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下的丝网印刷课程教学改革
2021-03-24申恒
申恒
[摘 要]丝网印刷是一门集艺术、技术、材料、工艺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及实用性,其教学目标也明确指出要充分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丝网印刷的教与学适应市场与企业的需求。本文以创新创业为教育背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利用校内实训条件,积极进行丝网印刷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首先,分析丝网印刷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探讨当前丝网印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丝网印刷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探索有效且实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丝网印刷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西安翻译学院2020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20B41)。
随着经济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社会对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广,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实行高校的分类管理——推动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此外,国务院和教育部近几年下发多部文件都指明要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鉴于此,作为人才培养重地的高校,其教育必须和当前的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相吻合,要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对人才培养方案做出调整,以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丝网印刷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丝网印刷是一门集艺术、技术、材料、工艺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及实用性。印刷作为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关乎一个品牌的存亡。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背景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从理论型教学转变为实践型教学,将单线索、循序渐进的知识讲授转变为以实现个性化教学、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助于学生拓展学习的广度。在教学组织框架上,教师将丝网印刷课程的基本知识讲授和设计问题相结合,讲授优化印刷基本知识的同时,构建一套涵盖学校、文创产品、市场需求等内容的知识应用体系,同时,增加学生的校内外实践机会,强化其掌握知识的深度,顺利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转换。
2.有利于实现研、学、产的紧密结合
基于“双创”视角下的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教学培养模式,面向多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发展要求,教师不断探索适合丝网印刷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根据当今社会和企业对设计型人才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设计,重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行之有效的锻炼,缩短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距离,真正实现研、学、产的紧密结合,实现学校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3.有利于转变课堂主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丝网印刷课程的改革主要是指通过优化教学内容设置、改进教学模式等对常规教学进行改革,将以往强调技法性的教学,转变为艺术性和实用性并重的教学,同时,要强化与市场的跨界关联。在新型教学模式中,通过师生角色的不断转换和与市场的接轨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校要为学生进行问题反馈和实时效果评价创建多个渠道,使之成为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依托。
丝网印刷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单一,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多以教师的讲授和演示为主,该模式的优点在于教师能够系统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缺點是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忽略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效率较低。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创造性与主动性,过分依赖实训室的机器设备和教师的引导,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和应有的体现,实训课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的优势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2.实践环节缺失,课程设置不合理
丝网印刷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前的实践教学环节多集中在纸上印刷,而实物印刷的环节相对较少,尤其缺少将教学、市场需求和生产相结合的实践训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仅掌握了理论知识和简单的纸上印刷技法,对印刷产品的材料、印刷技艺、加工工艺、成本预算、消费需求等诸多市场要素缺乏了解,致使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无法与市场和企业顺利接轨,很难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除此之外,由于该课程的课时设置较短,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训练,与该课程的前置课程和后置课程对接较难,尤其是课程结束之后,不能在生活实际中得到实践和应用,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学校所学与社会所需严重脱轨的现象。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丝网印刷课程改革策略
在丝网印刷课程教学改革中,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立足于艺术创作中学以致用的根本特点,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根本,在实践中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真正实现研、学、产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丰富、完善丝网印刷课程的教学效果,使教学逐步从静态向动态转换。
1.以“专业实践需求”为导向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而改变,实践教学的环节必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标性。首先,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背景,对当前专业实践的具体需求进行系统梳理,用继承和创新的教学理念对传统重视技法的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和改革,从而实现对学生“二次创造”能力的培养,将原来的注重技法性,改为艺术性与实用性并重,进一步完善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设置比例;其次,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市场的发展动向和需求,掌握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关注相关领域文创产品的开发及销售动向,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要求自己,从而为实现学校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打下基础。
2.以“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首先,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一目标,构建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以纸上印刷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更具有市场潜力的实物产品印刷。实践教学内容可以从我们身边常见的生活用品入手,如T恤、陶瓷杯、抱枕等,同时,应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如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印刷原理、工艺流程等理论知识穿插在一起探讨,使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展示的形式学习,从而创建一个高效、开放、互动的课堂环境,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决心,为企业、高校和学生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打下基础。其次,在加强校内实验实训的同时,还应积极开辟双向互动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践教学的组织流程为:市场调研——分析汇总——分组发言——确立目标——知识讲解——实践实训——产品输出等环节。通过该流程能高效整合学生课堂和课后的实践时间,推动师生角色的不断转换和互动关联,可拓展实训内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团队建设,鼓励他们进行相关领域文创产品的设计与销售,不断开辟市场,为缩短学校、企业和人才之间的距离,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以“个性化教学”为方法
首先,要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动向,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单一的、传统的美术院校的丝网技法与工业生产印刷课程,在设置上都无法与设计类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教师可在学生掌握基本印刷技法的基础上,结合丝网印刷的前置课程和后置课程,引导学生把前置课程的创意图稿通过热转印技术在实物上呈现,该过程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还可以让学生准备帆布包、枕套、茶杯等承印物,将自己想制作的东西进行自主设计、制版、印刷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习的广度,提高课堂效率。其次,可以借鉴目前社会上一些较成功的个人工作室或者作坊的经验,在学校开展类似的教育,针对学校课程设置中的不足之处,探索合理的个性化教学改革方案。比如,学校可尝试开展第二课堂,与社会上的工作室合作,或者拓展实践教学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承接一些印刷工作,目的就是缩短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距离。
4.以“效果实时反馈”为特色的教学组织和评价体系
首先,新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有利于实现研、学、产的紧密结合,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让所培养的人才更符合当今市场的需求,并能进行跨界合作。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不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其次,要改变传统丝网印刷课程先入为主的单向知识传导过程和预设的教学模式。在实践课中,应创建基于研讨、创新和实时互动反馈学习效果的定制化教学模式。该模式围绕专题布置——课前研讨准备——市场调研——实践训练——效果分析——实时反馈总结等流程,在师生间建构起紧密的互動关联,建立起从“知识认知”到“应用实践”环节的快速通道。
此外,还要不断完善和丰富课程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加强校企合作项目建设,鼓励学生进行相关领域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印制、自主品牌的建设等。在此基础上,学生边实践边完善,使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结 语
由于传统的丝网印刷课程教学模式脱离了市场的实际应用,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信息化技术普及的时代特征,本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对高校丝网印刷课程教学改革做了尝试性设计。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目前高校教育的重点,近年来,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得到了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民办高校丝网印刷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无疑是非常迫切的,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基于实践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重要地位,在市场经济和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将与市场接轨的实践教学融入课堂无疑为解决设计类课程教学面临的种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是今后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有效举措,对我国民办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丹阳.高校丝网印刷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6(12):246-247.
[2]唐偲.多校区办学条件下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索[J].印刷杂志,2015(12):55-57.
[3]杨喜梅.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19(6):113-114.
[4]聂晶晶.“双创”背景下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8(6):26.
[5]王建华.丝网印刷实验教学研究[J].印刷杂志,2016(11):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