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银企创新合作平台研究分析

2021-03-23修健齐梓程

成功营销 2021年11期

修健 齐梓程

作者简介:修健(1983-),汉,汉族略籍贯:辽宁省沈阳市,职称中级经济师,学历硕士研究生。

齐梓程(1992.11.18),男,汉,黑龙江省,助理经济师,本科,银行数字化创新方向。

摘要:为响应国家双创号召,商业银行通过多种举措支持和服务双创企业,促进金融资本与双创产业对接,多家银行纷纷推出创新大赛、创新沙龙等活动,加大内外创新跨界融合,但是在各类创赛活动过程中发现,创业企业初创阶段,普遍存在创新型企业科技与金融机构供需之间渠道不畅通的问题,银行有金融科技发展需求,创新型企业有金融科技技术,但彼此之间缺乏简洁、高效的沟通渠道,无法形成有效的供需对接。开放、跨界、融合创新是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本文将探讨依托数字化银企创新合作平台,打破银企创新应用壁垒。

关键词:需求对接;创新孵化;创新生态

1 背景

历史上所有的金融业创新都来自于实体经济或者说是商业创新带来的金融需求,正如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所说,“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另外,生活是金融业发展依托的土壤,在实际中找到运用的场景,才能真正地把金融和科技相融合,这有利于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金融发展水平上的差距,甚至是反超,并且构建一个真正与生活相结合的金融生态,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性循环。

1993年花旗银行首次提出金融科技Fintech概念,中国央行《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指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以技术为手段,提高金融效率和质量,目标和利源仍在金融,金融科技不仅满足了帕累托法则下客户需求,而且激发了传统金融体系中长尾客户需求,提升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效地促进银企产融结合及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提升商业银行创新能力。

2 必要性

近年来,银行业发力金融科技领域,借助技术推动整体向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加速发展。根据《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0》,2019年上市银行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偏好自建科技子公司或合作开发,在基础平台建设、数字化零售金融、数字化公司金融、数字化同业业务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大中型上市银行平均科技人员占比提升至4%以上,平均科技投入资金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2%,其中披露金融科技投入的18家上市银行投资规模合计达1079亿。

初创企业普遍存在优质项目与商业银行创新需求对接渠道不畅通问题,线下对接耗时耗力,缺乏创新需求撮合、创赛管理及优质项目赛后对接平台,制约了内外创新融合;通过打造“线上”孵化平台更好为广大中小科创企业解决对接各類创新需求、打通内外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是商业银行正在尝试解决的新课题。通过融合产业、政府机构、银行、核心企业、创投机构、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打造平台与创新企业的需求互通,在发挥银行金融资源优势的同时充分发挥银行数字化平台资源优势。

同时,商业银行的合作伙伴背后链接着多样化的生态资源,商业银行目前尚缺乏合作伙伴资源整合、需求对接数字化平台。在商业银行各类活动中沉淀了一批优质项目资源、打下了良好的创新企业合作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创意孵化经验、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积淀,但这些口碑和沉淀未通过互联网平台统一进行管理、传播、发酵,不利于项目活动的管理以及扩大商业银行在创意孵化领域的影响力,也不利于银行利用创新金融科技发展自身。

3 平台建设目标

为便于数字化创新平台一站式管理,拟打造一个集垂直孵化需求对接与创业企业需求对接、创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外部创赛活动线上宣传、创客生态圈合作生态建设、品牌影响宣传于一体的综合性外部孵化管理平台。致力于让开放创新更加通畅简单,实现项目互动、赛事运营等多元创新,构建开放式创新的线上社区平台,形成线上创新加速初创项目新模式,打造银行全球创新布局,实现“互联创新,创新无界”。

4 平台建设方案

目前,在银企创新合作方面存在5个重要痛点:

(1)缺乏完整、持续创新对接加速服务,对外开放创新不足;

(2)缺乏活动支持平台,资源挖掘不足,对接效率低;

(3)缺乏创新合作生态体系,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不足;

(4)缺乏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与科创企业的粘性不足,业务渗透不够;

(5)缺乏全面整合的科创服务平台,企业全方位赋能支持不足,各板块分散孤立。

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在创新对接、线上加速方面,赋予创新需求与项目一整套标准化的标签管理,进行标签智能撮合匹配,高效解决创新需求与项目技术对接问题;可通过行业、地域、阶段等各类筛选标签对创新需求或科技项目进行查询或输入关键字查询,精准智能匹配;在持续化的服务对接方面,通过线上加速器的模式,银行将持续为科创企业提供加速创新服务,通过在线征集报名、筛选入营、对接加速、成果展示等,推动持续合作成果产出和落地。

