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21-03-22唐钰琳陈苏明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课程考核学习主动性教学改革

唐钰琳 陈苏明

摘 要:近年来,教育部连续发文强调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科学化考核,提高课程挑战度,加强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要求。作为应用型课程,海关稽查课程增加了扫雷擂台赛的方式,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通过考核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推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课程考核;教学改革;学习主动性;海关稽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2.071

1 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教育部连续发文强调了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了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2018年10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指出,高水平本科教育应当“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2019年10月,《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要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提升学业挑战度,强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和教学考核等方面的质量要求。”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一流本科课程应当科学设计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既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更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推进器。教学考核方式越合理,学生在课程中的收获往往越大。传统的标准化考核方式过于强调死记硬,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批判精神不足,难以发展高阶思维课程。只注重学生記忆能力的考试形式内容, 既不能反映教学质量, 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优秀的课程要引导学生“把新思想、新知识和已知的概念和原则联系起来,然后再把他们应用到新情境中去”。

2 海关稽查课程考核改革实践

海关稽查课程,是将现代海关管理与审计学相融合的一门课程,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实务的结合的应用型课程,目的在于对学生稽查思维的培养。课程在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需要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海关稽查课程教学中的许多知识,不能仅止步于书面的理论教学,更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准确的理解和获取。为了强调知识的应用,海关稽查课程在2019年的教学中,增加了 “扫雷擂台赛”的课程考核形式,尝试通过考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对课程知识的掌握,达到对知识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目的。力图通过考核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质疑并且勇于创新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1 “雷”是考核的重点

“雷”,在考核中被定义为是违规、缺陷或者错误。一方面,海关稽查的重点是发现被稽查单位违反海关管理规定的疑点,并且获取相关证据。在考核中,被稽查单位有意或者无意违反海关管理规定的行为,将导致被稽查单位的进出口活动的出现不真实或者不合法的情况,这些行为被定义为“雷”。另一方面,海关人员实施海关稽查的过程,从稽查方案的设计到执行,最后做出稽查结论的过程,既要选择合适的稽查方法以便发现问题,又要做到程序合法。方法的不恰当可能导致海关稽查人员稽查过程中无法抓住重点,或者遗漏了被稽查单位的某些违反海关管理的行为,从而未能达到海关稽查目的。证据采集方式的不规范可能会增加证据收集的难度,甚至可能引起诉讼。这两种情况,都增加了海关稽查的风险。因此在考核中,这些缺陷、不足或者错误,也被定义为“雷”。

前海关合作理事会秘书长的海斯先生曾表示:“海关不应是看门人,而应是一个乡村警察,他应熟悉辖区内的情况,知道怎样去处理不正常的情况。”可见海关稽查的核心,在于通过合法合规的程序,去发现和处理这些不正常的违反海关管理规定的情况。围绕这个核心,考核的重点要求学生不仅仅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收集信息和发现问题。“雷”正是为了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抓住稽查的重点。

2.2 微视频是考核的载体

随着现代技术的提升,微视频以其短小精悍、生动有趣而获得了年轻人的喜爱。考核中以微视频为载体有益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微视频的目的是将海关稽查课程中的知识点,以及上文中提及的错误或违规行为予以具体化,形象化。全体学生以自愿组合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原则,分为多个小组,根据各个班级总人数的差异,每组4至6人。每个小组选出组长一名,协调和负责全组的工作。每个小组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结合本学期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点,模拟海关稽查工作实务,自行编写剧本,共同拍摄微视频。剧本允许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可以虚构相关故事情节,对相关案例予以诠释。微视频是学生小组合作的结晶,剧本的合理性与创造性,演出的投入程度与表达的精准度,配合的协调程度,视频剪辑的合理性和戏剧性都将影响微视频的效果。小组里每一位同学都要求投入到微视频中演出中,微视频的第一幕将以演员表的形式开启,激发学生对微视频的表演热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稽查条例》第十一条,“海关进行稽查时,应当组成稽查组。稽查组的组成人员不得少于2人。”可见,现实中的海关稽查,强调团队合作,共同完成稽查任务。微视频创作过程强化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让他们懂得互相帮助,互相协作,借助团队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在微视频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这是真实的海关稽查任务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2.3 “埋雷”是考核的关键

“埋雷”是指每个小组需要在微视频中故意隐藏一些错误或者违规。为了引导学生从海关稽查人员和被稽查单位双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求每个小组既要有同学扮演海关稽查人员,又要有同学扮演被稽查单位,从双方的视角出发,去设置缺陷和违规,将“雷”埋藏在微视频当中。“雷”要努力地埋得巧妙,既要合情合理,又要能够考察其他小组同学的“扫雷”能力,尽量让“扫雷”的同学找不到“雷”。

各个小组在提交微视频的同时提交“扫雷地图”。扫雷地图需要对微视频中设计的错误或者违规进行具体说明,包括错误或者违规出现在微视频中的具体位置,是怎样的错误或违规,违反了哪一项法律法规的哪个具体条款,正确的处理方式应当是怎样的。针对被稽查单位的出现的违反海关监管的事宜,还应当在扫雷地图中具体说明海关稽查人员使用怎样的稽查程序或者方法能够发现该错报,从而达到稽查目的。

