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居民文化消费及文化市场管理的现状及策略

2021-03-22刘旺霞张恒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化消费现状策略

刘旺霞 张恒

摘 要:武汉市居民文化消费水平近年来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发展不足且整体消费水平等偏低。根据相关调查并结合武汉市统计年鉴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武汉市居民文化消费方面存在的消费总量不足且增长缓慢、消费结构失衡、消费观念落后等现状以及文化市场管理方面存在的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文化产业进退制度不完善等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简要分析了其原因。最后提出培养文化消费习惯以提升文化消费理念、调整文化消费结构以提高文化消费层次、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以寻找新发展模式等策略。

关键词:武汉市居民;文化消费;文化市场管理;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2.017

1 武汉市居民文化消费的现状分析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相关文件指出,“构建更加优质的文化产业”,“对文化业态进行翻新,对文化消费进行引导和推动”,武汉的文化产业想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得到政府的扶持。近年来武汉市渐渐拥有了娱乐市场、互联网文化市场、电影市场、音像市场、演出市场、美术市场、文物市场等,文化经营项目涵盖了文化市场现有经营单位共3474家,网吧1473家,音像批发零售单位344家,音像制品出租单位28家,文艺演出团队14家,文化艺术培训单位50余家。

1.1 居民文化消费总量不足且增长缓慢

2016年,武汉市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总量不足300亿元,虽然纵向比较的角度来看,总量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级城市有着不小的鸿沟,就算是与杭州、长沙、南京等二线城市比较,差距很大。除了总量偏中下,武汉市居民文化消费比重增长也相对缓慢。据统计,2016年与2014年相比,虽然武汉市居民在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娱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呈加速上升趋势,恩格尔系数呈缓慢下降趋势,但城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仍然处于80%,远远落后于衣着、食品、交通通信的增长。

1.2 居民文化消费层次较低且结构失衡

从文化消费支出结构来看,大部分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文化消费娱乐享受,而发展消费支出相对不足。社会绩效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但在享受文化消费和娱乐消费的热潮中,出现了大众文化消费的庸俗化现象。娱乐、趣味性的消费增加,各种娱乐场所和参观者,高层次的精神消费内容很少见。总体而言,从文化消费热点来看,知识文化形式消费少,休闲娱乐消费少,普通市民和高端文化消费比例较大,发展型、知识型和智慧型文化消费发展还不够。因此,目前武汉的文化消费水平不高,消费等级和消费质量有待提高。

1.3 文化消费观念有待进一步提升

武汉市相当一部分居民的文化消费理念并没有跟上时代的风向,部分居民中存在偏向物质消费和娱乐休闲消费,不太在意精神文化消费和知识文化消费,喜爱享乐,不注重长远。休闲娱乐消费在文化消费中仍占很大比重,如上网、看电视、看娱乐书、打麻将、盆景和花卉等。调查还显示,普通民众对文化消费支付的认识不正确,觉得应由政府免费提供。文化消费在武汉还没有成为居民的流行趋势。特别是文化消费局限于文化娱乐,忽视了自我教育、体育健身,习惯了享受公共文化资源。不愿意投资其他文化消费,宁愿出国度假,但不愿意去发现和欣赏本土景点的美丽。

1.4 文化消费主体分布不合理

武汉市居民消费呈现出许多明显的特征。一是年龄的特征。老年人通常更注重参加文化活动和体育锻炼,特别是团体活动,投入更多时间和金钱;年轻人很少参与体育锻炼更集中于K歌、上网、看电影、跳舞、旅游等。二是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城市居民的文化消费类型多种多样,而且支付能力也很强。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品的供给相对较弱,消费类型集中、单一,主要是看电视和上网,消费能力相对较低。

2 武汉市居民文化市场管理的现状分析

2.1 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近年来武汉市文化产业获得较大发展,但与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发达沿海城市的文化产业规模相比,差距仍然极大。在国内,武汉市文化产业还没有进入“第一军团”,发展还不够快。此外,武汉文化资源的使用与整合、规划的实施与完善、人才的使用与引进、文化优惠政策体系的建设与实施都是不够的。文化体制改革任重道远。此外,政府缺乏公共文化投資,文化投资分布不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是城市居民缺乏文化消费的原因。

2.2 文化产业相关人才稀缺

武汉市文化产业方面的相关人才比较稀缺。例如,动漫产业相关衍生产品的发展滞后,这也限制了相关产业的盈利能力。此外,展览和表演等新兴产业的人才相对稀缺。尤其是出版和发行的作品质量相对其他行业的员工比较来说,动画、动画游戏,还有广告设计的人才资源是分布不均匀的,在职人才在戏剧表演现象和传统产业更加严重。

2.3 产品差异化程度低,同质化竞争严重

当前武汉市文化产业同质化严重。以报纸行业为例,武汉两大报业集团旗下有四个品牌的市民报角逐激烈。各家报纸为了增加发行量抢占更大的商机、增加自己的读者群体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大量发布广告等手段冲击竞争秩序和市场规则,导致低价倾销。报纸市场的同质竞争如市场定位的趋同、报告内容的趋同、栏目设置的趋同、商业行为的趋同等日益激烈。如果演变成无序甚至恶性竞争,则会造成巨大伤害。

