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点亮传统文化之灯
2021-03-24张珊
张珊
【摘要】依托数学阅读,利用数学史、数学名题、数学传统艺术,让学生走进数学名人,感悟古人智慧,领略图案艺术,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我國丰富的传统数学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文化素养、开启智慧之门,同时产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找到传统文化与时代脉搏的契合点,让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和开拓者,点亮传统文化之灯,使之发扬光大。
【关键词】数学阅读 传统文化
正文: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实现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我国丰富的传统数学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文化素养、开启智慧之门,同时产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找到传统文化与时代脉搏的契合点,点亮传统文化之灯,使之发扬光大。为此笔者以数学阅读为切入点,做了一些浅显的尝试。
一、在数学阅读中走进数学名人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适时的介绍一些数学名人轶事,充分挖掘出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史料,并将这些内容与数学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不但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还能引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达到培养家国情怀的教育目的。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学生通过测量活动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时笔者适时引出圆周率,向学生介绍,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圆周率到底是多少。然后引入智慧老爷爷的话:约2000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里《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我国还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人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这一成就在世界上领先了约1000年,学生们听了之后被深深震撼,自豪感油然而生。
而后在《圆周率的历史》中,笔者又组织学生对课本中提到的古代数学家刘徽进行了研究。学生们通过查阅各种资料了解到刘徽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在几何方面,他采用”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一直算到圆内接正192边形,得到圆周率π的近似值是3.14。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思想的代表。除了了解了刘徽的学术成就,还知道了他的为人品质。刘徽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在任何条件下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修正前人的错误。在研究数学的过程中,他不仅重视理论研究,而且也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他的治学精神是大胆、谨慎、认真的,对自己还没有解答的问题,感到困难的地方均据实写出来,留待后人去解决。通过这种对古代数学家、名人的研究,使学生懂得我国不但有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睿智高尚的数学名人。在不发达的古代我们便有如此伟大的数学家,有如此伟大的数学成就,而今国富民强,作为青少年一代,更是要以他们为榜样,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的责任感,那就是强国有我,请党放心!
二、在数学阅读中感悟古人智慧
我们伟大祖国具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为科学知识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在数学领域有《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古代名著流传于世,笔者在其中搜集到一些数学千古名题,如“鸡兔同笼”、“李白买酒”、“韩信点兵”等。
如一千五百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漂洋过海传到日本等国,对中国文明史的传播起很大的作用。北师大版教材就以“鸡兔同笼”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尝试与猜测”主题下的一个素材,学生通过对此类有趣题目的解答,尤其是在学习古人的巧妙解答方法“砍足法”时,学生们感觉到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与古人一起遨游数学的海洋,激发起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也使我们变得更加睿智。
其实,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像“鸡兔同笼”这样经典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笔者又找了几个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数学题目,再加上学生查到的一些题目,上了一节拓展课,如“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增;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韩信练兵,每三人一列,余一人,每五人一列,余二人。百每七人一列,余四人,十三度人一列,余六人。问多少士兵? ”“李白街上知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道,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等,此类题目都是千古流传的古题、名题,集古文或诗歌与数学问题于一身,学生在题目的阅读理解和解题方案的探索交流中兴趣盎然,也领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在数学阅读中领略图案艺术
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技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北师大版教材各个学段的“图形的运动”中,在认识平移、旋转、轴对称中,教材均呈现了有古代瓷器、传统剪纸、布依族蜡染、京剧脸谱等一些吉祥图案。在学习之前,笔者把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分别去查找了解古代瓷器、传统剪纸、布依族蜡染、京剧脸谱有关资料,每幅图案的年代、相关背景和代表的含义或者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如布依族的蜡染,他的图案有几何纹样,也有自然纹样,有的还可以从铜鼓纹样上找到彼此的渊源关系。自然纹样十分生动传神,采用最多的是石榴、牡丹、蕨草等各种花草以及蝴蝶、蝙蝠、喜鹊等飞物。不论是哪样图案,布局大都对称而又多变,构图大多夸张而又得体,线条十分流畅而又自然,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显示出人们的丰富想象和独具匠心。经过对资料了解和观察,学生发现图案的设计用到了数学知识中的旋转和对称的手法,力求体现完美和谐,追求美好的生活。学生在欣赏精美绝伦图案的同时,感受到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感受到了数学创造美。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我们引以自豪和骄傲的,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阅读为依托感悟传统文化,是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认识理解传统文化,丰厚学生的内在文化底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和开拓者,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主要参考文献:
[1]微探小学数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张红霞.基础教育.2020(18)
[2]数学教学中利用地方文史资源培养小学生的家国情怀[J].徐建.求知导刊.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