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诊改”视域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2021-03-22时文龙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彰显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育人的功力和成效,本研究在辨析“质量诊改”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关系的基础上,分别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认知和教育技术四个层面探索了教育内容深度与温度相融合、教育载体的传统性与时代性相融合、教育情景的认知与体验相融合、教育方法共鸣与视界相融合的“四融合”,以全面系统的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高其工作实效性和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质量诊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2.045

1 “质量诊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联性

1.1 “质量诊改”的概念、主要目标

质量诊改,全称为现代组织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它最早来源于PDCA质量控制理论。作为一种以质量为核心、问题为导向的内部治理方式,新形势下“质量诊改”已上升到全面质量管理的哲学高度,用于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诊改”是在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下开展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主要目标是形成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断与改进的工作机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1.2 “质量诊改”的工作要求

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质量诊改”的主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需围绕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工作机制、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树立现代质量文化五个层面确立具体的工作任务。具体分析如下:第一,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责任担当。落实主体责任既是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的政治要求,也是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主体、质量生成主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责任担当。第二,理顺工作机制,分类指导推进。“质量诊改”工作是以需求为导向,它与来自外部强制性评估或被动接受第三方督查不同的是积极的主动的自我保证和自主诊断。“质量诊改”出发点是问题诊断,落脚点是质量改进,从问题诊断到质量改进的过程注重多元化,强调阶段性和差异性,倘若采取“一锅煮”的方式集中單一标准审视全局工作,结果只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第三,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全要素网络化。“质量诊改”源于提升院校学科、专业竞争力的内部需求,愿景是以诊断和改进为手段建立常态化的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具有显著的开放性、协调性和动态性,这一制度体系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进而实现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第四,建立校本状态数据平台,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站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潮头,构建具有信息化、网络化、全覆盖特性并配置辨识功能、预警功能和激励功能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离不开校本状态数据的支撑和信息化载体,校本状态数据为实现教学管理水平提供了一手资料,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则为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搭建了平台。第五,树立现代质量文化,提升质量意识。质量文化是规范组织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的制度体系,在“质量诊改”中具有统领性的约束力。通过开展“质量诊改”工作进而提炼和丰富自身的质量文化,引导组织内部成员提升质量意识,这对于提升标准内涵,促进“三全育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3 “质量诊改”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内在联系

第一,内涵上相互融通。“质量诊改”作为内部治理方式的创新,突出的是问题导向,目标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栽培青年成长成才的系统性工程,中心任务是立德树人,目标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可以看出,“质量诊改”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在内涵上相互融通。第二,外延上相互贯通。主体责任落实、工作机制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以及现代质量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质量诊改”工作的效果。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专业教师、课程设计和教材选用同样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质量诊改”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外延上相互贯通。第三,功能上相互联通。“质量诊改”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劈波斩浪和保驾护航的作用,其落脚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推动社会发展与实现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双重使命,能否担当起使命,人才培养质量是关键,“质量诊改”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上相互联通。

2 “质量诊改”视域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意义

2.1 “质量诊改”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

在“千禧一代”走进校园,并成为高校新生主力时,如何利用好“质量诊改”这把利器,创新大学生教育的方法、载体、策略和工作实效性研究,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指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再启程,既是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与期待,也是新形势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再拔高的关键。这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应立足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通过持续性的诊断与改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教育策略,开发适应时代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和管理机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下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

2.2 “质量诊改”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宽度

将“质量诊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学校层面,既可以压实党委领导班子与校长的主体责任,又有助于营造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的“重教”氛围。学院层面,开展“质量诊改”是在现有基础上对教学管理体制和考核激励机制的完善、重组和优化,是实现从教学管理向教学治理的转变,实现课程完成量向课程育人质的转变。教研室层面,“质量诊改”有助于推动各教研室在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的基础上,依托于信息技术载体,如智慧课堂、智能教学评教系统等第一时间收集学生的学习状态数据,并及时辨识问题、纠正偏差和发出预警,通过科学调控和诊改落实,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质量。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教师层面,“质量诊改”有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质量文化”和“质量意识”驱动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变革。