2.4 文化产业进入和退出制度还不够完善

武汉市文化产业进退制度均不完善。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企业存在所有权障碍、行业壁垒、区域壁垒等。由于部门来源、产业来源、地域出身和所有权的限制,这些来源已经成为进入文化市场的基本条件或“潜规则”,这样导致私人资本、社会资本以及国外资本受到相当大的限制,退出制度也不完善。

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如下:一是因为居民自身的观念并未跟随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与时俱进,也与部分居民自身传统落后的文化思想观念有关。二是武汉市居民的文化消费层次和能力比较低有待提高。三是武汉市文化产业缺乏相应的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四是武汉市文化产业体制及机制不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仅仅依靠来自政府等方面的资金是远远不够,需要改革文化产业的现有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吸引社会、民间以及国外资本投资到文化产业中来。

3 提升武汉市居民文化消费及文化市场管理的策略

3.1 提升文化消费理念,提高文化消费层次和文化消费能力

以健康消费作为文化消费的一大理念,从培养文化习惯和引导文化消费入手,采用大众宣传等办法对武汉市居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意识到健康文化消费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同时,在健康消费的基础上要知道如何更加合理地消费。通过舆论导向合理的文化消费观念,提高文化消费者的审美水平,使更多人注重精神领域的追求。要抑制和打击不健康的消费行为,破除封建迷信,遏制色情、暴力、盗版等,引导消费者支出的结构合理化。重点发展武汉市居民和农民工的文化消费需求,继续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美化图书馆、博物馆等相关文化场所的环境,进一步培育文化艺术、健身体育等文化消费市场。为了增加公民的文化消费能力,政府应该增加文化投资,使用政策和奖励措施,比如发放文化券的折扣券,鼓励业绩业务单位为公众实施低价票,向社会弱势群体赠送政府门票,减少税收减免。合理引导消费,激发市民消费文化的意愿。

3.2 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文化产业作为核心竞争力在改变国家经济发展格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和地区要提升软实力必须支持文化产业,提升综合竞争力和核心实力更是离不开文化产业。武汉市政府必须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增加投资在公共文化事业上,并确保资金对重大文化活动和文化项目、艺术画廊、文化中心、图书馆等的有效利用。调整支出结构也需要被各地级政府积极响应,在整合现有文化基金的基础上,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在武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中需要加强财政支持力度。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日常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可支出一定数量的资金采购图书馆书籍。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配套设备和维护、保障信息网络畅通等资金的投入,重要的文化遗产和优秀的民间艺术应该被列为保护的重点对象。实施文化事业单位和捐赠文化事业的税前扣除政策,包括文化中心、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

3.3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寻找新发展模式

文化产业特别是广播影视、报纸、杂志出版、广告设计产业,是科技含量高、投入高、设备重、消费高的产业。可以加大力度发展多种多样的民营文化企业,发展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文化娱乐项目。武汉市政府必须将民营文化企业纳入武汉地方产业发展规划中,利用武汉的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生产更多优质文化产品。武汉必须在“同城文化消费”和“同行业文化消费”中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应放手发展非公有文化企业,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资本以股受让、合资合作方式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改组、改制,鼓励私有资本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建立文化企业,对信用担保体系完善,鼓励金融机构对民间文化企业支持,提高对私企的贷款比重。

3.4 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发展、创新文化产业

武汉政府必须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发展文化产业。在不违背各种形式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下,鼓励个体、企业和社会团体建立自己的文化机构,合并和收购商业性质的文化单位,发展城乡文化产业,在规划和建设方面,土地使用、税收和费用政策、专业职称评估和其他方面的处理方式与国有文化单位相同。建立公共福利文化产品和商业投标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平等参与文化产业竞争。大力发展文化市场,吸引人才,吸纳有实力的劳动者扩大就业。鼓励有能力的个人、团体和企业发起设立地方性文化发展基金和各类文化投资公司。吸引外资和外商投资文化产业项目,建立中外合资文化企业。奖励、补贴和利息补贴等可用来刺激社会资本投资。重视文化创意中小企业和团体,支持原创作品,保护知识产权,出臺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研发机构的政策。加强引导,强调创新,促进产业链延伸,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武汉市人民政府网.以新理念引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解析[EB/OL].(2017-02-24).http://www.wuhan.gov.cn/hbgovinfo_47/szfggxxml/gzghjh/ghjhjd/201702/t20170224_102073.html.

[2]武汉统计年鉴201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3]浙江省2016年人均年消费支出[N].中商财经研究院 ,2017-03-13.

基金项目: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文化产业经济研究中心重点资助项目“长江经济带文化集群发展及投融资实证研究(HBCIR2020Z007)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高新技术产业金融贸易服务创新研究中心”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旺霞(1975-),女,汉族,湖北崇阳人,经济学博士,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数学与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及消费等;张恒(1974-),男,汉族,湖北安陆人,硕士,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导学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与法律等。

猜你喜欢

文化消费现状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西安扩大文化消费的现实路径
英语专业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