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网络“控评”

2021-03-23法人乔木

法人 2021年3期
关键词:弹幕偶像群体

◎ 文 《法人》特约撰稿 乔木

近日,有网友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咨询,“电视剧控评是否合法?”对此,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予以回应,认为该情况涉嫌违反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建议提供充足证据向相关管理部门申诉举报。

“牛皮癣广告”式赞美

控评,也称为“空瓶”,网络流行词,即操控评论。一般将网文的正面评论点赞回复,使其“顶”上热评。对于负面评论,要么不搭理、要么举报使其避免出现在前列位置。此种操作手法,多用于粉丝群体有意控制偶像相关新闻的评论走向。

严格来说,“控评”是从粉丝文化中衍生出来的网络词汇,并没有明确定义,通常被理解为“重复发表称赞偶像的评论”,被当作粉丝对明星应援的活动之一。从微博评论区、话题讨论,到影视剧作品的弹幕、豆瓣评分,流量明星们的粉丝总会在第一时间“赶到”,以模板化的溢美之词迅速“占领”讨论偶像及其作品的空间。

可以说,此种手法干扰了正常的网络评论。网友在公共舆论空间中,希望看到更多对于艺人或作品的客观评价,但法律只能监管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却难以监管“控评”者的人为倾向。

和受雇于营销公司的“网络水军”不同的是,参与“控评”的粉丝都是真实存在的用户。这些粉丝花费大量时间重复着同样的操作,“控评”动辄成百上千条,造成了和机器“刷屏”同等量级的信息冗余,“数据女工”也由此闻名。

点开一条提到当红流量明星的微博,无论是对作品的解读还是对本人的评价,评论前排大概率会出现的是一些堆砌辞藻的赞美、色彩鲜明的“表情”以及精心PS过的美图。手指滑到底,也不一定能看到真正的评论。这些强势的、无意义的信息灌输让人倍感不适。在普通网友眼里,这些评论无异于社交媒体上的“牛皮癣广告”。

另外,在剧评领域,“控评”与刷分、播放量造假,已成为很多新剧标配的“三件套”。此前,某些网剧播放量动辄数百亿,假得离谱,贻笑大方;还有一些制作方,惯于组织水军、粉丝去平台五星刷分,但往往是高开低走,最终翻车;删帖式“控评”,则将负面评价悄悄删除,貌似神不知鬼不觉,但长此以往难免激起观众怨愤反弹。

仪式化“传播流程”

在社交媒体规则之下,“控评”需要特定的流程才能完成。例如,粉丝需要“养号”,提高账号的“权重”;日常与各大官方账号、媒体账号,甚至营销号互动,获得“铁粉”标识,提高登上“前排位置”的能力。对于影视剧作品来说,粉丝如何发弹幕、如何打分、如何点评都有细致的规则。评论时,是否带上角色名或是偶像本名,以及夸赞偶像的方法和话术等,皆有讲究。

在粉丝群体的组织架构中,专门的“控评”组负责发布任务,讲解流程,设定目标,愈发组织化和专业化,甚至使用事先编写、整齐划一的文案内容,目的在于让其他粉丝快速识别,从而迅速有效地点赞和回复。

粉丝整齐划一地评论或点赞之后,还要在相应的任务下面“打卡”,才算最终完成。每隔一段时间,“控评”组就会对近期的情况作出总结,并对粉丝进行表扬和鼓励。

在“控评”任务中,粉丝完成了信息与情感的共享,可以体验到强烈的群体归属感和共鸣感。除此之外,“轮博”(用多个微博号轮流、用一个微博号多次转发偶像的某一条微博)、“打榜”(为偶像投票使偶像保持在人气榜单名次前列)、“反黑”(对恶意评价偶像的言论以及个人进行集中举报投诉)等,都是仪式化的传播行为,在粉丝群体内部起到维系群体关系、强化群体认同的作用。

争夺评价话语权

在社交媒体方兴未艾时,艺人获得大众关注和认可的主要方式只有一个途径——创作出优质的、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崛起,一些艺术从业者通过包装和刻意组织起来的粉丝群体,也可以短时间内不通过作品获得大众的高度关注。社交媒体成为“捧角儿”的“追星战场”,也催生了粉丝对偶像的加工与解读。

目前,粉丝经济重新定义了“制造明星”的过程,围绕艺人刻意“打造”偶像。换句话说,粉丝真正消费的,是偶像的“人设”。因此,非粉丝群体的负面评价,尤其是一些“黑粉”群体包含贬低或抹黑的反向评论,更是“制造明星”的风险因素。

粉丝通过广泛发布澄清信息、正向评价为偶像正名,以快速、有组织的、压倒性声量压制负面评价。无论是微博评论、电影打分还是电视剧弹幕,满屏的赞美和夸奖,本身与作品质量已经没有关系,逻辑性与真实性也不重要,其存在意义更多的是粉丝争夺话语权,维护偶像形象。

显而易见,极端的“控评”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社交媒体传播生态被破坏,产生了大量信息垃圾,真正有意义的讨论和观点被埋没;普通网友几乎被剥夺了参与相关话题的权利,无法表达观点,形成有效沟通;影视作品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向着“流量至上”的病态竞争妥协,成为难以铲除的沉疴痼疾。

但是,网络空间是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只有健康、公正的舆论环境,才能造就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发展前景。正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所言:“控评”阻碍了受众的表达,影响了收视反馈的正常呈现,由此造成的信息失真很可能给后续观众的收看、消费造成误导,对于其他剧是不公平的。尤其是一些平台动辄以“恶意差评”“被投诉删帖”等为由,行“控评”之实,这些都有待甄别,需要严肃整治。

猜你喜欢

弹幕偶像群体
大众偶像
偶像报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中间群体
搞笑弹幕一箩筐
拜托了,弹幕君
当四大名著遇上弹幕
偶像们都恋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