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开展思政教育的策略
2021-03-24
[摘 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应树立“立德树人”理念,承担起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任务。基于此,文章简要阐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系统总结了其思政教育的基本特征,并据此建构了系统化的高校体育教学思政教育策略,以期能更好地指导体育教学改革工作。
[关键词]体育教学 思政教育 主要策略
课题: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校级科研计划《高职院校羽毛球选项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fy20-26);陕西省职教协会教育学会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课题《〈高职院校羽毛球〉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SGKCSZ2020-831)。
高校体育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丰富学生的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質为目标,体育教学的思政教育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个性化特征和价值。体育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制订科学的思政教育策略,这样才能发挥体育课独特的思政教育价值,弥补其他课程思政教育的不足。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践行国家课程思政思想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是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进行的。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推进课程思政改革,2017年6月,教育部召开高校“课程思政”现场推进会,要求高校以“思路攻坚”统一认识,以“师资攻坚”壮大力量,以“教材攻坚”丰富供给,以“教法攻坚”改善课堂,以“机制攻坚”形成长效。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高校思政工作应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提出“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当前,课程思政已成为我国教育部门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践行政策要求,不仅适应了社会趋势,还能保证体育课程教学工作顺利、高效实施。
2.提高大学生思政素养
在健康成长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顺利地融入社会环境,实现人生价值,有利于营造和谐、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因此,思政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我国教育部门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型,发展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原因所在。高校体育课程结合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环境,引入思政教育内容,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既能够建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又能够弥补其他课程思政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的不足。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包括武德素养、拼搏精神、健康心理、荣誉意识、团队精神、责任与担当行为等,凸显了体育课个性化的思政教育价值,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政素养和综合素质。
3.带动体育教学创新
体育课程主要是围绕着特定运动项目训练来进行的,内容丰富、技巧鲜明,需采用集趣味性、激励性、挑战性为一体的教学方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因此,创新教学方式是体育教师始终关注的一个问题。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拓展体育教学内容,摆脱单纯以运动技能、运动知识、健康知识为主体内容的局限,可更多地引入具有思想性、道德性、荣誉性的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可通过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格修养、道德品质、精神追求、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认识,使他们对教师产生强烈的亲和力、亲近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学习。另外,体育教师还可以将思政教育中的案例分析、互动讨论引入体育教学中,丰富体育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既能掌握体育知识,又能提高思政素养。
高校体育教学开展思政教育的基本特征
1.在运动训练中开展思政教育
高校体育课程主要围绕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健美操,以及田径之类的运动项目进行训练活动,培养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课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内容。高校体育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首要特点是在运动训练中进行思政教育,即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战略战术、实战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入思政教育知识。这样不仅实现了运动训练与思政教育的完美结合,还能将常规的思政教育工作从课内引申到课外,具有明显的寓教于乐特征,完善了思政教育的工作形式。
2.在精神教育中融入思政内容
高校体育课所涉及的每一项运动项目,除了拥有特殊的运动技巧、战略战术之外,还具有个性化的运动规则和精神内涵,而这也构成了高校体育教学又一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以篮球教学为例,体育教师在给学生教授篮球运动规则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制度意识、法律意识。在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具备持之以恒、团队合作、奋发拼搏的运动精神,以此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及思政素养。高校武术教学必然会涉及武德知识,教师可以将其延伸到“仁、义、礼、智、信”和“尊自然、法天地、遵规则、爱家国、孝父母、敬师长、严律己、宽待人”等方面的思政教育上,以实现体育精神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融合。
3.在健康知识宣传中引入思政内涵
2014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强调,要挖掘学校体育在学生道德教育、智力发展、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中的多元育人功能,有计划、有制度、有保障地促进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的运动理念、生活方式、审美修养、情感思想也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高校体育教学可以在健康知识宣传中引入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内容。以健康生活方式教育为例,可从健康生活教育引申到思想、品质、修养教育。体育教师在讲授健康思想、健康生活、健康運动技巧和运动习惯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注重个人形象,加强个人自律,制订科学的生活计划,保持积极健康心态。健康知识宣传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开展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高校体育教学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策略
1.遵循从体育知识延伸思政知识的教学原则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并非是将思政教育作为主体目标和任务,更不是弱化甚至是忽视体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而是以体育运动技能、运动知识、运动精神和健康思想教学为主,附带性地进行思政教育活动。体育教师必须准确把握体育教学和思政教育之间的主次关系,遵循从体育知识延伸思政知识的教学原则,选择、建构融思政教育的体育课程新体系。具体来说,体育教师可结合特定运动项目、教学内容特点、教学计划等,提炼、衍生出学生易于接受的思政内容,以便于顺利地开展思政教育活动。这一方式可保证体育知识与思政知识的契合性,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2.结合课程计划,全面开展思政教育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的随机性、碎片化问题。这突出表现在部分体育教师未制订体育课思政教育计划,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个人的临时想法和随机感受传播思政知识,最终造成思政教育内容不全面、不深入的问题,弱化了思政教育的价值。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的当务之急是结合课程计划,遵循从体育知识延伸思政知识的教学原则,建构起系统化、科学的体育课思政教育方案,详细规定每一节课的思政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以保证各节次教学工作都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思政教育活动。这样既能从微观层面提高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又能从宏观层面保证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与全面性。
3.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应同步进行
思政教育在初级层面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心理品质、情感观念、价值目标等,而高级层面则是引导学生践行这些理念,将其内化为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活动,还必须协同实施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体育教师在讲解运动技巧、宣传体育精神、介绍健康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引申相关思政知识,通过故事、互动、讨论等形式,提升学生的思政理论素养。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运动训练、技战术训练、实战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以正确的价值标准来规范个人语言和行为,一旦发现学生存在不良行为,应给予及时纠正,这样可以在课内形成良好的思政实践氛围,促使学生将思政知识逐步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
总体来说,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的重要趋势。面对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政教育格局,高校体育教师应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政素养,带动体育教学创新。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在运动训练、精神教育、健康知识宣传工作中进行思政教育,以凸显体育教学个性化的思政教育特征和价值。体育教师应遵循从体育知识延伸思政知识的教学原则,结合课程计划全程、全面、全方位地开展思政教育,并同步实施思政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
参考文献:
[1]梁荣相.“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现代贸易工业,2020(5):136-137.
[2]袁为为.课程思政化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路径探析[J].职业技术,2020(4):185-188.
[3]赖金茂.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及其应对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0(5):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