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土流失治理中林业技术措施的应用探讨
——以辽西丘陵水土流失林业治理为例

2021-03-22郭廷花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辽西防护林水流

郭廷花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华隆自然保护站,甘肃 武威 733200)

辽西丘陵河流众多,土地受到地表水的侵蚀,其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严重,在夜以继日的治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已经总结了许多先进的技术经验,成效显著。但随着国家对生态保护和资源环境要求的提高,现阶段的综合治理力度仍需进一步增强,以适应现阶段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要求。林业技术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1 辽西丘陵环境及发展策略

1.1 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辽西丘陵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主要位于辽宁省西部,该地区丘陵起伏,由于众多河流的切割,形成了地形破碎的特点,总面积约6166平方千米。

辽西丘陵属于半干旱性大陆气候,降水差异较大,春旱现象严重,夏季在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作用下,呈现太平洋海洋气候的特色,湿气较重,较易形成多降水的气候特点。

1.2 可持续发展策略

针对辽西丘陵地区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环境特点,考虑将自然-经济-社会三者统一起来将会为辽西丘陵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只有将现代化林业技术广泛应用到实际的治理工作中,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该举措意义重大。

2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2.1 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的原因可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地理因素两大类。具体阐述如下。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对森林资源不加保护而乱砍滥伐,在森林资源重置方面的工作也没有落实到位。从而造成一种极其恶劣的现象——森林树木的增长速度和人类砍伐速度严重脱节,造成森林植被数量越来越少,进而水土保持能力大大降低;其次,化学药品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对树木造成危害,在进行森林生物治理工作时,使用化学农药的治理占比较重。一般与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结合进行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但不当使用农药产品和化学肥料以及单一形式或混合形式的农药产品和化肥都会造成治理的不对口性和工作效率的降低,进而对树木的正常生长起到副作用,降低林业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功效。

自然地理因素:辽西丘陵地区主要以丘陵岗地为主,其中还包含有平原、低山和阶梯地貌的组合形式。夏季降水较多,岩石风化较为严重,是坡面沟谷和侵蚀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带。所以发生不均匀降水时,地表极易出现裸露现象,在土层水土保持能力降低时就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生态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也相继发生。辽西低山丘陵状况见图1。

图1 辽西低山丘陵

2.2 水土流失的危害

总结而言,水土流失的危害涉及生态、人身安全、社会、经济四大方面。并且对这四方面的危害会构成一个循环,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结构被破坏,进而对农业造成极大损失,农民增收减少,经济损失增大,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无法得以实现,从而造成人民的幸福指数降低。

3 林业治理水土流失的作用及措施

3.1 林业治理水土流失的作用

3.1.1 地表水源调节作用

林木具有阻挡雨水冲刷和抵抗风力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在林业技术措施的作用下,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发生强降雨或者地表水没有通道可以顺利排出时,大量的树木就可以通过其根的吸收和疏导作用,将地表水引入地下,避免地表水在地表面长期存留将树木和其他生物处于浸泡中,树木处于无氧呼吸状态极易失去生命力,而对于新生幼苗和矮生灌木、地表爬行类生物的生存也构成极大的威胁。为了降低上述情况发生的概率,大量的植树造林可以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对土壤的保持也大有裨益。

3.1.2 减少土壤侵蚀现象

辽西丘陵本身就因为风化与人类活动迹象导致土质较差,如果土壤再被侵蚀,那将会是雪上加霜。所以当出现较强的风力侵蚀和降水时,牧草植物就会比根系庞大且扎根能力更强的灌木与乔木稍逊一筹。所以,如果想要保证林业技术措施对木土流失治理作用,势必要适当增加林内大型树木(灌木和乔木)的数量,在具备强大的扎根能力和对土壤的凝结作用的基础上,再加之有效的林业技术手段将会对土壤侵蚀现象的解决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

3.1.3 起到气候调节的作用

气候不是静止的,是受人为因素影响的,因此,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注入林业技术的应用将会对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助力。也就是说,在种植树木之后,林内的有效蒸发量是远远大于之前无林业的区域的,所以周围的空气湿度就会提升,空气湿度影响大气温度,气温的调节会使林内及周边区域的水量蒸发降低,既对降雨量产生影响,又可以预防农作物水分过度蒸发,从而保障了其正常生长。

3.1.4 有效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系统

林业对水资源的保护是通过根系对地表水的吸收实现的,在树木生长过程中,水的地位不言而喻。树木根系不断吸收水分才可以保证根系继续深入土壤并且将自己的根系和侧根扩大,这样就可以将水土保持的覆盖范围增大,保护周围土壤。这样也可以保证区域小型生态系统的建设,当一个一个的小型生态系统建设完毕时,大的生态网也就顺利完成了,从而保障了整个辽西丘陵的生态系统。

