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真实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
2021-03-24康志宏
康志宏
【摘要】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充分运用真实性原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具体论点,分析了真实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应用以及在相应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让企业在会计中把握真实性原则的平衡,灵活运用,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审慎原则的优势,提供有效的经营风险信息,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利,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运用
一、会计核算真实性的定义
1.会计核算真实性的定义
一、会计真实性的定义
会计是指以企业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已发生或已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记录和计量的连续、全面、系统、完整的过程。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会计上应当遵循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又称客观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经济业务为基础,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保证内容真实、数字准确、项目齐全、手续齐全、信息可靠。由此可见,会计的真实性是指会计核算和反映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的过程。如果企业不能对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则企业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就会显示不真实,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真实,这将导致信息用户的决策出现失误,从而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会计核算真实性的意义
会计工作是企业实现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工作的成果体现在各种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当中。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政府部门、相关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等都集中关注的焦点。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决策,对各方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会计真实性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真实性有利于政府税务部门了解企业的财务经营真实情况,便于及时催缴税款;二、会计真实性有利于投资者了解业务盈利能力,从而为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了依据;第三,会计的真实性有助于债权人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公司是否有偿债能力,从而使债权人能够正确决定是否借款,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我国企业会计真实性现状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会计信息是缺乏真实性的。会计信息造假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会计失实,而会计失实主要是由一些人为和非人为因素造成的。
1、会计工作不规范
一些企业在会计业务流程和会计运作方面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企业内部适用的财务制度缺失,企业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不明确,财务职责分工不明确,导致出现差错相互推卸责任。并且如果会计人员经常犯错误,直接影响的是会计的真实性。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的不相容职责不能由一人承担,需要至少由两人或多人共同承担,以达成相互监督和约束的作用。
3、存在利益驱动现象
一些企业经营者出于政治、经济或其他利益驱动的考虑,人为地提前或延迟收入的计入时间,调整企业的应纳税额。人为吃、拿回扣,人为抬高商品价格,抬高资产成本,造成原有会计基础不真实,所以无论会计人员如何规范正确地进行会计处理,其结果依然是会计不真实,会计信息不真实。
4、会计造假成常态
目前,我国诚信缺失,会计造假已成为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会计工作不遵守法律和制度;會计师有意或无意逃税;企业领导指使、指使、强制会计师转移国有资产,变相产业经营;有的单位在账户外设立账户;各单位内部和社会监督部门监督不力,从而导致对会计造假视而不见,查处不力甚至夸张到无人追究,从而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极。
5、会计的真实性有一定的局限性
根据会计真实性原则的要求,是对过去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的真实反映。现实情况是,在会计上,经济业务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往往根据经验作出判断,如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等。都是企业资产损失之前可能提前发生的损失。例如,期末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时的会计处理是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直接确认资产损失,但此时、企业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没有实际损失,只有在应收账款实际无法收回时,企业才真正发生坏账损失。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均属于这种情况。企业已计提减值准备或坏账准备,并不意味着企业实际发生了坏账或资产损失。它只是对企业的一种会计估计,这种会计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可见,会计真实性原则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会计真实性实施举措
会计真实性是对会计准则实现的基本要求,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方向。为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工作。
建立健全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核算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对付款、总账、会计档案等不相容职责实行内部核查,明确职责。明确会计程序和标准要求,确保在填写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告等方面严格核算和处理严格按照程序和规范运作,杜绝违反程序和不规范的会计操作。
2、完善考核机制,杜绝逐利现象
单位管理者出于利益驱动而进行虚报会计、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干部和员工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企业在管理人员任用考核中往往只注重短期绩效,不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和社会效益,这必然导致企业管理者在任期内随意调整会计账目。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完善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评价机制,将企业诚实守信、长远利益和社会效益纳入评价范围,杜绝利益驱动现象。
3、加强会计监管,杜绝会计造假
会计监督包括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会计监督。内部会计监督主要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会计部门进行的监督。一方面,必须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杜绝欺诈发生。外部会计监督包括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监督是指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对企业会计业务进行监督,政府监督是政府审计部门对企业会计业务的监督管理。只有加强内外部会计监督,才能防止会计造假行为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楚妤.谨慎性原则在企业核算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9(17):181-182.
【2】宋玲玲.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J].会计师,2020(20):8-9.
【3】韩圣福.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0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