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策略研究
2021-03-24欧椅华杜玉霞
欧椅华 杜玉霞
摘 要 从网络学习空间的内涵特征入手,结合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特点,分析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与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基本功能作用,阐述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原则,并提出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优化个人学习界面、完善交流互动平台、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和促进知识意义重构等策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最终指向学生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 网络学习空间;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智慧校园;翻转课堂;网络学习;STEM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7-0032-05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等产生深远影响,教育信息化成为研究焦点。在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学习空间顺应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发展,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的差异性需求,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关注。2012年,我国首次召开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工程为抓手,也就是建设好宽带网络校校通(简称‘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简称‘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简称‘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1]。
“三通两平台”工程中的“人人通”,旨在服务师生成长,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最终指向学生发展。为师生建立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是我国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更是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强调的“必须规范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保障全体教师和适龄学生‘一人一空间’,大力推广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应用,从而实现‘人人用空间’”的要求[2]。
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教育信息化是扎实推进教育公平、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驱动力,而“三通两平台”工程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抓手。2016年,时任副总理刘延东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网络学习空间的广泛应用,大力推动了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深刻促进了教学方式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根本转变,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与透明度,加强了家校互动,并实现了‘人人通’的跨越式发展,要进一步完善‘三通两平台’工程”[3]。
“人人通”是“三通两平台”工程的核心所在,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基础保证,也是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的有效载体。2016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中明确指出:“要重点推动‘三通两平台’工程持续建设和普及应用,尤其大力推进‘人人通’的进程。全面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普及推广信息化教学常态应用”[4]。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三通两平台”工程是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驱动力,“人人通”是“三通两平台”的关键,更是促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抓手。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网络学习空间已成为当下全体师生共同成长的信息化学习空间,更是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主要环境之一。因此,本文研究的核心是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和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内涵特征以及相关功能作用,提出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原则与策略,以促进学生发展并促进教育信息化,进而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
1 相关内涵特征
在探讨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策略之前,需要一定的原则提供坚实支撑,而提出原则的先决条件,是厘清网络学习空间和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相关内涵特征与功能作用。
1.1 网络学习空间内涵特征
目前,对于网络学习空间内涵特征的相关界定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杨现民等[5]根据网络学习空间运行载体服务性质的不同,将网络学习空间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概念是指运行在任何平台载体之上,支持在线教学活动开展的虚拟空间;狭义概念特指运行在专门的教育服务平台之上,支持在线教学活动开展的虚拟空间。
胡永斌等[6]认为,网络学习空间是一种虚拟的学习环境,将网络学习空间分为五种类型:教学资源型、直播教学型、学习社区型、角色扮演型及课程服务型空间。在这五种类型中,学习者学习方式以接受学习或发现学习为主,知识建构方式为个体建构或群体构建。无论是哪种类型,都是为在线教学活动服务,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7]中认为,网络学习空间是实名制的网络学习场所,将其划分为个人空间和机构空间,强调空间能为不同角色实体(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创建在线身份,支持他们身份切换,线上交流沟通,资源共建、共享、应用,记录教与学的过程和保存重要的信息等。还提出共建、共享、交互是空间的核心属性,个性化、开放性、联通性、适应性是基本特征。
以上对网络学习空间内涵特征的界定,纵然存在一定分歧,但也都提出各自独特的见解。他们所持观点是基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论述,所强调的侧重点也有差异,却蕴含着共同的目标,皆指向为教育教学服务,旨在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最终指向学生发展。
1.2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内涵特征
杨现民等[5]提出,网络学习空间是由学生空间、教师空间、家长空间、管理者空间、机构空间等各种服务平台共同构成的学习空间,其核心还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此为基础,并借鉴以上对网络学习空间界定的相关概念,本文将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核心内涵理解为:以学生个体为中心,借助各种网络工具,依托各种服务平台,自主选择学习工具、学习资源以及支持服务等,形成个人的资源学习网络空间和人际交流网络空间,是集工具、平台、资源、服务等为一体的实名制虚拟空间,是网络学习空间中的一个子系统,更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泛在学习环境。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资源和个性化服务,使学习从学校延伸至人的一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学习作为一种对话与交流讨论的活动,和日常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尤其是网络学习空间的出现,营造一种虚拟的泛在学习环境,学生学习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促进学习与生活深度融合,推进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终身化、虚拟化、泛在化等基本属性。
2 基本功能作用
网络学习空间的规范建设与普及应用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举措。从不同维度分析空间的基本功能作用,能为构建策略提供依据,促进空间的建设与应用。
