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西安旅游文化生态翻译及对外传播研究
2021-03-24赵铮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给西安旅游文化翻译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同样有不少挑战。本文通过分析西安旅游文化生态翻译及传播现状,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生态翻译学理论下的“三维转换”探索有效的翻译策略,解读西安旅游文化生态翻译环境,探究其对西安旅游文化对外传播的启示,以期能提升西安旅游文化生态翻译质量,促进西安旅游文化对外传播。
[关键词]一带一路 旅游文化 生态翻译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0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播学视角下陕西地域文化外译传播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20K029);陕西省社科界2020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陕西旅游文化生态翻译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Z156)。
西安旅游文化生态翻译及传播现状
首先,从有关西安旅游文化的宣传来看,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有“文旅新闻”“文旅名录”“网上政务”等栏目;西安文化网有“历史”“民俗”“艺术”“旅游”“美食”等栏目;西安旅游网有“旅游头条”“玩转西安”“文化西安”等栏目。但遗憾的是,这些网页并未直接配有相应的英文版,因而只能满足国内游客或者懂中文的部分国外游客的浏览查看,英文翻译的缺失不利于西安旅游文化的对外传播。
其次,从有关西安旅游文化翻译的出版物和西安旅游文化的翻译研究来看。笔者调研中发现,西安本地出版社出版的有关西安旅游方面的中英双语或者英文版书籍较少,省外出版社出版的有关西安旅游文化方面的书籍也不是很丰富,因而西安本地出版社推介西安旅游文化任重而道远。笔者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例,输入“西安旅游翻译”主题进行检索,从2010年至2020年,仅有28篇与此相关的学术论文。这从侧面说明,西安旅游文化生态翻译研究严重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西安旅游文化的对外宣传。
最后,从西安旅游文化的翻译实践来看。笔者走访了西安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文化景点,调研中发现,陕西5A景区中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市华清池景区和4A景区中的汉阳陵博物馆的景区配套翻译及网站翻译比较全面且质量较高,其余大部分景区的相关翻译则不是很准确。
生态翻译学理论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最早在2001年由胡庚申教授提出,以生态学和翻译学作为理论基础,从生态学的视角研究翻译领域内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他认为生态翻译学是以翻译的适应与选择为主题的,以译者中心论为依托,其实质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这一观点注重两个方面的内容:翻译生态环境和译者的适应与选择。翻译生态环境构成要素包含了原语、原文和译语系统,是译者和译文生存状态的总体环境,它既是制约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又是译者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前提和依据。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译者的适应与选择是翻译中循环往复的过程,译者在翻译时需要从“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着手,使译文实现多维转化。
西安旅游文化生态翻译存在的问题
1.语言维
旅游文化生态翻译要在充分考虑翻译的整体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语言形式进行适应性选择。西安旅游文化生态翻译在语言形式的转换上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1)译文语言格式不规范
笔者以“诗经里”(西安诗经主题特色小镇)景区的译文为例。原文:国风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 译文:Guofeng is one important part of the Book of Poetry.《詩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书写应该遵循英文标准的书写格式,就是将书名的实词各字母的首字母大写(冠词作为虚词若出现在书名第一位时也需要首字母大写)并斜体。同时,“国风”是《诗经》的一部分,为了强调,需将英译文的“国风”加引号。笔者建议修改为:"Guofeng"is one important part of The Book of Poetry.
(2)语言结构或语法问题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官网,有关铜车马展厅的一句英文介绍:December of 1980,2 sets of large painted bronze chariots and horses were unearthed 20 meters west of the tomb mound.笔者认为时间存在语法错误,建议修改为:In December of 1980或者December of 1980 witnessed that。
(3)中式英语
笔者以楼观台景区有关张良的介绍为例。原文:张良与萧何、韩信同为“汉初三杰”。译文:Zhang Liang and Xiao He, Han Xin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Han Dynasty.译文过于中式化,有可能译者并没有透彻理解“汉初三杰”之意。笔者建议改译为:Zhang Liang, Xiao He and Han Xin were the three heroes of the early Han Dynasty.
