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引领 技术报国

2021-03-22

奋斗 2021年3期
关键词:疫情

对生命之“源”的使命坚守

■ 马 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作为水处理领域的科技工作者,35 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水净化、水安全、水污染治理研究和实践工作,为解决我国水安全和人民群众饮水安全而努力。

始于初心,成于信念。我生长在黑龙江,始终扎根在这片黑土地,长期从事环境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工作,熟悉龙江大地上的每一支水系、每一片水源。不洁水源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是世界水处理难题,家乡人民的饮水安全是我最忧心、最牵挂的。黑龙江省地处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饮用水水源长期处于低温低浊度状态,处理难度大。在城市水厂运行中,出现了污染物和锰含量超标、氨氮浓度超标等问题,影响市民的饮用水安全。我研究提出了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系列方法,改造和运行维护费用低,如臭氧催化氧化除污染技术仅为国外同类成本的1/10。看到400 万城市人民喝上了甜美清冽的生命之水,我深深感到这才是我对这片土地的最大回报。

家国天下,致大尽微。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我的研究方向很明确,就是既要“先进”,更要“有用”。2020年2月15日,我们接到疫情高风险地区的求助电话,紧急需要水消毒装置,但是常规消毒设备不能满足需要。这是国家的“大考”、人民的期待,我们必须用争分夺秒的“生死时速”把创新成果研究出来,给人民提供健康保障。我想到了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臭氧高级氧化技术,这项技术安全绿色环保,历经20 天星夜赶制,我们最终把承载这项技术的设备送到了急需的城市,填补了国际、国内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消杀的空白。现在这项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于疫情下的港口冷库消毒,可将阳性产品转变为阴性,为冷链进口海鲜产品船舶、码头、冷库、运输、储存等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

披肝沥胆,水润民心。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实践,我和我的团队创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广泛应用于全国数百座水处理工程、城市水系统安全消毒、以及松花江重大污染应急和汶川地震灾区等。因为在饮用水安全保障和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方面作的努力,我获得一系列奖励,作为2016 年度全球唯一获奖人得到了英国皇家化学会“可持续发展水奖”和美国化学会“科学卓越荣誉奖”。近10 年来,获中国发明专利140 项、美国专利6 项,发表SCI 论文280篇,SCI他引15503次,H因子88,我的努力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但最让我自豪的是老百姓的认可,是人民喝上了安全水。

水是生命之源、健康之本。水生态、水文明、水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研究方向的选择要坚持需求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和人才工作,未来我仍会立足龙江,继续做好环保方面的科研和技术转化,保护好龙江的水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做一个无愧于人民的科研工作者。

(作者系2020 年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用生命救助生命 用大爱践行天职

■ 焦军东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响应党中央号召,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抗疫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我很自豪,我们是其中一员。

主动请缨,奔赴前线。武汉告急!湖北告急!2020 年春节的宁静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疫情就是命令,仅仅1天时间,哈尔滨医科大学的4 所附属医院137 名医护人员紧急集结,1月27日大年初三,我们星夜驰援疫情重灾区武汉。这支医疗队的队员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只有24岁。作为队长,我不知道将面临怎样的情况,武汉疫情严重到什么程度,有多少患者,病情救治进展如何,防护物资是否充足,生活条件能否保障,这些都是未知数。但我看到队员们脸上写满了坚毅和无畏,都下定决心用生命去救助生命。

克服困难,精心救治。时间就是生命,到达武汉后,我们仅休息了4 个小时,就投入到医疗救治工作中,当天就收治重患30 多名。为了抢时间、节省防护服,许多队员宁可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有的同志累到虚脱。我们所在的协和西院是武汉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3 家定点医院之一,90%以上的患者是重患及危重患者。当时,国内外尚无成型的治疗经验和有效药物,呼吸机使用时机不好把握。我们因患施策,不断探索,提出早期使用呼吸机、使用俯卧位通气等治疗方案,这个成功尝试,为随后出台的国家治疗指南提供了龙江经验。