2.3 “质量诊改”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韧度

“质量诊改”遵循的是“确定目标—树立标准—执行操作—诊断问题—提升质量”的逻辑轨迹,将“质量诊改”的逻辑思路进行推广,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韧度。首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运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建立目标链和标准链,并把目标与标准逐级分解为可执行的具体操作。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不清晰、标准不明确,出现执行难、操作难,那就不符合“质量诊改”的要求。其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去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墨守成规,不去主动发现教学问题和学生问题,那就不是诊改。最后,“质量诊改”秉持的基本理念就是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剖析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它是一个严格按照标准流程和指标要求螺旋改进和持续提升的过程。但是诊改工作的目标任务并非一成不变,诊改的工作思路也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也不能将诊改工作简单地与第三方评估视为两条独立的平行线。

3 “质量诊改”视域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路径

3.1 内容层面:实现教育内容深度与温度相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阐述阶级社会中思想统治时指出的那样,“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学科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科主旨,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学科使命。基于“质量诊改”的目标要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度,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学生;深入学生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上述教育内容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并要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是内容的思想性、政治性和道德性不会改变。

3.2 载体方面:实现教育载体传统性和时代性相融合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载体的选择和运用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影响。首先,从教育内容看,针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可依托课内教学这一传统载体,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可采用课外参观实践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现场接受精神洗礼。其次,从教育对象看,青年大学生认知发育程度较强,文字表情、声音特效、视频动画对他们的吸引力较大,他们对网络载体的接受程度较高,因而科学选择、恰当运用网络载体可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从教育环境看,在相对封闭的優质环境里,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掌控感较强,无论面授讲解、还是分组讨论,此时传统的教育载体是较好的选择。在相对比较开放的环境里,或在经济社会出现不可预期的重大风险时,诸如学堂在线、智慧树等网络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就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3.3 认知层面:实现教育情境的认知和体验相融合

实现教育情境认知和体验相融合,首先,需要解决好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的矛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要求立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所处的真实生活世界,从而使受教育者在切身体验中达到对教育内容的真切认知。解决好这一矛盾的突破口是抓住地域特色文化。其次,需要解决好需要与满足相脱节的矛盾。实现教育情境的认知和体验相融合就是要让受教育者意识到,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要让受教育者意识到,无论是现实的生活保障,复杂的人际交往,还是未来的职业发展,接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好上述工作的根本保证,该做法也将会激发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积极的情绪与良好的情感体验。最后,需要解决思想与行动相背离的矛盾。解决好这一矛盾,需要帮助受教育者理顺自发活动与自觉活动、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之间的关系。让教育对象明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其克服行动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可以增强受教育者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自觉性与目的性。

3.4 技术层面:实现教育方法共鸣与视界相融合

“质量诊改”视域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要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依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哲学原理,同样我们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划分为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所谓基本方法,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不为其他方法所能替代的方法。如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批评和自我批评法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的范畴。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方法,则是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而选择的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方法包括疏导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比较教育法、典型教育法以及激励教育法等。提升思想政治育人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围绕“诊断问题,变革方法,改进质量”这一基本目标选择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一方面,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教育者在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方法基础上,要把握好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间和纪念日等关键节点,通过实践教育、批评和自我批评教育法集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宣传和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广开言路,善于采用疏导教育法,无论是课堂发言,还是课后教学意见反馈,无论是线上教学评教,还是线下学生活动策划,都要让学生勇于把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充分表达出来。对于学生充满困惑的专业问题、未来人生走向问题和充斥在学生眼球范围内的自身无法辨别真伪的意识形态问题,教育者要及时综合采取比较教育、典型教育法和激励教育法帮助学生拨开迷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

参考文献

[1]刘献君.大学之思与大学之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2]张耀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3]程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4]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董杰.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哲学意蕴探析[J].理论导刊,2013,(02):60-62.

[6]郝文武.提高教育质量的永恒追求与时代特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7]杨素稳,李德芳.论感情在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规定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3):4-7.

[8]吴刚.论中国情境教育的发展及其理论意涵[J].教育研究,2018,39(07):31-40.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质量诊改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创新研究”(18SKSZ061);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科研课题“‘党建+N模式引领‘守初心担使命长效机制研究——以会计与金融学院为例”(DJYB202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时文龙(1988-),男,汉族,河南开封人,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猜你喜欢

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实效性研究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