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时代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智慧监管平台系统*

2021-03-22丁喜莲乔庆伟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国土监管空间

唐 伟,王 英,梁 东,丁喜莲,乔庆伟

(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 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013)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所作出的国家顶层设计与重大决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事关全国人民的福祉、关乎民族的未来;目前我国已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逐步深入人心,构建起完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国家生态安全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政策指引与理论支撑。

近年来,随着人类以征服者姿态采用原始、暴力征服自然的思想的彻底改变,以牺牲自然环境换取非良性发展的方式得到根本扭转,生态保护与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常态,特别是我们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开展的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布局与工作,使生态保护修复取得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与提升,实施的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重大工程、项目等已基本遏制了我国生态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如“三北”、长江等生态工程建设实现森林资源总量快速增长,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退牧(耕)还草等工程逐步恢复并改善了草原生态系统质量与功能,京津风沙源、石漠化等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工程逐步改善了空间区域水土资源条件、持续减少荒(石)漠化、沙化面积,退耕还湿、退田(圩)还湖、生态补水等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改善了河湖、湿地生态状况,沿海防护林、岸线整治修复、海岛保护与海湾综合整治等改善了近岸海域和局部海域生态环境,基本稳定住自然生态系统属性,其生态服务功能正逐步增强,基本构筑起国家生态安全网络屏障体系;成绩斐然的同时,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总体较为脆弱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生态系统服务质量不高、生态保护压力较大、生态修复系统性不足、多元化投入机制尚缺、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依然在一定区域、未来一段时间内存在,其中健全生态保护修复科技服务平台势在必行,以平台支撑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调查、监测、评估、预警、辅助决策等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监督实施体系,共享行业与部门间信息、形成生态保护修复的合力,以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优美环境的诉求。

以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总领,探究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智慧监管平台系统(以下简称“监管平台系统”),是提升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所有活动全周期管理效能和履行统一行使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重要载体与服务平台,也是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者的重要课题。

1 构建监管平台系统的时代属性

现阶段是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起始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奋斗的最终目标,其中的现代化必然是全面的现代化,包括国家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相契合,充分发挥、体现信息化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中的重要作用,不管提升信息智慧型生态修复的现代化水平,充分结合并运用新一代信息科学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AI、5G、遥感、无人机、移动端等,用信息科技服务平台系统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健全服务体系,走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1.1 是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监督实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中的要求,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的相关专项规划,在方案编制、成果审查过程中须与本级及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同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监督实施体系中[1],监管平台系统作为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建立健全“五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实施监督体制机制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生态修复目标和任务的监督手段。

1.2 是切实落实《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有效途径

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与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并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双重规划》),描绘出2035年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宏伟蓝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基础,要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必须科学、全面、准确掌握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实施进度,监管平台系统能及时跟踪监测、综合评价、动态监督与有效反馈进程中的问题,促进形成绿色健康可持续的“齐抓共管”长效机制,科学助力《双重规划》以及各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全面有效实施。

1.3 是有效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现实载体

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体现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构建监管平台系统、用数据管理并支撑决策、推动资源整合共享,利用平台系统开展各类监测评价评估并及时反馈,促进政府职能的适时转变,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智慧生态建设的根本保障,监管平台系统汇合自然资源“一张图”是自然资源信息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数字中国的自然数据支撑,系统接入政务服务平台,形成一致的信息化应用合力机制[2],推动国家空间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进程,助力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落地生根。

1.4 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自然优美环境诉求的科技保障

新时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程度和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诉愿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强烈和迫切,用生态文明思想引领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然比以往任何时期更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向往和诉求,监管平台系统是生态文明建设最终形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和谐共生、永续发展”的科技信息支撑[3],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活动管理与服务的本质特征,也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集中体现,助力生态产品及其价值逐步转化成人民群众易获得、可感知的日常品,用科技保障“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逐步实现。

