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阴道无齿卵圆钳钳夹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研究

2021-03-22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北京101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3期
关键词:钳夹出血量产后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 (北京 101300)

内容提要:目的:探究阴道纱条填塞术与经阴道无齿卵圆钳钳夹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在本院因产后出血采用阴道无齿卵圆钳钳夹术止血的产妇病历资料,同期选取采用经阴道宫腔纱条填塞术止血的40例产后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阴道分娩,年龄在25~34周岁。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出血量、术后12h出血量、输血量、止血成功率、产褥感染率、子宫切除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手术组术后12h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物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物理组,子宫切除率及产褥感染率低于物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患者行经阴道无齿卵圆钳钳夹术可有效控制出血量,降低输血量和并发症,提高预后效果。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妇女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围产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病是指产后24h内分娩者失血量超过标准值(阴道分娩>500mL,剖宫产分娩>1000mL),严重影响产妇预后及生命安全[1,2]。经阴道无齿卵圆钳通过钳夹子宫血管的方式减少子宫血液供应,避免血栓形成的同时,提高缩宫内源性物质,促进止血。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经阴道无齿卵圆钳钳夹术在产后出血的疗效,现与宫腔填塞术进行参照,为经阴道无齿卵圆钳钳夹术探究提供相关数据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40例在本院因产后出血采用阴道无齿卵圆钳钳夹术止血的产妇病历资料(手术组),同期选取采用阴道纱条填塞术止血的40例产后出血患者(物理组),所有患者均为阴道分娩,年龄25~34岁。手术组平均年龄(29.24±6.24)岁;物理组平均年龄(29.96±6.82)岁。各组患者上述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存在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①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确诊为产后出血[3]。②年龄为25~34周岁,理解并同意本研究方案,并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剖宫产分娩者;②既往行生殖系统肿瘤和非妊娠性子宫手术史。

1.2 方法

产妇分娩后出现阴道大量出血时需按摩子宫底,并及时进行补液,建立静脉通道滴注缩宫素,卡前列甲酯栓或米索前列醇肛门给药。如仍有活动性子宫出血需积极进行物理或手术治疗。

物理组: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术(经阴道)。常规消毒外阴及阴道,取膀胱结石位,将无菌纱条用碘伏浸透、挤干,将其自阴道推进子宫腔填满,不留空隙。填塞过程中确保纱条尾部在阴道内。

手术组:采用经阴道无齿卵圆钳钳夹术。将宫颈从阴道牵出后,夹住子宫下段及双侧软组织,评估该组织弹性和深度,用无齿卵圆钳钳住子宫下段及邻近组织及子宫动脉。术中需时刻观察阴道出血量以及子宫收缩情况,钳夹30min后如未见异常,可松开无齿卵圆钳。如阴道出血量持续增加需继续钳夹,时间在1h以上。挤压出宫腔积血后持续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如胎盘位置低伴有粘连应钳夹子宫下段止血。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出血量、术后12h出血量、输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并记录统计止血成功率、产褥感染率、子宫切除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s代表,采用t检验。当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出血量、术后12h出血量、输血量及住院时间

手术组术后12h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物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和物理组术前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出血量、术后12h出血量、输血量及住院时间(n=40,±s)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出血量、术后12h出血量、输血量及住院时间(n=40,±s)

组别 术前出血量(mL) 术后12h出血量(mL) 输血量(L) 术后住院时间(d)手术组 675.98±124.32 50.32±28.65 0.91±0.25 3.33±1.32物理组 684.15±129.34 69.35±31.63 1.33±1.01 4.26±1.67 t 0.288 2.820 2.553 2.763 P 0.387 0.003 0.006 0.004

2.2 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

手术组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物理组,术后并发症中子宫切除率及产褥感染率低于物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n=40,n/%)

3.讨论

随着2016年1月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加之高龄产妇、剖宫产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增加和推广,孕妇妊娠常合并一种或多种产后出血高危因素[4]。其中高龄产妇(年龄≥35周岁)发生产后出血率高于年轻产妇5.5倍。孙红敏等[5]发现,高龄产妇实施剖宫术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不容忽视。GallosID等研究发现,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及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成功率在60%~77%,建议严格遵守手术指征来减少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过程中子宫破裂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多孕多产的不良孕产史产妇常伴有前置胎盘的发生,人流史及剖宫产史产妇的胎盘粘连、残留及植入的风险大大增加,均会成为产后出血的高危风险。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下双胎或多胎妊娠率高于自然受孕率,但会增加产后宫缩乏力可能。此外,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羊水过多、巨大儿等妊娠合并症等也是产后出血常见的高危因素。因此,对于妊娠合并高危因素的孕妇需在分娩前后积极严密地监测并采取预防措施。目前,治疗产后出血主要包括保守和手术两种。保守治疗中宫缩剂是预防产后出血最常见的药物治疗方法,但目前尚不能确定那种宫缩剂最有效且安全性最高。而按摩子宫、宫腔填塞术是在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满意时进行治疗措施,防止发展为失血性休克,危及产妇生命。

宫腔填塞术于1856年主要用于宫缩乏力及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其在产后出血的保守治疗中取得较好的疗效。随着医疗器械的完善,经阴道无齿卵圆钳钳夹术近年来成为治疗产后出血的新型手术方式,其可通过无齿卵圆钳夹住止血功能对子宫动静脉实施压迫止血,预防凝血栓形成的同时,减少子宫血液供应。此外,钳夹术可钳夹宫旁骨盆神经丛和子宫颈,继而刺激宫缩物质释放,加强子宫肌层收缩力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组术后12h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物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经阴道无齿卵圆钳钳夹术较纱条宫腔填塞术可降低产后出血量和输血量,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患者行经阴道无齿卵圆钳钳夹术可有效控制出血量,降低输血量和并发症,提高预后效果。但本研究仅对阴道分娩者进行分析,下一步需扩大样本量,纳入剖宫产分娩产后出血者。

猜你喜欢

钳夹出血量产后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指压钳夹法抢救心脏破裂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支撑喉镜下喉电动切削系统与喉钳夹术治疗声带息肉的疗效分析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颈钳夹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