2.1 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功能作用
在个人管理方面,为防止有人冒名顶替,使教育教学有失公允,空间支持设置个人访问权限,对学生身份进行精准识别;还支持设置个人基本信息,并能发挥确保信息安全的作用,促进网络教学更加公平、透明、开放。而在消息管理方面,支持个人发布相关消息,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并且支持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成绩的信息,学生可随时查看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记录,但不可更改,教师可根据消息提醒实时监控学生学习进度。对于资源管理方面,则支持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扩大资源供给等,为师生免费提供各类优质资源;并支持对资源快速进行分门别类、有效评价和个人收藏等,创新了资源的管理模式与供给方式。再者,支持各类软件工具与平台应用于网络教学、教育管理、资源共建共享及综合素质评价等,充分发挥空间为广大师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提供场所的主渠道作用,提升空间应用水平,促进空间应用普及,充分展现了应用管理方面的功能作用。最后,在社区管理方面,学生可跨越区域与其他学习者共同创建、参与社区活动,并且支持对不同社区进行分类,根据学生需求推荐合适的学习社区,体现了网络学习空间的个性化、适应性等特征。
2.2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功能作用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在具备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基本功能作用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其他功能作用。对于学习管理方面,支持学生随时、随地、随需开展在线学习活动,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目标和自我监督与管理等,并支持在线完成作业和在线辅导答疑,提升学习质量。而在线学习结束后,可自动生成学生个人的学情分析和学习诊断报告,学生可根据报告进行自我反思;教师可依据报告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这是学情反馈方面的功能作用。另外,在成长记录方面可全程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进度、学习成绩等,并自动生成学生个人的成长分析报告,学生可进行自我改进;教师可实时追踪和掌握学生的成长记录,并开展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构建原则
构建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是有效推进“人人通”的重心与关键。“人人通”的落脚点归根结底是为教育教学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最终指向学生发展。构建空间的首要任务,除了分析空间的功能作用外,还应遵守以下原则。
3.1 主体性原则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学习资源必须实现共建共享,这是学生个人学习空间构建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前提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终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资源的共建共享通常发生在个体层面,个体的态度及其行为对资源共建共享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是一种个体发自内心自愿的行为,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强制实现。其次,如果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教师怎样教,学生便怎样学;教师教什么,学生便学什么。这样的课堂仍然是“满堂灌”,学生难以共建优质学习资源,而没有共建就没有共享。最后,师生的角色必须要发生质的变化,教师由主体地位向主导作用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遵循主体性原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创建学习资源并学会共享学习资源,真正实现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
3.2 开放性原则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要求打破传统以校园学习为主的时空限制,能够全面实现开放性原则,实时和外界保持紧密联系,随时随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交流互动学习。只有在开放、自由的交流学习环境中,才能成倍交叉地增加各种信息量。开放度与自由性的程度越大,相互交流学习的密度越大,各种信息碰撞的机会越多,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越丰富,最终更好地促进学习效果最优化地实现。构建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应打破时空的限制,遵循开放性原则,以学生个体为中心,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环境,確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随时、随地、随需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强行干预学生的学习,只能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指导、激励以及评价,确保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自由性、灵活性、开放性与自主权,可以自由主动地选择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评价方式等,真正实现开放性原则。
3.3 交互性原则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着眼于学生个体,却远远超出个体范围。它是一个全面自由开放的系统,人与人之间在交流互动中共同学习,在交流互动的学习环境中共同成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如果缺乏交流互动,难以实现“人人通”。此外,在互动交流的学习环境中能够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鲜活有趣,把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为课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注入新的活力。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必须体现交互性原则,把学习资源拓展延伸到人人互通的层面,以实现人人有空间、人人用空间,这是师师交往、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生机交往的一个交流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人皆学习,人人可自主,学生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效果。
3.4 适应性原则
整体推进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长足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空间学习资源的作用与价值,并在适应自身发展的同时,适应不同角色用户的真实需求和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潮流。首先,要量力而行,立足于自身实际,适应自身结构功能的发展,切不可一味追求技术、资源等的超前发展,而不顾自身的承受能力。其次,要尽力而为,切实着眼于用户需求,精准获取不同角色用户在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针对不同角色用户的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适应性服务。最后,要与时俱进,致力于社会发展,及时跟上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步伐。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核心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这正与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在遵循自身和用户适应性的同时,必须始终适应学习型社会发展。
4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策略