1.5 是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的技术支撑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一项包含多学科、多行业、多部门的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工程,涉及土地综合整治、矿山生态治理与修复、湿地和森林保护与修复、海洋海岛海岸带生态保护与修复等,而国家机构改革赋予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以下简称“两统一”职责)”职能,监管平台系统能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各项活动与“两统一”职责真正有机结合,实现部门协同、行业融合、政务互联互通的监督监管合力,共同为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大计的进程提供信息化的技术支撑。

2 监管平台系统构建总体思路

任何事物都有其独有的禀赋与特性,且有其显著的运转、演替、变换规律,探究构建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多层次的监管平台系统,需掌握其服务对象——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特点,并分析开展此项工作的难点与瓶颈。新时代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各项活动已经转换到全覆盖、全方位、全要素的发展阶段,对其修复对象与目标的要求也更加整体多元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更加系统化,生态修复的手段更加复杂化与综合化[4],同时需要多行业、多部门共同推进、形成合力。

面对以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特性,及空间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国土空间信息数据类型多样整合难度大、已有信息平台系统业务融合度单一、专业行业信息关联动态监管不足和信息化与业务管理整体水平低的现实情况,构建新时代智慧监管平台系统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资源生命共同体”理念贯穿其中,以全面提升区域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屏障、提高自然生态系统服务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与绿色健康永续利用为总体目标,坚持创新引领与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相契合[5],梳理、整合、利用现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信息化平台基础,以国家标准规范、制度体系、信息安全、运维服务为保障,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数据、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自然资源调查实时监测数据为基石[6],新一代科学技术信息为手段,建立起覆盖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全业务领域及综合分析评价辅助决策等功能完备的智慧监管平台系统,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3 监管平台系统总体框架与功能

监管平台系统是服务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全业务链,为避免“烟囱式”管理、各自独立、服务类型单一等问题[7],平台应以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为支撑,采用数据云技术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统一数据源与分析评价接口,按工作实际所需分配各类数据信息资源,形成监测监督工作合力,促进生态修复各项工作依规有序进行。

3.1 监管平台系统总体框架

依据上述构建思路,监管平台系统应基于SOA信息系统架构,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及创新引领原则基础上,综合考虑可伸缩搭建性、可用易用性、智能化设计、安全稳定性、兼容性、灵活性等性能,构建起总体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平台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业务层等五层的分布式应用体系,横向上形成涵盖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全覆盖、全周期管理,纵向上形成部、省、市、县四级贯通的信息化应用体系[5,8-10],主要功能涵盖“一张图”管理、项目综合管理、资金监管、项目监管、建设单位监管、动态监测、生态保护补偿分析、知识库管理和系统管理等的“五层四级多用”系统平台(图1),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监管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撑和服务。

对所有胃部疾病患者实施口服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超声造影检查后发现,属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间质瘤、胃癌、胃下垂以及胃息肉患者例数分别为11例、61例、1例、9例、5例以及3例。对患者实施病理检查后发现,属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间质瘤、胃癌、胃下垂以及胃息肉患者例数分别为9例、57例、1例、8例、5例以及3例。同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表现出的诊断符合率显著,最终结果为92.22%,具体见表。

图1 新时代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五层四级多用”智慧监管平台示意图

3.1.1 五层构成

(1)基础设施层:以新一代信息及衍射技术构成,满足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全部业务及全周期管理需求,主要包含以通信、新技术与算力为主的信息基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主的融合基础,及以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为主的创新基础,可依实际需要扩展完善。

(2)数据资源层:以“自然资源云”为主要核心,对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存储、更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相关数据,如《双重规划》、生态修复“十四五”规划、各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及数据库、生态修复项目库等,给平台系统提供数据支撑。

(3)平台服务层:用来存储平台信息系统的协议架构、缓存服务、云计算及功能服务的软件平台,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数据提取与运算、综合分析与评价、项目监督与评价等全业务、全周期提供科学支持。

(4)应用服务层:面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全业务、全周期应用管理,提供包括数据服务、应用服务、专题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四种类型的服务,实现“一张图”管理、项目综合管理、资金监管、项目监管、建设单位监管、动态监测、生态保护补偿分析、知识库管理和系统管理等模块功能,满足业务信息化管理及动态监测支撑。

