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路径探索

2021-03-24杨月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7期
关键词:德育课堂生活化初中

杨月

【摘要】初中阶段是塑造个人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关键时期,德育是实现初中阶段育人目标的关键策略。基于时代育人诉求,初中教育者积极钻研先进教育思想,以初中德育现状、初中生发展规律为依据,深度结合德育教育与现实生活,创新德育课堂活动方式,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实践中,取得优良育人成效;但受诸多因素的干扰,部分教育者对德育课堂的创新浮于形式,对现实生活与德育课堂的融合流于形式,致使德育目标难以实现。因此,本文将深度探究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价值、现状和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德育课堂;初中;生活化

引言:

“育人以德为先,立人以德为先。”德育在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已成为一种独居特色的道德文化,而道德文化融贯民族文化、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备受关注和青睐。就初中教育而言,德育课堂的生活化可引领初中生深刻认知、切实感知和深度热爱生活,助力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提高其个人修养和综合素养,推动健康成长。但初中德育教育普遍存在脱离学生生活、理论性较强等问题,致使初中生知行不一,无法将德育知识内化为自身行为和修养。因此,如何采取适宜的策略,生活化道德课堂,是初中教育者必须钻研的教育课题之一。

一、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必要性

教育包含技能教育、思想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等方面,是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关键措施和必要条件。伴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社会、国家以及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并以培育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而道德修养是人才必备的基础修养,德育是满足时代人才诉求和社会道德生活诉求的关键路径。初中阶段作为个人成长的过渡期,在个人身心发展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德育教育的目标在于引领初中生领略道德思想的价值,助力其形成崇高的思想道德和端正的价值趋向[1],指引其健康成长、服务社会。纵观德育与道德文化发展历程,道德文化与德育知识源于现实生活,又将作用于现实生活。因此,初中德育课堂的生活化可有效活跃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内容,缓解初中生对理论知识的抵触心理,舒缓其学习焦虑,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从而可引领初中生自觉联系道德知识和生活经历,切实领悟道德文化的核心内涵,助力建构其系统的道德思维结构,提高其独立思考能力、道德意识和道德修养,最终实现德育教育目标,推动初中生的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为社会和谐发展、现代化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人才支持。综上所述,初中德育课堂的生活化极具可行性和必要性。

二、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现状

素质教育要求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成长,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构成。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度推行,教育领域对德育的关注度和重视度持续提升。基于初中阶段对个人成长的关键性,初中教育者密切关注教育政策和育人诉求,深度钻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先进教育思想,以初中生的生活经历为切入点,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和课堂活动形式,推动德育课堂的生活化发展;并结合实践结果,坚持优化教育方式[2],取得优异育人成效,实现教学相长。但是,部分教育者尚未意识到生活化之于初中德育课堂的价值,忽视德育课堂活动形式的创新,依旧以传统德育模式组织课堂活动,致使初中生缺乏探究德育知识的兴趣,难以领悟其核心內涵,难以联系生活实际和德育知识,难以将其践行于生活实践中;部分教育者虽意识到生活与德育教育的关联性,但对德育课堂活动与生活实际的融合浮于形式,无法给予初中生充分的实践空间和机会,致使预期教育目标难以实现;还有一部分教育者虽意识到德育课堂生活化的价值,但受传统教育思维和经验主义的桎梏,缺乏创新意识,难以立足教育诉求灵活调整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模式,致使德育课堂内容过于理论化、知识化,课堂氛围过于僵硬,难以引发初中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影响教育成效;部分教育者以先进教育理念、初中生发展规律以及德育教育诉求等为指导,探寻生活化德育课堂的路径,创新教育模式,并将其落实于教学实践中,从而忽视初中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个性化学习诉求,致使全面、全程、全员育人目标难以实现。

