬的色彩”“贝多芬的影像”和“贝多芬的独白”。十个展区贯穿贝多芬的生平、音乐作品和人生故事,其间穿插融合了沉浸式的科技互动、交互式视觉投影,配合交响乐团专门为此次展览录制的贝多芬交响乐作品,引领观众开始了一场多维度的声音交互艺术感官之旅。

步入上海音乐厅四楼的展览空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贝多芬的色彩”片区。该区域将贝多芬的作品以饱和度非常高的、色彩渲染的方式显形,观众行走于交响乐的不同单元,能够“用身体感知音乐”——透过沉浸式色彩的变化,直观目击音乐的情绪渐进,在聆听交响乐章跌宕起伏的同时,追思贝多芬的创作心路,感受贝多芬的演奏思绪。

那么,如何理解贝多芬音乐中的色彩呢?在唐祎程看来,贝多芬的音乐有很多个人的色彩,或者说是标签,这是他的音乐与其他古典音乐作曲家最大的不同之处。“贝多芬的色彩也可以理解为‘视觉’。我们通常对音乐大师的理解,更多会流于听觉,也就是他的作品,这也是之前为什么很少有贝多芬主题展览的缘故。现在,我们希望由于科技的进步,‘Z世代’(指出生于1995年至2009年间的人,又称为“网络世代”)的观众在看展时可以通过视觉的方式去感受贝多芬。”

首先,音乐是有色彩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无论是神经外科的专家,还是音乐教育家等,都证明了这一点,你可以把音乐‘视觉化’。”唐祎程希望观众能够感受到贝多芬音乐中想要表达的色彩,因此他们选取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的一个片段,用二十米的大屏幕互动投影,让大家在听音乐时能够看到贝多芬音乐中想要表达的情绪。“我们通过色彩来解读贝多芬,每一种颜色对应的都是作曲家想要表达的一种情绪,比如说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忧郁,等等。”

其次,对音乐的“视觉化”,是帮助贝多芬在失去听力之后继续去感受音乐、创作音乐的非常重要的方式。“我们都知道,贝多芬从中年开始逐渐失聪。对作曲家来说,在失去听力的情况下作曲,需要更强的毅力以及对音乐更为敏锐的感知力。”唐祎程的团队们在展览现场设计了隔音耳机,观众们戴上耳机后听到的音乐,其实就是贝多芬失聪后的状态。“在失去部分听力的状态下,你再去看那些色彩,也许你就更能理解贝多芬当时是如何看待音乐,以及如何继续通过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情绪了。”

最后,唐祎程希望能够用一种多彩的贝多芬,来改变他给公众留下的单一印象。“说到贝多芬,大家一定会想到他那张著名的肖像画。‘一个脸很臭的老男人,扼住命运的咽喉’,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那幅画时的感觉,我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觉。但是当你更多地了解贝多芬之后,你会发现他的内心其实有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这些情感都可以用不同的颜色表达出来。”因此,在展览的入场处,他们摆放了很多个不同颜色的贝多芬头像,希望以此来表达贝多芬有着各种不同的个性,等待着你去进一步发掘。

“乔榛老师是一口气读完的,可以说这个‘有声版’独白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难得的艺术品”。

——唐祎程

《海利根施塔特独白》

在整个展览中,唐祎程个人最为满意的一个部分,是《海利根施塔特遗嘱》——哦不,不是“遗嘱”。唐祎程认为,由于后来贝多芬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再称为“遗嘱”就不太合适了,因此整个团队把《海利根施塔特遗嘱》改成了《海利根施塔特独白》!

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独白》是贝多芬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1802年4月,贝多芬来到奥地利小镇海利根施塔特(Heiligenstadt,现属维也纳)后耳疾加重,在寂寞与绝望之下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独白》。在历史上,这封信写完后并没有寄出,贝多芬也随即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之后还爆发出了巨大的潜能,以《第三交响曲(英雄)》奠定了自己在音乐史上的巨匠地位。唐祎程觉得这封信是整个展览的灵魂与核心,“只有当你了解了贝多芬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你才会更加懂得他的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

那么,这封独白究竟写了什么?是什么力量让贝多芬在绝望之下重新发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呢?“贝多芬在独白的一开头就说‘误解我的人啊!’可见他非常渴望自己被别人理解。他听力的残缺导致他的内心非常封闭,没有办法与别人正常交流。他的朋友很少,长此以往,他容易被人误解。因此,他在独白中最重要的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示给别人看。他特地关照道,这封信要在他死后公布给世人,希望大家不要去指责他,误会他,而是能够真正地理解他。”

海利根施坦特独白

这次展览,唐祎程团队非常荣幸地请到了中国泰斗级艺术家、著名配音演员乔榛老师来朗读贝多芬的这封“独白”。巧合的是,乔榛老师本人和贝多芬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因此对这封“独白”特别有共鸣。“乔榛老师大学毕业后就从事了电影配音的工作,这可以说是他一生最大的追求。在他最痛苦的时候,也就是和病魔抗争的时候,正是因为对艺术、对所从事事业的热爱,他才有了信念和力量,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我觉得没有一个人能够像乔榛老师那样,既是一位声音表演艺术的大师,自己又有过相似的经历,所以由他来朗读这封信,可以说是把贝多芬内心的愤懑、苦恼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贝多芬的独白”是整个展览的最后一个部分,策展方设计了两个转动着的光轮,中文和英文版的《海利根施塔特独白》投影在墙上,形成了一个光影空间。“我们特地把这个空间设计得比较密闭,光线会比较暗,这样可以让人静下心来感受大师的内心。”整封信的朗读时间大概为五分钟左右,“乔榛老师是一口气读完的,可以说这个‘有声版’独白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难得的艺术品”。唐祎程认为,有了这个环节,整个展览才有了灵魂,有了内核,真正配得上“真情无界”这四个字了。“哪怕只有一个人,能够把这段独白安安静静地听完,那么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个理解贝多芬的人了。”