(5)用户业务层:以数据安全传输协议为基础,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业务涉及的政府部门、社会企业、科研机构及普通群众提供专业化或个性化的服务,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信息反馈、辅助决策等多项功能的可视化服务,形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工作合力。

3.1.2 四级构成

监管平台系统是服务于全国国土范围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部级平台系统侧重于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及跨省域范围的生态修复项目,构建全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一张图”,同时负责监督监测所有省市县生态修复项目;省级平台系统侧重于本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确定的安全格局的落实,国家确定的重大工程实施,国家和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生态修复工程或项目的实施监管,指导、监督、监测本省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市级平台系统侧重于承上启下,省部规划、工程的安排落实及县级项目的指导与监督,并做好年度动态监测与信息反馈;县级平台系统具体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全业务链的动态监管,项目立项、实施管理、竣工验收、后期管护、效果评价等的精细化、精准化管理。

3.2 监管平台系统主要功能

表1 监管平台系统具体功能表

4 监管平台系统应用延伸

通过集成“天上看、空中拍、地上查、网上管”等一体化手段,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全业务链、全生命周期进行监管,对地观测、GPS定位、5G、遥感解译等技术综合运用[11],实现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的监督管理方式[12],与监管平台系统互为补充、相互印证,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活动监督监管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监管平台系统的应用延伸。

4.1 空地移动监管系统

随着多星天地一体化业务服务阶段的逐步实现,“高分专项”通过布局遥感化、产品化、业务化、生态化明确了由科技到产业的发展路径,实现由“星多用少”向打开应用局面、扩大应用规模的创新跨越[13],加之无人机多源遥感数据获取、融合、分析和提取等综合平台的运用[14],结合土地卫片执法行动,共同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业务提供全天候、多方位、全空间的空地移动监管系统,与监管平台系统形成数据共享和资源共用,合力辅助全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整体推进,为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提供技术支撑。

4.2 地面移动监管系统

以全新应用载体,如手机、笔记本、平板、工作站、观测站等智能化终端,构建基于监管平台系统的地面移动监管系统,应用5G、自然资源云、AI、Web页面解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将地面移动监管系统与监管平台系统、空地移动监管系统进行即时联动,实现数据即时传输,反馈、沟通畅通,扩展监督监管渠道的同时,实现全时段、全周期的地面移动监管新模式。

4.3 公众参与监管系统

公众参与是实现“空间正义”公平和公正分配[15]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实现国家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和“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途径,构建基于监管平台系统的公众参与监管系统,实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数据共享、信息交互和意见与需求反馈,并将相关信息转化为可视、易懂、便捷的大众信息,一方面实现政府与公众的良好信息互动,便于了解民之所想、民之所需,以此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和良好生态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依据公众反馈结果,及时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做出调整,最后可针对生态修复全生命周期出现的问题,公众可随时在线提意见或建议并进行有效反馈[16],及时、便捷服务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活动的全周期。

5 结束语

新时代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智慧监管平台系统,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一张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监督实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进国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程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对构建监管平台系统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从五个方面阐述了监管平台系统的时代属性,结论表明,信息科技助力实现平台系统的建设是中国特色与中国智慧的有机结合,是全球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中国方案;(2)建立了“五层四级多用”新时代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智慧监管平台系统,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全周期信息化规划管理,并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与信息反馈,实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精细化、精准化管理;(3)提出了辅助监管平台系统的空地移动监管系统、地面移动监管系统和公众参与监管系统,形成“天上看、空中拍、地上查、平台管”的整体监督监管合力,为构筑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强力支撑。

监管平台系统的构建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与不断实践的庞大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多部门的通力合作,也要多行业的相互融合,通过在不断的实践中改进、完善与提高来形成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业务工作的提升与发展。同时,监管平台系统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如生态产品价值的共享与补偿如何在平台系统中体现、平台系统的标准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新技术新手段在平台系统的更新应用、项目实施预警与信息反馈和辅助决策的联动机制等,都需要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持续探索。

猜你喜欢

国土监管空间
探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国土空间规划的法理和机理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监管交通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