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信息化与实物教具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融合
2021-03-24郑新梅于玮
郑新梅 于玮
摘 要 信息化通过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对教师信息化处理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且过多地依赖信息化教学,容易导致出现学生动手能力差、思维空间缩小等情况。实物教具能较好地弥补这些不足,将二者有机融合,可有效提高课堂质量。
关键词 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实物教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7-0115-02
0 前言
在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教学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中职学生思维逻辑性和思考能力,培养严谨的专业学习态度,塑造良好的职业人格和独立个性品质,以及中职专业课程的有效学习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如何根据中职院校学生的具体学习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信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充分体验学习的成功感,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与能力,是当前我国中职学校非常需要认真研究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信息化教学以其多方位的优势特征,给教育教学带来一场革新,使数学课堂焕发了生机。实物教具历史悠久,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运用模式,很多情况下有着信息化教学不可超越的优势,可以说二者各有千秋。因此,在当前教学改革背景下,如何将信息化和实物教具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使二者更好地相辅相成,是每一名中职数学教师必须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1 中职学生学习特点
随着我国中职教育的迅速发展,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生源质量也随之下降。中职学校生源一般是普通高中学校录取之后的初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因为在初中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所以一般来说,学习的主动性相对比较差,缺乏进取心,更加谈不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而对于逻辑性较强的数学,他们更是毫无兴趣和积极的动力可言,甚至会望而生畏。但是中职学校的学生也有着独特的优势,他们一般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表现欲望特别强,而且接受新生事物的态度比较积极。
2 信息化教学的优缺点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手段,以其资源丰富、图文并茂、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等优势,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有效地改善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各中职院校也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不仅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教育技术装置,建设数字化校园,而且基本都制定了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以此来激发教师提高信息化能力。教师也都认识到了信息化在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过程性评价等方面的优势,自觉地接受和学习信息化教学。
但是不得不承认,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一些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的工作量普遍较大,在信息化学习方面时间上很难保证,特别是一些年龄大的教师,在接受信息化知识以及信息化设备的应用方面还是有很大困难的,更不用说将信息化与课堂教学融合了。虽然在网络上课件等教学资源比比皆是,但真正针对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少之又少,教师在信息收集、课堂设计和课件制作等各个方面都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且因为技术水平的限制,做出来的课件质量也是可想而知,特别是要想做出一些通过动画展示知识产生过程的课件还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有动画进行演示,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由教师操控,学生仅仅是通过观察获取知识,而不是实际参与。这样长久下去,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实践参与意识,制约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3 实物教具的优缺点
中职学校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比较差,对数学普遍不感兴趣,但是动手能力和好奇心强,所以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只靠教师讲或者是课件的演示,是很难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如果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选用相应的实物教具,调动学生的多种情绪和感官,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具体操作,使其能够在观察体验和动手操作中深刻地感知到数学,构建数学模型,将抽象的知識直观化,把对于知识的情感性认知转变成为理性的认识,既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另外,由于实物教具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成本较低,符合现代科学教学理念,而且在长期的实践应用过程中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因此对大部分教师,特别是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用起来得心应手。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亲身参与教具的设计制作,从设计、取材、制作,最后到真正将这些教具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感,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物教具在制作和使用方面要想创新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与教师的教学经验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实物教具的表现力是有限的,单一的形式很容易让学生出现审美疲劳,分散注意力。另外,使用实物教具的时候对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也是一个考验,如果掌控不当,很容易耽误课堂时间,减少课堂教学内容的传递量。
4 信息化教学与实物教具的融合运用
不管是信息化教学,还是实物教具,它们都是辅助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手段,二者各有优势,但又各有短板。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将二者相互融合、互为补充,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通过两个实例,笔者谈一谈在实际教学中对这一方面的探索。
实例1:“圆锥曲线”导入
好的教学设计从导入开始,精妙的导入犹如一块磁铁,可以紧密地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章节开篇,笔者首先给学生播放从“洋葱数学”中下载的视频《拿起刀,一起来切圆锥吧!》。在这一视频中,以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动画故事详细介绍了圆锥曲线概念的形成与其发展的相关历史资料,使整个概念形成的来龙去脉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对圆锥曲线数学历史的深入了解,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数学家努力追求真理、敢于尝试探索的精神,了解了数学在整个人类社会和历史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视频中通过“刀切圆锥”直观明了地展示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这三种圆锥曲线的生成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直是观众的身份,对课堂内容印象不深,有的甚至只是感觉热闹而已。因此,笔者在观看视频之后,让学生拿出课前提前用橡皮泥做好的圆锥,然后根据视频中切圆锥的方法,观察当刀面平行于圆锥底面的时候,截口曲线是什么形状;当改变刀面与圆锥底面的夹角时,截口曲线又是怎样的。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圆锥曲线到底是怎么切出来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动手进行实践,亲身体验到知识的形成与运用过程,大大加深了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学生在操作中实现了自主学习,实现了自主培养与发展,充分发挥了自己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实例2:“祖暅原理”的理解
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在教学“空间几何体的体积”这一部分时,大部分教师的处理方式是对公式的发现和证明一带而过,甚至是直接把公式告诉学生,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对公式进行应用。这样也许大部分学生通过练习能运用公式来解决一些相应问题,但是仅仅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层次,不了解公式的基本内涵。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己发现规律,并在发现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笔者课前发给每个小组一个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的模型,要求每一位学生充分利用初中已经掌握的知识或者上网进行搜索,想办法计算得出模型的体积,课堂上各个小组汇报测定模型体积时使用的计算方法,并向大家展示最终结果。学生在测量的时候不仅用到了初中学到的知识,而且有的还用了“排水法”测出体积。课堂上通过成果的分享,学生很容易地得出:“这几个几何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而且求出的体积在排除误差的情况下也都相等。”学生通過自己的亲身实践,主动地进行思考,对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
笔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几个模型的特点,并提出:“是不是所有满足底面积和高相等的几何体体积都相等呢?”对这一问题,学生虽然能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猜想出结论,但是还是会对结论半信半疑。为了引导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笔者通过几何画板展示了整个过程,引导学生成功得出结论。这样通过实物教具与信息化教学完美融合,使得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猜想验证”,一步步从特殊到一般,逐步完美归纳出结论,在不断探索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研究和运用数学的途径及方法,提高了数学素养。并且使得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发展了创新意识,再次体现了实物教具与信息化的完美融合。
5 结束语
不管是用传统的实物教具还是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目的都只能是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但是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有其两面性,因此在研究和使用二者辅助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现代教育和教学观念,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勇于创新和探索,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精通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熟练地掌握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同时要学习传统教育经验,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需求,在信息化和传统实物教具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使其彼此融合,达到优势互补的目标,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独立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需要的知识,真正地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和主人,不断增强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