极富创意的“网红打卡地”

本次展览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中外业界专家和顶级团队的通力支持。在长达半年的策展过程中,专家团队们研究了海量的历史文献、油画作品和相关资料,力图将贝多芬时代的生活和工作场景得以最大限度地还原。

01 音符的流光溢彩

02 360度环幕电影

03 贝多芬世界探微

唐祎程告诉我们,本次策展的团队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团队,参与的公司包括:LWA卢瓦文化,作为中国的主办方之一,负责展览在中国的授权与落地;新加坡的合作方新加坡真实东方传媒有限公司(MCC International),负责展览IP的商业权利整合;新加坡顶尖策展公司Dezign Format,负责这次展览的所有视觉部分;新加坡大都会交响乐团(MFO),专门为这次展览录制了现场音乐;曾经参与制作卡迪亚“故宫珍宝展”的团队负责展览的多媒体内容制作,包括互动投影、触摸屏、360度环幕电影,以及互动桌的设计、编程等。此外,本次展览的所有内容都邀请了一位英国音乐史教授来做Proofreading(审核、校对),确保内容的真实、正确、权威性,由此可见策展方严谨认真的专业态度。

在展厅静谧的音乐空间里,你不仅可以聆听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还能通过移动代表不同声部的方块互动装置,来直观解构经典作品的每一个交响声部,这种全新的互动方式,让人耳目一新。深入展中,来到360度全息数字投影打造的“贝多芬的影像”世界,短短三分钟左右的短片涵盖了贝多芬一生的“高光时刻”:前一幕将人带到十八世纪的德国波恩,那个贝多芬出生和成长的城市;后一幕,画幅缓缓揭开,耳旁响起激昂震撼的乐章,让人仿佛置身于维也纳金色大厅,营造出一个真正“沉浸式”的封闭空间……

唐祎程

这里成了最近沪上的“网红打卡地”,在唐祎程看来,这次展览并不是可能被误解的形式意义上的“网红展”,更是形式和内容并重,甚至更注重内容的一次展览。“如果我们真的想打造一个形式上的网红展的话,完全可以把更多的钱花在做很多容易打卡的装置上,你进来逛一圈,拍个照,发条朋友圈就走了。但我们希望能够把更多的钱花在充实这个展的内容上面,而且很幸运的是,我们几个合作伙伴的想法都很一致。我们不想把它打造成一个空洞的网红展,而是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去做内容,所以你会发现,这个展可以打卡的地方更多,因为它直抵人的内心。”

对唐祎程来说,无论是两百五十周年,还是三百周年,都只是一个数字上的含义,“它只是代表着一种我们去纪念贝多芬的方式,而不是说大家真的会在意到底是贝多芬诞辰多少年”。所以他希望2021年,甚至是2022年,我们依旧可以以两百五十周年的方式去纪念贝多芬,“我们的终点在于贝多芬,而不是两百五十这个数字”。他希望接下去贝多芬展能进行全国巡展,“我们可能会将主题做一个升级,把其他音乐家融入进来。毕竟我们想表达的是对艺术、对音乐的追求,而这些都是相通的”。

贝多芬《海利根施塔特独白》节选:

哦!别再冤枉我了,你们总奇怪我老是退避一旁,不愿融入你们。别责怪我,我已经这样不幸了,还要误解我,让我承受双倍的苦痛。知道吗?我不能轻松地和别人交往,没有深层次的对话,没有思想碰撞的火花,只能像个孤魂独自游荡。要不是迫不得已,我实在不愿和外界接触,因为一旦与人接近,我唯恐别人发觉我这缺陷。

自从来到这穷乡僻壤,如此不堪的生活我已经忍受了六个月。医生劝我保护听力,少用为佳,我又何尝不想呢,可有时候控制不住与人交往的渴望。可是,当这个人能听到远方悠扬的笛声,我茫然不知;当他能听到牧羊人在欢快地歌唱,我浑然不觉,这是多么苦恼啊!我痛苦,我绝望,我简直到了崩溃的边缘!

然而,正是对艺术的执着挽救了我。啊!在我才华尽现之前,我还不甘心就此放弃。我必须坚强,哪怕身体脆弱不堪,哪怕已经身心俱疲,哪怕瞬间就从人生的巅峰跌到谷底,我也要坚强地抵抗命运的折磨。

我别无选择!我要坚持到最后,直到命运之神向我揭示决定的那一刻。无论病情好转还是恶化,我都会去坦然面对。

猜你喜欢

施塔特海利策展
关于策展
半碗鸡蛋汤
奥地利HALLSTATT哈尔施塔特
2017 艺术策展人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
打破地板 顶破天花板——专访海盐海利环保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浩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