3.2 水土流失中林业技术治理措施

经过上述分析,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森林覆盖率降低引起的。当植被覆盖率降低时,土壤的浅层受到破坏,在没有保护壳的情况下被水流或风力侵蚀,水土无法保持,营养大量损失。在冲刷作用下,深层地表露出,如果此时没有得到保护和治理,地表就会再次被冲刷和腐蚀,周而复始,土壤质量严重下降、水土流失愈加严重,后期治理难度系数急剧增加。通常使用的林业治理技术如下。

3.2.1 建造河堤和河岸防护林

水流速度越快对松软土质的携带作用越强,冲刷力度越大。通过在河堤和河岸建造防护林,增加该处植被覆盖率,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水流流速,当出现大面积降雨或突发性暴雨时,河堤和河岸防护林就可以有效阻止水流冲击河岸,起到护地护坝的功效。相关规范标准规定,防护林的有效宽度应保持在10m。

3.2.2 建造水流调节林

水流调节林,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林业对原来的水流流量、速度或者方向进行调整,实现最大化的土壤保护和最小化的水土流失。现阶段的水流调节林主要是建造在坡地处,最佳的布置位置为坡地中心处,因为坡地中心处是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方,坡地中央位置高,水流速度快、难以保存水分,因此将水流调节林布置在坡地中央可以合理分配水流量并且降低流出坡地的速度,使雨水充分下渗而不至于完全通过地表径流流出。所以从以上叙述可以得出结论,水流调节林的主要功效就是吸水,吸水作用相继产生后续的分配流量和降低水流速的作用,通常种植的树木为复合林,效果更为明显,作用也更为积极。

3.2.3 建造沟边防护林和沟头林

沟边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对经过水流调节林之后的水量进行拦截,尤其在丘陵地带作用更加明显,可以极大程度上起到沟壑地带水土流失治理的作用,从而为沟壑坍塌降低可能性;沟头林是为了防治沟头处的土壤侵蚀,因为沟头处极易产生积水,所以可以根据该特性种植一些耐涝品种的树木,因地制宜,具体地点具体分析。

3.2.4 建造沟底防蚀林

沟底防蚀林是在水流进入河道极为重要的一道防护措施,该地建造防护林可以有效阻挡地表径流的水流携带泥沙进入河道内,造成河道堆积,影响使用效果,严重的会造成水流倒灌,进一步危害土壤(或者农田、农林)。该地区适宜的树木品种是柳树。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该防护林应该终止在流量低的区域,具体间距可以参照棵与棵之间的间距为0.5m左右,该距离原则上来说是最佳间距比。

3.3 “3S技术”的使用

在上述的具体林业技术措施之后,“3S技术”在林业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新颖性是现阶段的重点。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结合起来使用可以为水土流失的阶段治理和监测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这与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三者结合起来使用的治理措施有异曲同工之妙,优越性尽显。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3S技术”具体的应用范围和具体作用与影响。

遥感技术可对接收到的地表土地数据进行扫描、接收与处理,能为地表的水土流失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且能在三维空间与时间上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该技术应用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遥感技术具有远距离传输的功能,不仅在数据的精确度与准确度方面有所提高,还可进一步节约人力物力,减少资源的消耗。除此之外遥感技术还可以发挥动态监控的优势,其可以根据卫星拍摄的影片进行综合分析,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计划。该技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定位和导航,从而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动态三维位置;地理信息技术在水土涵养方面的主要特点为采集、整理、输出所取据点(荒漠化防治点)的地理信息数据,并将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技术工作者;地理信息技术还能对给定的地理模型进行实时的动态分析,进而能分析预判监控地点的各项地理指标,为水土防治工作者在治理问题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指导,便于工作者做出推断与决策,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整理采集到的各项数据,给人们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便于人们制定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案。

由此可知,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尤其是国家重难点治理项目中,优越性极大。所以,开发创新型林业技术应用在水土流失治理中能够起到巨大作用。技术创新可以带来新型应用措施的同时,对现代经济、社会和人类发展也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4 结束语

大力使用现代科学林业技术,及时提出科学合理的水土流失林业治理方案,从预案制定、防护、后期处理都有完整的解决方案,理论联系实际将会使水土流失现象得到缓解,使治理效果不断提升。对于促进农业经济水平的稳步增长、人民生活幸福感的稳定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辽西防护林水流
主编推介:《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研究》
我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
春水流
辽西地区葡萄园作业历
花空烟水流
在辽西遇上一场雨
伊州歌
诡异的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