2.文化维
(1)人文环境
笔者以“诗经里”古琴博物馆的一处译文为例。原文: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看成是雅、正音乐的代表和礼乐观的象征。译文: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the art of guqin is considered as an example of refined music and a symbol of the concept of etiquette.笔者查阅《辞源》发现:“雅音”即指“正音,有益于风教的诗歌和音乐”。可见,雅、正之音指的是正统的、能对世人有教化作用的音乐,不一定如译文所指是高雅的音乐,因而有关该词的理解存在偏差。古琴为本句的中心点,译文中应加引号加以强调,但译文中“example”不能完全表达“代表”之意。在生态翻译理论指导下,译者需要多考虑原文的文化内涵,然后进行文化维度转换与适应。鉴于此,笔者建议改译为: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the art of "guqin" is considered as a representative of orthodox music with moralizing ideology and a symbol of the concept of etiquette.
(2)历史环境
笔者以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的译文为例,原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译文:In 221 BC,Emperor Qin Shihuang annexed the other six feudal states,established the first unified,multinational and centralized state.有关“秦始皇”的名称来源: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认为过去“皇”“帝”“王”等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崇高的地位,因而创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授予自己,自称“秦始皇帝”,简称“始皇帝”,因而笔者建议改译为:First Emperor of Qin(259—210 B.C.)原译文值得肯定的是“统一中国”的译法,并未拘泥于原文的字面含义,而是译为了“统一六国”,能够根据原文内容所在的历史环境选择最贴合历史背景的信息进行补充和翻译。
(3)社会环境
生态翻译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生态环境因素的改变对译文作出适应性调整。例如某些景点所在的区域经历了行政区域调整后,翻译也应及时改变。如华清池和秦始皇兵马俑所在的临潼,以前是“县”,译为“Lin Tong County”,现如今为“区”,应修改译为“Lin Tong District”。
3.交际维
交际维主要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原文本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在交际维中,如何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产生情感共鸣是译者的主要目的。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影响了目的语读者了解源语的进程,译者需在交际维进行适应性选择,在不影响读者原文理解的基础上,可以选择概括法处理译文,以此帮助译文读者与原文作者形成空间上的良好互动。
西安旅游文化翻译生态环境解读
1.西安旅游文化环境
西安作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是一座富有旅游文化价值的城市。近年来,西安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和旅游总收入逐年增长。而且文化资源丰富多样,积淀深厚,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产业链比较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潜力巨大,因而有必要不断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从量变到质变、从粗放经营到质效提升;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效果初显。但是由于文化旅游融合体制机制还不是很健全,发展水平也不是很高,发展模式创新不足及支撑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西安旅游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和发展。
2.作者及译者环境
有关西安旅游文化介绍的书籍,其作者或为文化领域的权威专家,或为文化知识渊博的文人学者,其相应的英文翻译质量也比较高,但是鲜有单独介绍西安旅游文化的英文刊物等。有关西安旅游文化景区及官网的相关翻译质量也是良莠不齐。有些译文含有明显的语法和拼写错误,这也反映出译者的翻译水平和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其中还有相当数量的翻译是机器翻译的,词不达意的现象比比皆是。
3.译文读者环境
近年来,我国对外宣传的规模、渠道、技术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西安作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可以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不断扩大自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随着西安经济的发展,西安旅游文化的海外受众群体也大幅增加,大量国外普通读者或者游客通过一些外宣资料、书籍、影像等进一步了解到了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
生态翻译对西安旅游文化对外传播的启示
1.社会因素
西安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且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但从整体旅游文化对外译介方面来看,则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不少景点的外语翻译文本严重缺失或者译文质量没有保障,有关西安旅游文化翻译的研究成果较少,相关影视传媒缺少相应的外文翻译文本、字幕和配音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一起优化西安旅游文化对外传播的社会环境。
2.读者因素
西安旅游文化对外传播可以利用西安的国际化、开放性的优势吸引国外读者,对译文进行调研,由国外读者的反馈了解他们对西安旅游文化的直观印象并检验译介效果,最后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译文。
3.出版商因素
仅仅依靠几家出版机构的力量是无法快速有效推进西安旅游文化走出去的,应加强与其他优秀出版社的合作。同时要重视翻译质量及出版品质的提升,积极拓宽传播渠道。
4.译者因素
进一步加强有关西安旅游文化的译介工作。西安可充分利用本地高校众多的优势,因地制宜,充分发挥高校外语教育科研的社会服务功能,构建多元译者模式,进一步提高西安旅游文化翻译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2008(2):1-5.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5-9.
[4]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5]赵铮.生态翻译学关照下的汉语公示语翻译——以西安市公示语翻译为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2(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