其次,在创赛、创新活动对接方面,提供宣传、报名、在线评审、合作成果等活动全流程管理,平台不仅支持创赛活动,也支持专题类活动的在线全流程管理;在创新生态方面,银行可以围绕科创企业,搭建从在线招募、报名、审核、合作对接、成果展示为一体的对接体系,构建互联互通的创新生态;将搭建科创企业与大企业、投资机构、高校院所创新成果转化,以及生态合作伙伴之间的融合创新,在平台相互贡献价值,推动生态的可持续良性发展;银行可以对科创企业从种子、初创期一直到上市、退出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陪伴科创企业一路成长。可提供如种子期的团队提升,初创期的加速对接、孵化云贷,成长期的加速营对接、投贷联动,成熟期的上市辅导、抵押云贷,上市期的财务/管理咨询等特色服务;银行通过融合行内现有政策、行研资讯及工商税务智慧办理及外部优质合作伙伴资源,提供一站式全方位赋能服务。

平台围绕五大核心板块建立:

(1)创新需求中心——为创业企业、与银行搭建一个高效、实用的创新供需链接管理、产业垂直孵化对接平台;由银行发布相关创新需求,并进行详细描述;发布后经注册企业可以查看并提交项目计划;可在后台搜索、查看需求下的所有企业的项目,一键导出,更新状态;创新需求可包括银行端创新需求、合作伙伴产业端创新需求等。需求可定期更新,并按记录留存。

(2)创赛活动中心——搭建企业加速营、创赛活动线上管理功能;实现线上发布加速营、创赛活动、企业项目线上报名、CEO俱乐部报名、系列活动管理、历届赛事管理、最新资讯、加速营、赛事成果发布。导师动态发布、评委管理与招募;加速营、大赛合作伙伴管理;企业金智惠创服务、资讯分享等。

(3)项目管理中心——由企业自行注册(或客户经理代为注册,同时可以衡量不同渠道的效果),创建自己的企业并提交商业计划书;企业投递项目后可在企业中心查看所有项目的进展及状态;项目可通过合作伙伴批量上传。企业注册时给予标签化管理;提交商业计划可根据需求提交、可按大赛报名通道提交或自荐提交;计划书通过预制模板,提升展示的规范性。

(4)企业管理中心——由企业对上传的企业、项目信息进行管理,包括查询、新建、修改相关信息;企业投递项目后可在企业中心查看投递项目的进展及状态;展示企业参与创新需求,并对感兴趣的项目、活动、需求进行查询管理;企业可对后续企业变动信息如参赛后收获、上市、获奖等后续信息等维护。

(5)银行管理中心——由银行对创新需求、大赛活动、用户、项目等网站前台提供的内容进行配置管理;管理人员维护平台日常的正常运行,包括对平台系统配置维护管理、用户权限管理、日常报表分析、日志管理等;用户有多维用户;对企业发起的内容进行审核管理等功能。

(6)新闻中心——由银行对外展示行内创新新闻、银行创新动态、合作创新企业动态等内容;创业企业可投稿为自身企业进行宣传;分为赛事类、活动类、动态类等多种类型新闻。

(7)合作伙伴中心——银行作为社会资源的集合平台拥有大量的合作伙伴,可以为创新创业企业链接产业上下游的公司、校方、投资机构等资源,更加立体的助力创业企业成长。

(8)创新交流社区——为创业企业提供自我展示与合作交流的网络社区服务,推出线上路演、宣传视频播放、企业风采等功能。

其中主要包括如下两大维度:

(1)前台即企业端展示及管理——前台由创客人员进行操作,主要为创客与银行搭建一个高效、实用的供需链接管理平台,展示的内容包括活动、项目、需求、导师、加速营等信息内容,企业可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上传BP等资料进行参与,平台同时展示银行成果案例以及给与创客管理自身的公司信息以及创建或参与项目信息。

(2)后台即管理端展示及管理——后台由银行管理人员负责操作,主要工作是维护平台的正常运作,包括管理前台发布的项目、需求、活动、加速营、导师等内容,对企业发起的内容、提交的资料等进行审核,并维护、管理平台的系统配置、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等功能。

平台预计分三期进行:

4.1 基础搭建期:

将平台功能、权限、业务流程等底层逻辑进行梳理,以实现多条完整的核心业务应用为目的,搭建整个平台框架,为后续增删功能的制定埋点,成为业务支撑。平台将成为银行端的需求、资源管理工具,通过人为运营保证平台运转。

4.2 运转优化期:

丰富平台功能的同时降低人为运营比例,以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为平台主要处理方式,开放合作伙伴、创业企业权限,通过权限分级让各方的价值在平台得以实现,打造开放式的强融合性平台,提高平台使用率,银行端负责审核、撮合、维护等事项,将银行的链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4.3 智能运营期:

依托AI智能算法,向各平台用户推荐预计合作度高的企业,进行智能撮合服务,根据同类型同行业大企业的发展历程为小微企业提供发展规划建议,完善平台合作伙伴、企业的评价评级体系,银行不仅仅是创新合作的参与者、资源链接的平台方,更是to B市场规则、标准等制定者之一,充分发挥银行稳定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5 平台价值

