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案例研究

2021-03-22

山西青年 2021年4期
关键词:刻板跨文化汉语

李 玥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跨文化交际”从字面上理解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文化。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在其著作《语言论》中所言:“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1]其次就是关于跨文化的定义是:1.跨文化交际是指那些其文化观念和符号系统的不同足以改变交际事件的人们之间的交流(Samovar,2010)[2]2.跨文化交际是一种交流性的象征性的过程,涉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意义归因。(Gudykunst&Kim,2003)[3]3.跨文化交际就是不同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胡文仲,1999)[4]

通过对于定义的了解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跨文化交际,接下来通过笔者一个实际的教学案例展示与分析进行进一步说明。

一、案例

案例介绍:笔者在韩国一所外国语高中教授高三学生汉语。由于这个学校是外国语高中,在这所学校里的学生主要是为了进行第二语言学习,考取外国语的大学。而笔者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水平都比较高,汉语水平在中高级左右,同学们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一天,在讲“拍照”这类词语时,学生觉得中国人现在很喜欢拍照,但是不太注重尊重别人的隐私。面对这种突发状况,笔者对这方面的知识没有深入了解,没能当堂给出很好的解释。

分析原因: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是这个问题的提出者:学生。他们可能对中国了解不够深入,又或者对中国的了解知识从一些问题渠道得知,因此产生了负面的刻板印象,对中国文化产生质疑。其次是汉语教师本身。第一是汉语教师自身对于中国“隐私”文化方面知识的储备不够,不能够给出很好的解释。第二是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这方面的文化知识并进行教学工作,导致学生产生了这样的疑惑。

解决方案:出现这个方面的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方案一: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有文化意识。对于本节课教学内容中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知识都应该尽可能进行充分的了解,做到有备无患。比如,这节课讲到了关于“拍照”的语言点,那么教师就应该把相关的文化知识尽自己所能了解透彻,避免出现无法解答学生问题的尴尬场面。

方案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授学生语言点的时候,向学生介绍中国人对于“隐私”的看法,比如:在讲“私”字的时候,可以向学生解释中国人眼里的“私”带有贬义的含义。例如“私心”“私下”。在涉足他人生活领域时,我们认为是互相关心的表现。比如:“你去哪儿?”“你今年多大?”等。另外,中国是农耕文化,在农耕家族里,相互之间非常了解,年龄和收入是不需要隐瞒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人对于“隐私”的看法。同时,也要向学生明确,现在中国人越来越注重隐私权。

方案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在下一堂课上进行一个简单的文化讨论。这是教师遇到无法解答学生问题是,比较明智的一种做法。

利弊分析:当然,每件事物都像硬币一样具有两面性。所以,每一个方案都利弊。

方案一:优点是教师通过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面对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可以很好地解答,避免出现无法解答学生问题的尴尬。也可以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缺点是由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教师的文化储备不可能达到面面俱到。即使在备课过程中已经把课堂中可能会涉及的文化知识已经准备好了,可是学生在课堂提出的问题可能是非预设性的问题,这个时候就超出了老师的自身储备和备课范围。但是,对中国文化知识,作为汉语教师还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多了解,有一个文化敏感度,有一个基本了解后,面对学生突然提到的问题也不会出现解答不出来的尴尬场面了。

方案二:优点是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逐渐解决自身的文化疑惑,打破学生的负面刻板印象。跨文化交际中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又叫作“成见”或“定型观念”,是指对一个群体成员特征的概括性看法。祖晓梅在《跨文化交际》中提道:“刻板印象主要有三种来源:家庭和周围的人、大众传媒、个人的真实经历。”[5]案例中提出问题的这位同学也许是根据以上三种来源中的某种来源得出的结论。然而,面对人们的刻板印象Gudykunst与Kim(2003)指出:“刻板印象本身并不能导致交际的误解或失败,但是如果不准确或负面的刻板印象非常固执,就会让我们对对方的行为产生不准确的预测和误解”[6]。教师通过介绍一些相关知识可以让学生减少对中国的负面刻板印象。另外,从霍尔(Hall,1976)著名的“冰山”理论来描述文化可以看出,文化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从这个图可以看出隐形文化包括:价值观、信仰、世界观、态度等。[7]

而隐形文化因素体现在显性的文化因素中,人们的语言、行为、文化、建筑、仪式等表层文化体现了深层次的价值观、信仰和人生观。关于“隐私”的观念实际上是价值观,也就是隐性文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介绍一些文化知识,可以将隐性文化体现在显性文化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的深层文化,真正了解中国人。但是,这一方案的缺点是:对老师的要求较高,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有这样的意识。另外对外汉语主要还是语言课,教师如果把握不好比例的话,很容易把语言课上成文化课。同时,如果学生汉语水平较低的话,文化敏感度可能不够高,并不太能理解显性文化中体现的隐形文化,高年级水平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方案三:优点是可以让学生主动去了解中国文化,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可以对中国文化更加了解。缺点是由于这一方法的自主性比较强,没有老师的监督和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可能不会自主去了解中国文化。

二、关于对外汉语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

除了案例中的跨文交际外,对外汉语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第一是历史类。比如我在韩国任教的过程中介绍关于端午节的时候,学生曾经问道:端午节应该是属于韩国的,等等。第二是社会类。中国社会中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在学生眼中会无限地放大,最终成为一个对外汉语中跨文化交际的问题。

中国有一句俗语是有因必有果。因此,出现以上的问题可能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第一个就是案例中提到的刻板印象;第二个是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的差异;第三个是大众媒体或者教科书上的误导。我在韩国教学中发现学生所使用的教科书中关于文化的介绍没有与时俱进,这样会造成对中国文化的误解。

三、对外汉语中跨文化交际的建议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或者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尤其是在海外任教的教师。那么,如果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首先,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增强跨文化意识。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异同。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人民性格。对外汉语教师要明确这一点,要充分了解不同的文化,认识到不同国家跟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预设出学生可能会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

其次,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这个文化素养包括很多方面,这里我主要提到的是对文化知识的了解。正如文中介绍的案例,这位汉语教师正是因为自身的中华文化知识储备不够,最终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因此,作为一个对外汉语教师,不仅仅要在语言教学上下功夫,还要兼顾对文化知识的了解,才能面对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作为完美的回答。

最后,在跨文化交际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很尖锐。这个时候,汉语教师要摆正心态,客观引导学生。对外汉语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态,要能接受不同的文化,消除刻板印象和偏见。另外,面对学生提出的尖锐问题要做好心理准备和应对能力。不要严厉指责学生又或者是在课堂用大量的时间和学生争辩某个问题,这样不但没有达到教师想要的效果,还引起学生的反感,阻碍了以后的教学。因此,汉语教师要摆正心态,通过客观的事实来引导学生。

四、总结

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的关系。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注重语言教学而忽视了跨文化的问题会对语言教学产生影响。作为一名对外汉语老师应该注重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才能使汉语教学更加顺利地进行。

猜你喜欢

刻板跨文化汉语
学汉语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中性自由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