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现状及构建思考

2021-03-24陈春谋朱龙梅李妙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17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职业院校实训

陈春谋 朱龙梅 李妙娟

摘  要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是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在经济社会背景下,职业院校应发挥技能型优势,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融合,把实践教育贯穿人才培养方案全过程,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创业实践或校外自主创业,加强“双创”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保障体系,并通过参加各种“双创”竞赛达到检验课堂实践效果的目的。经过实践,这一体系对提升职业院校“双创”教育水平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教师队伍;实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7-0096-03

1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现状分析

1.1  对“双创”教育重视不够

职业院校学生只有三年在校时间,加上国家一直在大力倡导要求加强实践技能环节的比重,大多数学校实际上课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年,只有本科的一半,课时非常紧张。这就导致大多数职业院校把大部分学时安排给了基础课和专业课,创新创业(“双创”)课程几乎不开,或者只是象征性安排几节,很多都是和就业指导课合二为一。另一方面,学生对“双创”的兴趣也不是很高,觉得创业离自己很遥远,没必要浪费时间。

1.2  “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脱节

目前,绝大多数职业院校都没有专职的“双创”教育教师,基本都是由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兼职,“双创”课程和专业课程完全脱节,各自讲授各自内容。而良好的创业教育是要和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知识相结合的,这样才能更好发挥学生的专长和潜力。

1.3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水平较低

相对研究型本科院校,职业院校学生以技能应用为主,普遍缺乏创业的素养和动力,在创新能力上更是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各高校都在不断加大投入,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由于缺乏完整的“双创”教育体系和孵化机制,以及外部创业环境相对较差,导致整体的“双创”教育水平难以提升。

1.4  “双创”竞赛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于“双创”教育是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短期内难以看到成效,导致各高校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如何迅速提高竞赛成绩上,脱离了“双创”教育的本质。部分高校虽然成立了专门的“双创”机构,但大都流于形式,缺乏完善的软硬件、师资配置,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策略

传统的“双创”教育以课堂案例讲授为主,学生更多的是在聽,而且这些创业案例大多内容老旧,缺乏实用性和可复制性。在当前新经济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如何构建适合新经济时代的“双创”教育体系,是各职业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2.1  将“双创”教育融入日常的专业课程教育过程,改变高知低能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的“双创”课程,也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双创”教育模式,普遍的做法是在大三开设课时不多的就业指导课,且基本都是选修。学校教学的重点无疑是各类专业课,学生也逐渐形成“我来上学就是学专业知识,其他都不重要”“除了专业课,其他课都混个及格就行”这些固有看法。这直接导致学生毕业后专业知识很扎实,但社会实践能力很差,成为“高知低能”型人才,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两张皮”的现象非常普遍。

首先,要尽可能将专业课和“双创”课有机融合在一起。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讲授之余应不断补充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引导学生对专业的未来发展进行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了创新的思维,才会有创业的动力。比如当前火热的共享经济,就是基于对传统营销模式的改变,通过不断尝试,进而取得成功。对于文科专业,还应跳出“只有技术类专业才有创新”的固有观念,让学生明白技术很多时候只是实现的手段,如果和专业知识结合得好,同样可以取得成功。

其次,专业课教师也要更新观念,打破“‘双创都是就业指导老师的事情,和专业课无关”的固有观念,根据课程内容,不定期、不定时向学生灌输创新思想,开阔学生视野。这也对专业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及时补充了解“双创”知识。比较好的做法是让专业课教师更多地参与指导学生的各种“双创”竞赛,同时提升自身的“双创”能力。

2.2  将创业实践环节贯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办学的基石。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理论知识占了大部分课时,后来国家大力加强职业院校的实训环节,实训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普遍超过50%。对于高职院校,不光要增加实训课时,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参加校内校外的创业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只有动手参与,才能发现问题,进而产生改变的动力,创新能力自然就激发出来了。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和学校实际情况增加一些内容生动、模式新颖的实践课,既能增强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创新意识。比如有些院校市销专业举办的校内销售实践活动,电商专业举办的直播带货大比拼等,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3  加强“双创”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绝大多数职业院校都缺乏专职的“双创”教师,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虽然之前已经有部分高校独自开展“双创”教育,但都没有形成气候。自从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之后,“双创”教育才受到重视,近几年才在高校大范围展开,而且体现出明显的本科强于高职、东部强于中西部的差别。所以,各高校原本就没有专职的“双创”教师,基本都是由行政人员兼职讲授。