数字化银企创新合作平台将为银行、大企业、创业企业及团队、投资机构、高校院所等提供线上对接场景,打造B2S(Business Backed Startup)产业创新模式,大企业开放产业资源帮助创业公司发展,创业公司的创新能力帮助完善大企业生态,双方在开放合作中实现共赢。

参考2020年中国建设银行举办的首届“新金融·建未来”创新马拉松大赛数据,招募范围面向全球,报名的创新项目达到2300余个,涵盖金融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十余个领域,创新合作伙伴200余家,百余名导师参与,深圳赛区总决赛上获得意向投资基金1.7亿元,赛后众多企业与银行开展创新合作。

平台预计将在建成首年为银行带来1500个团队、个人、企业等注册用戶,支持各子级机构、子公司全年上百次创新活动开展,落地百余款金融创新产品,拓展100+生态创新合作伙伴,构建创新合作全链条生态网络,展示新闻阅读量超过100万次,提升商业银行品牌影响力,挖掘千个创新项目,助力业务增长。

6 其他平台参考

据调研显示,国内外已有各大企业在进行在线创意孵化平台的探索,包括微软、腾讯、阿里、华为等科技公司,星展银行、VISA等金融业机构以及海尔等传统企业都有建立类似的在线的创意孵化平台并开展创意活动和创意的孵化,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6.1 海尔开放式创新平台模式介绍

海尔开放式创新平台HOPE(Haier Open Partnership Ecosystem)成立于2009年10月,是一个创新者聚集的生态社区,一个全球范围的庞大资源网络,也是一个支持产品创新的一站式服务平台,HOPE新服务助推新技术在海尔研发体系内高效、便捷的对接落地,HOPE平台主要对接流程:上传技术方案-》信息评估-》技术评估-》技术对接。

HOPE 的主要工作是聚合全球资源,破解技术难题;洞察用户痛点,定义产业需求;为创新找市场,为创新加速以及监控全球技术动态。

HOPE平台彻底打破了用户和资源之间的阻隔,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创新开放社区,也是亚洲最大的创新资源配置平台,每月交互产生创意超过500个,每年成功孵化创新项目超过200个。

6.2 星展银行创业加速器模式介绍

星展银行创业加速器是星展银行与香港风投nest合作建立的面向全世界所有初创团队的加速器,它聚集于银行特定领域的问题,在网上公开问题征求解决方案。该平台主要完成如下事项:发布寻求创新解决方案的银行重点领域并定期更新-》网上向有解决方案的创业团队、个人开放报名-》科技及营运部门初步筛选-》用电话或视像回议让业务部门主管参与与初创的首次提案,让业务部门了解该初创的科技-》进入投售日-》正式进入星展创投计划。

创业加速器模式致力于共同努力提高和改进银行流程。扩展及推动星展银行金融科技生态圈发展,协助星展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体验;通过提供银行的指导和支持,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热情,优化银行的产品、服务及工作效率。

7 结束

面对金融科技的日益深化、同业以及跨界市场的激烈竞争,商业银行亟待进行创新升级,商业银行应以活动为形式,以孵化平台为依托,以创新合作伙伴为助力,通过优厚的政策扶持与定期产业对接活动叠加反应,使得优质创新创业企业获益连连。协助创业企业与投资机构成功达成意向对接,推进创新创业企业与商业银行进行深度合作落地创新场景。

本文针对数字化银企创新合作平台可行性进行分析与探讨,在数字经济环境下,银行与科技创新企业的关系将更多地体现为合作、共享、共赢。商业银行的优势在于其深耕金融领域,积累了众多的客户关系、专业的金融水平和可信赖的市场形象,为银行打造以自身为核心的金融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了保障。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银行、大企业及孵化器、高校院所、投资机构、科创企业等市场参与者依托资金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形成的数据流,实现价值链的整合,因此构建数字化线上平台对于商业银行的开放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充分发挥参与者各自的独特优势,提升共同的价值创造。

参考文献

[1] 吴朝平.API开放银行: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01):67-72.

[2] 李春涛,闫续文,宋敏,杨威.金融科技与企业创新——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20(01):81-98.

[3] 王帅,付馨瑶.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国内外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1):44-48.

[4] Hau H,Huang Y,Shan H,Zheng Z. Tech-fin in China: Credit Market Completion and Its Growth Effect[EB/OL].( 2017)[20190515].http://abfer.org/media/abferevents2018/annualconference/internationalmamacroeconomi/AC18P1014_Ant_Financial _and_Growth_Effect_Paper_first_draft.

[5] 王娜,王在全. 金融科技背景下商業银行转型策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7).

[6] 严力群,佘运九.协同演化视角的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J].甘肃金融,2018(09):22-26.

[7] 韩涵.中国金融科技产业生态分析报告[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8,(4):10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