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境内外医疗器械飞行检查缺陷项分析
2021-03-22王霞王楠戴悦殷誉溶
王霞 王楠 戴悦 殷誉溶
1 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新药申报服务中心 (江苏 泰州 225300)
2 泰州医药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 泰州 225300)
3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审评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02)
内容提要:汇总2019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境内外飞行检查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暴露出的缺陷及不规范行为,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监管机构提供参考。
《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办法》[1]规定,对投诉举报或者其他来源的线索表明可能存在质量安全风险的,检验发现存在质量安全风险的,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提示可能存在质量安全风险等情形开展医疗器械飞行检查。2019年,国家药监局对境内外81家医疗器械生产开展了飞行检查。本研究统计分析了历次现场检查出现的缺陷项,为企业进一步提升和规范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一些建议,并供监管机构参考。
1.2019年境内外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基本情况
2019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81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组织开展了飞行检查,其中境内企业飞行检查57家,境外企业监督检查24家。
境外企业监督检查(注册检查),涉及美国、德国、法国等11个国家,涵盖希森美康、美敦力、碧迪、博士伦等国际领先企业,共检查产品35个,其中三类产品34个,二类产品1个,要求全部企业限期整改。境内企业飞行检查涉及全国27个省份,共检查产品57个,其中三类产品27个,二类产品30个,要求43家企业限期整改,14家企业停产整改。具体情况见表1。境外飞行检查的产品中,3家企业在2019年有同产品召回,5家企业在2018年有同产品召回。产品涉及有源医疗器械召回占50%。具体情况见表2。
表1. 2019年境内外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基本情况
表2. 2019年境外医疗器械监督检查产品召回情况
产品类型,按照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境外企业检查产品共涉及12大类,境内企业检查产品共涉及10大类,具体类别见表3。
表3. 境内外医疗器械飞行检查产品类别分布
2.现场检查缺陷项数据统计
2019年境外企业监督检查中植入类器械数量最多,占37.14%,植入类高风险境外医疗器械企业的生产环节存在多项缺陷。境内企业飞行检查无源产品居多,占63.16%,单个企业发现的缺陷项总数最多者有22条,严重缺陷项最多者有11条,境内外企业缺陷项数据见图1。通过比较发现,境内外检查企业缺陷项分布情况类似,主要集中在厂房设施、设备、文件管理、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这些环节。在不合格品控制和不良事件监测方面,境外企业更加关注产品上市后的质量安全,以及对不合格品的召回。境内企业对此意识薄弱,不重视产品上市后的跟踪及临床使用信息的收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质量控制及技术升级。
图1. 境内外企业缺陷项数据(单位:个)
3.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境外企业检查中暴露的问题主要有:未及时识别中国法规和产品相关标准;未进行法规差异性的比对;未按照国内《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3]对产品技术要求进行转化;设计和开发变更未开展;未定期监测工艺用水水质;工艺用水系统未定期清洗消毒;产品留样管理不规范等。
境内企业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有:原材料状态标识不明显;空调系统无法有效维护保养;生产记录与实际操作不一致,如未记录使用设备参数,无法提供生产记录,灭菌原始记录不完整,生产过程中产品无防护要求;质量控制中留样管理制度过于简单,未规定留样观察具体方法,无留样观察记录,产品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未进行控制等;未对不良事件和客户投诉等有关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和统计分析。
4.小结
通过对2019年境内外医疗器械飞行检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境内外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普遍的共性问题,对中国医疗器械法规及政策的认识均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应建立完备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可追溯,各操作环节都要有记录。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4](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但是目前大多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忽视了对产品上市后不良事件的监测。通过不良事件监测,能发现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设计、研发、临床、制造、销售、安装、使用与维护等各环节的潜在风险[5]。目前大多数生产企业虽然建立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制度》,但实际生产中流于形式,并未按要求关注、收集及分析产品不良事件,无法对产品在临床使用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追溯和评价。
《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6]中明确规定,对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疾病以及公共卫生方面等急需的药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早期、中期指标显示疗效并可预测其临床价值的,可附带条件批准上市。2019年境内企业飞行检查中共有3个附带条件上市的产品,分别是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置换系统,石家庄亿生堂医用品有限公司的医用几丁糖凝胶,福建省博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医用胶原修复膜,表明国家药监局加大对该类产品的上市后监管力度,并要求注册人持续开展对申报产品的受益和风险监测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