构建学生个人的网络学习空间,形成一种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交互学习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更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学生个人的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突破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冲破了学习方式方法的限制,使学习资源无限丰富,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移动学习,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仅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构建策略,以增强学习效果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1 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构建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旨在为学生的网络学习提供一个足够开放自由的在线学习环境。要使学习效果最优化,离不开丰富学习资源的有力支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有效性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前提条件。要使空间主体成为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者,必须基于他们积极主动的分享意愿。因此,需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乐于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源,超越资源的“利己主义”的倾向,成为学习资源的创设者、提供者和分享者;要让学生避免故步自封,固守自身的学术与经验王国,知道互动交流程度越高,学习效率越高、收获越多,彼此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成长的“共同体”才能更加地稳固。
2017年,笔者有幸参加广州市某中学初中部智慧校园建设中期验收会,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初一(1)班语文任课教师的智慧课堂汇报课“河中石兽”,借助网络学习空间这个大环境,改变传统的教与学方式,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推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任课教师扮演主导角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针对教学重难点,她引导学生课前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主体,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她在课堂上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分析和深化拓展,帮助学生解决薄弱环节。在学习小结环节中,她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谈谈学完这篇课文的收获,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现了知识的外延。如果学生缺乏主体意识,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将毫无意义,空间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4.2 优化个人学习界面
优化个人学习界面,更加高效管理、合理设置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更加促进学生个体意义建构学习。学生个体进入网络学习空间的登录界面,实名制进入这个学习桌面,能够安全、高效、便捷地获得无限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随时随地随需与学习同伴、教师、专家及其他社会成员等进行相互沟通交流,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及时寻求学习同伴或教师帮助。在个人学习界面,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能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并充分享受个人自由开发空间,实现突破时空限制的在线学习,进行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学生个体的校内同步学习与校外异步学习同时有效实施。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强调要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的优势,优先向湖北等疫情严重灾区免费提供网络教学,让师生畅通应用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有效开展线上教与学活动,包括向学生个人学习界面发布学习任务、推送学习资源、组织学习辅导等,都充分体现了个人学习界面的功能作用。再者,以翻转课堂为例,教师可利用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开放性在线平台,课前根据学生特点布置个性化学习任务,实时监测学生学习过程。学生实名制进入个人学习界面,根据任务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决定学习进度、制定学习目标,既可自主学习,也能与他人协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可随时与其他学习同伴交流互动,在学习结束后可在个人学习界面中查询自己的学情分析,并根据学习诊断报告进行自我反思。这些皆得益于个人学习界面的功能作用,必须继续优化个人学习界面。
4.3 完善交流互动平台
在校内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很难进行实时的交流互动。在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中搭建交流互动平台,能够满足学生线上交流、线下互动,能够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教师交流、与社会交流,营造一種交流互动的浓厚氛围。例如:在交流互动平台中,学生一方面可以跨班级、跨学校、跨区域地组建学习共同体,随时随地随需与其他学习伙伴、教师以及专家学者等开展交互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积极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协作、对话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内化与升华,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
自2013年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来,普遍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与能力,充分发挥了网络学习空间的作用。例如:备受瞩目的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辅导课程正是依托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交流互动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网络研修工作坊为学员创建了一个新型的学习交流平台,并配备了主持人、辅导教师、研修助理等人员督促学员学习进度、批改学员作业、及时解答学员疑惑等。学员在研修过程中可跨越时空的限制,跟同专业学员交流分享备课心得、教学心得、教学实践经验等,也可与其他专业学员探讨教学问题,或者与辅导教师、主持人等交流切磋。通过网络研修辅导课程培训,让广大中小学教师意识到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活动的重要性,并在工作坊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借鉴此成功实践,必须继续完善交流互动平台,发挥空间作用。
4.4 建立相互信任關系
在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中,学生与他人频繁密切交互,进行互动交流的前提是建立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着学生在共建共享资源中的正确选择,影响着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互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中,最基本的关键词是节点和连接。借鉴该学习理论,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应不断寻找外部节点进行联结和构建,在连接各个节点后,每个空间主体首先要有信任意识,形成互相信任的良好氛围,自愿分享自己的资源,乐于吸纳他人的智慧,不断优化和构建节点;积极邀请他人建立连接,密切关注他人的学习动态,及时更新自己的学习资源,主动参与他人发起的学科言论活动,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随着互动次数的增加,逐步建立相互信任关系,逐渐加强彼此间的连接,慢慢成为相互信任的学习伙伴,最终为构建更多的节点、建立有效的连接、形成稳固的网络学习空间提供保障,并为优化学习效果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需要网络学习空间提供基础保障。比如作业自动批改:自动批改作业并自动生成学情分析报告,学生可根据报告进行自我反思,或者与其他学习同伴交流分享,形成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可依据报告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减轻教师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又如拍照在线答疑:当学生学习遇到难题时,可拍照上传云端寻求帮助,与他人建立连接,共同探讨问题,提升学习效率。再如在线智能测评:可测试口语能力,像英语口语测试、普通话水平测试等利用语音识别技术进行智能测评;也可测试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教师可根据需要随时开展线上测试,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测试结果,有利于因材施教,并且省时省力。这些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而网络学习空间是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基本环境、主要渠道和有效载体。在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中,如果缺乏相互信任,空间主体不愿意与他人共建共享学习资源,则难以形成良好的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也就难以支撑和引领人工智能技术。
