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因素探究
2021-03-23王保跃张俪潆谢巧云
王保跃,张俪潆,谢巧云
(涟水县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涟水 223400)
脑卒中后偏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临床多采用康复训练治疗,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身体训练,可达到阻止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症状的目的。既往研究证实,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不仅可促进功能恢复,还可预防肌肉痉挛或萎缩,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1]。但也有研究发现,无论何种康复训练计划,在实际应用中均存在一定局限, 这可能与家属照顾情况、患者自身病情等有关,受上述因素影响,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并不理想[2]。因此,临床应深入分析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因素,以进一步完善训练计划,改善患者预后[3-4]。 基于此,该研究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于该院接受康复训练的88 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对象,分析影响其康复训练效果的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接受康复训练的88 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脑卒中后偏瘫诊断标准;(2) 患者年龄≥65 岁;(3)患者资料完整;(4)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者;(2) 合并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3)中途退出者;(4)合并感染性疾病者;(5)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6)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该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手功能训练、运动疗法、步态训练及作业疗法等,每日1 次,30 min/次,连续训练2 个月。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量表评估患者的训练效果,量表共包括进食、洗澡、穿衣等10 项,总分0~100 分,评分高低与患者生活能力成正比。 将ADL 评分≤60分的患者纳入A 组(效果不佳组),将ADL 评分>60分者纳入B 组(效果良好组)。
1.2 方法
采用该院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酗酒史、吸烟史、合并症、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及居住环境等。 (1)年龄:以75 岁划分年龄段,统计≥75 岁及<75 岁的患者例数。(2)酗酒史:经常一次性喝5 瓶及以上啤酒者为有酗酒史,否为无酗酒史。 (3)吸烟史:每天吸烟支数×吸烟年数≥400 者为有吸烟史,否则为无吸烟史。 (4)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5)对康复训练知识了解程度:采用医院自制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知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偏瘫用药种类、偏瘫临床症状、康复训练方式、服药时间及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等,各维度得分均为100 分,评分高低与患者对康复训练知识了解程度呈正比,评分≥总分80%者为了解程度较好,评分<总分80%者为了解程度较差。 (6)采用APGAR 家庭功能量表评估患者的家庭支持功能,包括情感度、亲密度、合作度、成熟度及适应度,0 分即很少,1 分即有时,2 分即经常,评分≤3 分表示患者家庭支持功能较差。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88 例患者中,康复训练不佳者40 例(A 组),康复训练效果良好者48 例(B 组)。A 组与B 组的性别、合并糖尿病、吸烟史、合并高脂血症及文化程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与B 组的家庭月收入、居住环境、对康复训练知识了解程度、合并高血压、酗酒史、年龄及家庭支持功能情况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2.2 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一般资料比较结果,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设为自变量,并为其赋值。 年龄:≥75 岁赋值为1,<75 岁赋值为0;酗酒史:有赋值为1,无赋值为0;合并高血压:有赋值为1,无赋值为0;对康复训练知识了解程度:较差赋值为1,较好赋值为0;家庭支持功能:较差赋值为1,良好赋值为0;居住环境:农村赋值为1,城镇及城市赋值为0;家庭月收入:<3 000 元赋值为1,≥3 000 元赋值为0。 建立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年龄≥75 岁、有酗酒史、对康复训练知识了解程度较差、合并高血压、家庭支持功能较差、家庭月收入<3 000 元及居住于农村等均是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因素。 见表2。
表2 脑卒中后偏瘫老年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 论
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具有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及病情严重等特点,多由脑部血管动脉阻塞或破裂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脑组织出现梗死或损伤而引起,患者多表现为神志不清、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等,多发生于老年人群,致残、致死率均较高[5-7]。 脑卒中极易并发其他疾病,以偏瘫最为常见,可加重患者病情,提高病死率。 康复训练是脑卒中后偏瘫的主要干预方法之一,有利于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程度,减轻其痛苦,应用价值较高[8]。 但报道显示,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康复训练效果不佳[9]。因此,深入探讨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因素,对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提高患者康复训练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结果显示,A 组(康复效果较好组)与B 组(康复效果较差组)的家庭月收入、居住环境、对康复训练知识了解程度、合并高血压、酗酒史、年龄及家庭支持功能情况比较,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年龄≥75 岁、有酗酒史、对康复训练知识了解程度较差、合并高血压、家庭支持功能较差、家庭月收入<3 000 元及居住于农村等均是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因素。 分析原因: 对于年龄≥75 岁患者,由于其普遍合并多种基础病,如高血脂、高血压等,其血液黏度明显提高,使得血液凝集,增加了脑组织缺血、缺氧等风险,不利于康复训练实施,进而对康复训练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长期酗酒可能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患者脑部梗死面积,进而对康复训练效果产生影响。 对于合并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由于血流动力学紊乱,侧支血流障碍风险较高,进而增加了康复训练难度[10]。 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对康复训练知识了解程度不高,在训练过程中极易丧失信心, 不利于患者养成良好训练习惯。 对于家庭支持功能较差患者,由于康复训练期间无法得到家庭关爱,患者极易产生负性情绪,进而对康复训练效果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可能受到高龄、合并高血压、对康复训练知识了解程度较差等因素影响,临床应重视对患者康复训练期间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的评估,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以提高患者康复训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