真实的海关稽查要求具备多角度、多方位、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微视频设计中,同一个稽查案例,学生既要从海关稽查行为的实施者角度进行思考,也要从稽查活动的相对人角度进行看问题,有助于学生加强对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进一步理解,把书本上的知识立体化,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多维度辩证思维的习惯,提高分析稽查问题和解决稽查问题的能力。

2.4 “擂台赛”是考核的高潮

学生努力创作的结果,需要一个展示的舞台。每一个精心制作的微视频,都将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展示。微视频播放过程由视频制作小组主持。每一组视频播放之前,由视频播放小组组长现场抽取对应的扫雷小组。视频播放完毕后,给予扫雷小组一定的讨论思考时间,然后现场扫雷。回答不仅要指出视频中出现的问题是什么,还需要说明违反的法律法规是什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应当采用什么样的稽查思路来查发问题。如果扫雷小组放弃了作答,或者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发现全部的雷,那么就进入抢答时间。抢答时间里任意小组均可抢答,为自己的小组抢答加分。最后视频小组进行总结回应,公布“扫雷地图”,由全体学生和老师一起来复盘视频内容和扫雷地图的合理性。

作为考核方式的一种,成绩固然是一种激励,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深层次的内在动力。擂台赛既是埋雷组和扫雷组的对决,也是各组之间微视频的比赛。擂台赛的方式通过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而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主动创新、主动学习的热情。小组微视频强调了小组的合作,擂台赛激发了学生的斗志,微视频与擂台赛的融合鼓励学生在竞争中提高, 在合作中成长。

2.5 成绩是对努力的客观肯定

考核成绩是学生获取的知识与能力以及努力程度客观反映,是对学生认真学习的认可与激励。为了提高考核成绩的客观性,学生的考核成绩由小组得分和个人得分两部分组成,既强调小组的团队合作,又肯定学生的个人表现。小组计分细化到埋雷过程中的最佳剧情、最佳表演、海关稽查实施方最佳“雷”设计、被稽查方最佳“雷”设计、最佳扫雷地图等细节,以及扫雷擂台赛中的作答和抢答,个人得分则细化到最佳表演和劳动模范等细节上。

在评分方式上,除了常规的教师评分以外,融入了小组间的互评和组内互评等多个评价主体的评分。通过多个纬度进行评分,力求成绩公正。小组间互评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组成评审团,对课堂上展示的小组微视频和扫雷表現,按照评分细则进行打分。组内互评体现为对小组内各成员个体贡献值的认可与评价。作为同组成员,由于相互间的实际的接触、合作,相互间感受较为直接,可以对视频设计、拍摄等作业过程中的合作精神、专业性、勤奋性、贡献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小组考核与个体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减少部分同学“搭便车”的影响,对认真学习和考核的同学予以肯定。让学生参与到相互的考核评价中来,体现出对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 应用型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考

本次考核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邀请学生进行了反馈,共回收有效问卷215份。其中86%的同学认为自己在本次期末考核中起到了重要作用,79%的同学对本考核方式表示了肯定,认为这样的考核方式有利于自己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在知识学习方面,90%的同学认为本次考核方式有利于自己对知识的全面掌握,89%的同学认为本次考核方式有利于提升课后查阅文献、资料等的积极性,92%的同学认为有利于小组成员间知识转移,提升学习效果。在能力提升方面,88%的同学认为有利于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2%的同学表示有利于提高自己沟通和交流的能力,93%的同学认为这样的考核方式有助于提高自己和他人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本次考核中仍然存在个别学生小组任务当中滥竽充数的情况。如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色予以引导,海关稽查教学团队将继续探索前行。

应用型课程强调对学生对知识的运化,强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本次海关稽查课程的扫雷擂台赛考核设计改变了原来全靠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育和考核模式,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收集资料,分析问题,主动进行思考,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课程考核既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更应当是与课程相匹配的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推进器。

课程考核的形式、内容与设计影响着课程的质量,优秀的课程要求高质量考核。课程考核不能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而是应当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尺度,更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指挥棒,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批判思维的促进器,引导学生将课程中的相关知识予以融会贯通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应用型课程更需要通过考核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课程考核改革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苏明.海关稽查(第二版)[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19.

[2]周海涛,胡万山.研究生有效教学的特征——基于教育学研究生课程收获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02):24-29.

[3]董必荣,刘海燕.会计学一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75-79.

[4]吕建强.我国普通高校学业考试的功能、问题与对策[J].江苏高教,2010,(05):75-77.

[5]伊丽莎白·F.巴克利.双螺旋教学策略:激发学习动机和主动性[M].古煜奎,等译.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高峰体验教学模式在海关特色审计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及上海海关学院校级教改与研究项目“以‘学、训、研为导向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唐钰琳(1976-),女,重庆人,上海海关学院讲师,审计专业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海关稽查等课程与实验室教学研究;陈苏明(1965-),上海海关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海关稽查和会计学等课程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考核学习主动性教学改革
中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策略
浅论小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的激发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