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就业助力“十四五”开局起步
2021-11-22华宁
◎ 文 华宁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这再次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2020年,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下复杂的就业形势,从中央到地方按照就业优先政策的思路,接连出台加大援企稳岗支持力度、确保重点企业用工、稳定劳动关系、做好人力资源服务、加强重点群体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找准了稳就业的着力点。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2%,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巨大冲击下能够保持就业大局稳定,尤为难能可贵”。
就业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政策工具,必须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持续为民生保障助力、为市场主体纾困,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从“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看,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将是宏观政策坚持不懈的思路方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同时部署了多项发力点。比如:着力稳定现有岗位,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就业政策可圈可点”“信心满满”“感受政府工作报告的温度”……今年全国两会,优先稳就业引发代表委员热议,也得到广大公众的由衷点赞。
具体分析看,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推动就业优先政策继续强化、聚力增效的内容,既有大面上针对用人单位的暖意举措,比如给予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继续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又有针对重点人群的重点部署,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和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皆有政策聚焦和关怀措施;既有对就业者的激励和帮扶,比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放开参加社保的户籍限制,也有改善就业服务的举措,比如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广开就业门路。方方面面,条理分明,稳准有力,温暖了市场主体和劳动者的心窝。
从2020年情况看,新增市场主体恢复快速增长,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迅猛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2020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委联合发布“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等9个新职业,同时将“防疫员”“消毒员”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员”等3个工种上升为职业。就业向好,发展就会向好,新就业岗位和新就业形态也会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