4.5 促进知识意义重构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展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空间的开放性、交互性及适应性。学生无论是作为资源的提供者还是接受者,在资源共建共享中都会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外延,进一步促进知识的意义重构。当作为提供者时,学生要积极主动提供有益的、有价值的学习资源,不随便转发未经允许的信息。当作为吸收者时,学生一方面要对所获得的学习资源经过深层次的思考,去粗取精,并结合自己原有的学习经验和实践经验进行知识的内化与迁移,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友善地参与所获得的学习资源的讨论活动,并及时给予有效的反馈,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实现个人知识的增值与创新,优化个人内部知识网络架构,同时为个人的后续学习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意义。
以STEM教育为例,STEM教育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与数学(Mathematics)等四门学科的简称,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以及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各学科进行知识重构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STEM教育活动,离不开先进技术的重要支撑,而网络学习空间是广大师生运用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的主战场。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3D打印技术和三维设计软件支持,引导学生重新构建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知识结构,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将创意设计转为模型,再制作为实物。只有深刻领悟各学科的精髓,才可重新构建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实现从融会贯通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因此,构建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应充分考虑促进知识意义重构。
5 结语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是集工具、平台、资源及服务等为一体的实名制的虚拟学习场所,更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一个泛在环境。其作为网络学习空间中的一个子系统,把空间发力点主要定位于个人,为泛在学习的自由性、开放性和有效性等提供可靠保证。构建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延伸了课堂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结构,促进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让学生个体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等自主选择成为可能。
探讨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策略,促进空间的普及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现代教育教学的迫切需求,更是满足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强调的“要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以及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课程形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要求[8]。因此,本文积极探索构建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策略,以优化空间资源配置,重构空间学习环境,满足一体化、数据化、智能化、个性化等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快速推进优质资源人人通,提供个性化、多样化学习服务,促进教育公平和学生发展,推动教育信息化升级转型,迎合教育现代化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A/OL].(2012-11-02)[2021-03-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211/t20121102_144240.html.
[2]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A/OL].(2018-04-25)[2021-03-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3]教育部关于印发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的通知[A/OL].(2016-01-20)[2021-03-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1/t20160120_228489.html.
[4]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A/OL].(2016-02-05)[2021-03-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7049/201602/t20160205_229509.html.
[5]杨现民,赵鑫硕,刘雅馨,等. 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内涵、阶段与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6(4):30-36.
[6]胡永斌,黄如民,刘东英.网络学习空间的分类:框架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6(4):37-42.
[7]教育部關于发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的通知[A/OL].(2018-05-02)[2021-03-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5/t20180502_334758.html.
[8]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A/OL].(2019-02-23)[2021-03-0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2/23/c_1124154392.htm.
[9]祝智庭,管珏棋.“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1-7.
[10]黄利华,周益发,陈学军.班班通背景下班级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4(3):86-90.
[11]祝智庭,郁晓华,管珏琪,等.面向“人人通”的学生个人学习空间及其信息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15(8):1-9.
[12]廖轶,李波,周航.支持个性化发展的网络学习空间一体化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6(4):43-51.
[13]张丽霞,秦丹.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知识共享机制及优化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4):36-40.
[14]谢泉峰.实现“人人通”的“网络学习空间”是什么[J].中国电化教育,2017(2):64-68.
[15]何亚楠,孔凡士,梁林梅.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综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6):63-68.
[16]郭炯,黄彬,郑晓俊.《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8):34-38.
[17]杨艳瑜,刘树林.国内网络学习空间研究述评[J].中小学电教,2018(6):25-29.
[18]郭炯,郑晓俊.基础教育领域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10):89-95.
[19]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A/OL].(2019-01-24)[2021-03-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901/t20190124_367996.html.
[20]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A/OL].(2020-02-14)[2021-03-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002/t20200214_421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