拼尽全力,践行天职。我们负责的区域中,有一个病房是新冠肺炎孕产妇定点病房,如果孕产妇出现问题,就是两条生命,我们倍感压力。2月1日,我们顺利接生1个男婴,这也是疫情发生后武汉新冠肺炎产妇生下的第1个婴儿,新生儿为阴霾笼罩下的武汉带来了生的希望。为了纪念湖北和黑龙江两地医生并肩作战的经历,我们叫他“小北龙”。抗疫期间,我们成功救治新冠肺炎孕产妇43名,接生新生儿26 名。我们用精湛的技术,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为龙江争光,被武汉同行尊称为“最强外援”。

科学防控,全体凯旋。平安凯旋,一个都不能少,是省委、省政府领导和龙江人民对全体援助湖北队员的殷切嘱托。作为队长,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必须把保障队员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抵达武汉后,我们第一时间开展感染防护培训,逐一考核过关。在武汉最早提出了一整套驻地酒店感控制度及流程,并被后来的医疗队采用推广。从1月27日出发到3月31日凯旋,我们是黑龙江省第一批出发、最后一批返回的医疗队,在疫区工作65天,整建制接管3个病区,救治患者334名,创造出救治患者“零死亡”、全体队员“零感染”的辉煌战绩,一个不少全部凯旋!

前线是没有硝烟的战斗,后方是温暖如家的支持。65 天里,我们感受到有了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65天里,我们也收到黑龙江省各部门的关怀帮助,这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作者系2020 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黑龙江省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

一把铣刀雕刻“产业报国梦”

■ 董礼涛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要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焕发劳动热情,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道德,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

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刚参加工作时,当我看到师傅们手中打磨出的精美零件,尤其是精密的汽轮机转子的时候,心里就暗暗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老师傅能干的,我也要能干;别人干不了的,我要想办法干,而且还要干得更好!“艺痴者技必良”,经过30 多年的拼搏,我能做到同样的机床,别的铣工将孔洞位置误差控制在0.05毫米,我能控制在0.02毫米;别人将部件表面粗糙度打磨到6.3,我则瞄准更高一级的3.2 乃至0.8。年复一年,我始终秉持精准、细微、极致的工匠精神,将加工精度控制在0.01毫米,一根头发直径的1/6!这几乎是大型设备加工领域的极致。

中国制造,创新为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2006 年我牵头组建了铣工工作小组,专门研究铣工加工技术解决生产难题。2009年,赴德国学习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操作,之后又承担燃压机组、重点工程机组等重点项目核心部件的加工任务。在加工158 机组过程中,这个装配件一直依赖外协加工,成本居高不下。我和同事们根据新机床特点,自行设计,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几年来,以创新工作室为孵化基地,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青年人才,其中晋升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就有47名,成为企业人才培养的“蓄水池”!

核心技术,合力攻关。国产首台65万千瓦核电汽轮机、国产首台100 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30MW燃压机组都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都凝结着我和工作室成员的智慧和汗水。其中30MW 燃压机组是国家“863”计划西气东输管道增压设备,过去这些制造技术被少数发达国家垄断,核心关键技术出现“卡脖子”难题,严重影响国家安全。2010 年,国产首台30MW 燃压机组国产化生产攻关的重任落在了我的肩上,我明白这重任的分量:别无选择,必须实现国产化!我和同事们每天扎在车间里十几个小时,一张图纸一张图纸地琢磨,一个工件一个工件地突破,最终成功实现整台增压设备核心部套的国产化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大国工匠有大责任,更要有大担当、大作为。身为一名产业工人,我将继续坚守产业报国理想,“当好主人翁、建功新龙江”,在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征程上披荆斩棘、筑梦前行。

(作者系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哈电集团汽轮机公司军工分厂铣工)

猜你喜欢

疫情
疫情仍在 请勿放松
战疫情
疫情之下 年夜饭怎么吃?
疫情来袭 我们该怎么办
疫情常见词知多少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当前 警察不退
战疫情 迎七一
待疫情散去 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