三、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策略

不同于语文等学科知识,德育知识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德育方式灵活多变,可寓于学科教学中,亦可单独教学。因此,初中教育者可以初中生的发展规律、年龄特征、生活状态为依据,拟定科学的德育教育目标,诸如:行为规范、自律意识的培育,感恩思想、文明行为的培养,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和担当意识的培育等,紧抓德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联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有机融合现实生活与德育知识,创新课堂活动形式,生活化德育课堂,寓教于学,引领初中生切实领略德育知识的真谛和内涵,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一)借助生活化问题,培育其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处于青春期,具备较强的逆反心理和敏感心理,对教师和家长的谆谆教诲具备较强的抵触心理[3],且部分学生的思想较极端。这一特征决定灌输式的德育教学无法赢得初中生的认同、提高其道德修养、实现德育目标。因此,教育者在德育课堂中需给予初中生充分的尊重,满足其心理诉求;凭借生活化的问题,强化其态度体验,舒缓其抵触情绪,从而指引其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其思维能力,促使其自觉建构道德思维结构。以”诚实守信”为例,教育者可借助“狼来了”的故事引发初中生关于“诚信”的思考,并借助问题:“如果你们的朋友欺骗了你,你还会相信她吗?两次呢?三次呢?n次呢?”促使初中生由己及人,领略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借助生活化问题——“公交和地铁是我们上学的主要交通工具,如果你们回家途中,在地铁站或公交站捡了50元钱,而且他周围没人,无法得知是谁丢了钱,你们会怎么做?”同时,教育者需以循循善诱的语言,激励初中生畅所欲言,表达自身真正的想法,从而指引其认识错误思想,助力其建构端正的价值观念,促使其在现实生活中自觉践行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

(二)构建生活情境,培育初中生的学习热情

情境教学是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为依据,选择极具情绪色彩的具体场景、生动形象,引发学生情感体验,助力其深度理解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契合德育教育诉求。初中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初中生对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的认同感,促使其深度钻研德育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身修养和行为,践行于日常生活中。因此,教育者可以初中生兴趣和德育目标为切入点,构建针对性的生活情境,引发初中生参与课堂探究的热情,引领初中生切实体悟德育思想,并将其内化于心,从而提高其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学习热情和道德修养。以“遵守社会规则”为例,教育者可以培育规则意识为德育目标,借助“广场舞大妈被社区民警制止”的视频和事例,引领初中生探索自由与规则的关系,领略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以初中生的现实生活为依据,创设多样化的生活情境,促使其在生活中自觉遵循各项规则,比如:创设“文具跳瘙市场”情境,引领初中生以“销售者”和“消费者”的身份在文具买卖中掌握交易知识、领略交易规则,提高其规则意识,促使其在生活实践中自觉践行平等自愿、公平交易的交易规则。

(三)组织生活实践活动,提高德育素养

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个人的德育修养,实践活动是深化课堂教育成效的主要措施。因此,初中教育者可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引领初中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促使其积极践行良好品行,做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比如:以“关爱他人”为例,教育者可组织校园募捐活动,以身作则,引领初中生自觉捐献整理不需要的衣物、文具、书籍,并带领其为福利院儿童献愛心,从而引发其同理心、爱心,提高其助人为乐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促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等优良品质;以“服务社会”为例,教育者可组织初中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引领其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乱扔垃圾的破坏性和卫生清理的艰难性,促使其形成不乱扔垃圾的文明行为,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

四、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道德寓于生活之中,亦被生动、有趣的生活丰盈,二者紧密相关。因此,基于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诉求,初中教育者必须转变教育思维,以现实生活为立足点,深度探寻初中生的情感世界,掌握其现实诉求,并以此为切入点,创新德育教育模式,生活化德育课堂,引发初中生对德育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对德育知识的认同感,从而促使其形成端正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心理素质、崇高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实现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律.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与研究[J].新校园,2021(11):42-43.

[2]刘翠元.关于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思考[J].青春岁月,2019(11):155.

[3]颜辉灿.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2019(02):230.

猜你喜欢

德育课堂生活化初中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丰富教学角度演绎德育课堂
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