2)“双创”课程在大多数院校都属于边缘课程,大多数能力具备的专业课教师很少愿意转型去从事“双创”教育,导致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3)“双创”教育有其特殊性,最好是由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导师进行指导。但是,有能力自主创业的导师几乎很少有愿意放弃高薪来学校任教的,兼职的话时间也大多不允许,学校也不能提供符合其预期的薪酬,职业院校更是没有吸引力。

教育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职业院校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双创”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提供较为优厚的待遇,包括绩效奖励、补助、职称晋升、课时换算等,吸引本校其他专业、行政人员从事专职的“双创”教育指导工作,或转聘到“双创”中心。对这些教师,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鼓励参加各种“双创”理论学习,掌握“双创”基本理论、课程组织模式和实践能力。二是积极拓宽渠道,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报酬,聘请企业优秀的创业人才来校做兼职导师,定期开展创业讲座,可以弥补本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三是定期邀请毕业的优秀校友回校举办讲座,讲授自己的创业过程,提供生动的案例。

2.4  完善“双创”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是实施“双创”教育的基础。和其他公共课、专业课不同,“双创”教育课程不仅需要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更需要在课外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明确课程任务和课程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不断完善“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

2.4.1  差异化的课程设置  各职业院校要根据各专业特点开设差异化的“双创”教育课程,选用优秀教材。可根据不同创业层次、不同创业需求的学生,分别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和实训环境,避免千篇一律一刀切。

2.4.2  合理分配學时  职业院校学生实际在校学习只有两年时间,最后一年基本都需要去企业参加校外实训,两年时间要学习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课、通识课等几十门课程,还有不低于总课时50%的实训环节。因此,加大“双创”课程课时,势必会导致其他课程课时的减少。这就需要“双创”课程课时必须设置合理,减少空洞、没有实际效果的课程内容,必要时可采用灵活的方式,如短期集中授课等。

2.5  以赛代练,从比赛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愿

目前,各种级别的“双创”竞赛都非常多,如“互联网+”、挑战杯等,都具有较大影响力。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参加创业竞赛是为数不多的能有效提高自己创业素质和能力的途径。一个好的项目从构思到组建团队,到项目设计实施,到计划书的形成,每一步都需要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反复的打磨。如果能有幸进入最后的路演环节,面对众多实际投资人,即使最后没能获奖,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历练。大赛那种紧张的氛围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愿,成为今后“双创”的探路者。

2.6  构建完善的“双创”教育保障体系

职业院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做好“双创”教育的顶层设计,保障“双创”教育能够有效实施并取得预定目标和效果。

2.6.1  组织和制度保障  制定相关管理文件和管理制度,发挥各个职能部门作用,建立多部门协同的“双创”教育工作机制。因为“双创”教育一般都会涉及多个部门,如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创业中心、后勤等,院校应统筹协调,全力保障“双创”教育的顺利进行。例如:教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学分换算办法,将学生创业成绩计入学业成绩,打消学生的顾虑;实训部门应提供充足实训条件,保障学生创业实践顺利进行。

2.6.2  经费保障  职业院校应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合理编制预算,为学生“双创”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对优秀的创业项目给予一定的扶持,对“双创”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团队和指导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提高师生参与“双创”的积极性。

2.6.3  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创业提供服务  学校可联合社会、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等多方力量,为大学生“双创”提供资源和平台,定期举办公益性的创业培训,提供创业资金扶持、低息贷款,孵化优秀的创业项目,建立“双创”实践基地等,鼓励师生共创,营造“双创”的浓厚氛围。

2.7 构建科学的“双创”评价体系

衡量“双创”教育的成效,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首先,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双创”教育的评价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不同的人看待同一项目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结论。所以,在进行效果评价时要尽可能多选取不同类型的人员参与,如授课教师、主管领导、企业导师等。其次,评判方式要科学化,避免唯成败论英雄,以项目是否成功、是否盈利作为主要评价方式,而应更加注重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的表现。建立常态化的追踪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及时向评价对象反馈评价效果,让学生能随时了解自己在创业实践中的问题和不足,增强“双创”教育的效果。

3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职业院校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逐步完善,最终摸索出适合自身专业特点的教育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双创”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庆华.高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4):163-167.

[2]康玲,王文静.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4):208-209.

[3]文志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4):48-51.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职业院校实训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