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人机交互未来发展趋势探讨
2021-03-22滕支强范亮亮
陆 鑫,滕支强,范亮亮
(南京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1 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
1.1 图形界面交互
图形界面交互这一理念最早于1973年出现,为图形交互指出了发展方向。电脑被看做一个桌面,系统各种程序被看做系统工具,文档则被看做电子纸张。将生活中的实际事物转换为虚拟的事物,利用计算机将抽象内容具象化,比如,我们在进行文档归类时,可以把同一类的文档放到同一文件夹下;删除文件时,直接拖拽到回收站,就好比现实生活丢垃圾一样。比尔盖茨就是受到这一理念的启发,研发出了Windows系统。
1.2 手势识别
手势识别借助计算机识别和感知技术,实现了人机交互。计算机识别人们做出的手势动作,这样人们即便没有接触设备,根据对应手势便可以完成设备的互动。手势识别的出现,表明人们已经尝试如何脱离鼠标、键盘、屏幕等,开始搭建计算机和人类交流的新渠道。手势识别从最初的对人类手部动作、肘部动作捕捉人们运动轨迹实现人机交互,到发展成为对人们的姿态、行为、面部表情等方面的识别,人机交互从以往的系统核心,朝着用户核心转换[1],如图1所示。
1.3 语音交互
最早的语音交互是人们建立的语音应答系统,用户拨打电话,无法得到应答时,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语音信息。最早的语音交互,不仅应用范围非常窄,而且比较生硬呆板,难以解决实际的问题。现阶段,SIRI、小爱同学等移动端的语音交互APP的出现,实现了AI技术和人们的语音互动,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1.4 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则包含了众多的领域,比如,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认知科学、医学等多个领域,大脑和外部环境监理交流和控制渠道,大脑和计算机连接之后,接受大脑信号传输,识别人们的脑信号,从而控制外部设备[2]。
2 人机交互的现状和不足
语音交互方式可以让人们摆脱双手,出现之后,深受人们的好评。语音交互有着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的优点,但也有着不足,比如,输入方式方面,无法输入过多的内容以及持续输入,只能实现简单的语音交互。语音交互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果深处嘈杂的外部环境,识别语音的难度较大,容易出现识别错误的情况。
图1 人机交互系统
手势识别可以让人们在不佩戴设备的情况下,实现与系统的交互,将其和语音识别结合起来,可以带来很好地交互体验[3]。但是无法成为主流交互的原因在于:没有外界物品的支撑,人们的双手很难长时间浮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手势习惯,无法在办公、室外等公共场所实现手势交互;缺少反馈机制,人们使用手机触屏可以得到反馈,知道触屏到了屏幕,手势识别则缺乏反馈体验,不知道是否已经触发了操作指令。
脑机接口的交互方式,在很多领域得到很好地因公,比如对于恢复感知、运动以及机器人替身等领域应用比较常见。但是用户的接受程度以及设备的普及率有待提升。
3 人机交互的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交互方式各有不足,多种交互方式相互结合,发挥各自的长处,弥补各自的不足。多感官融合的方式,也就是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环境、动作行为等方式,计算机系统模拟人们社交的方式,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人机交互的需要。由于情境感知有着自动化、实时性、个性化的特点,可以自动地计算和获取用户需求,从而提供相应的服务内容。以物联网为基础,打造多模态交互网络的方式,整合现有的人机交互方式,通过对用户情境的感知,选择最为自然的交互方式,满足用户的交互需求,从而让不同来源的智能产品,像一台机器或者一个人一样,为用户提供服务。基于此,笔者认为,未来人机交互的发展将朝着如下方向:
首先,整体性发展。将不同的智能设备设置同样的生态系统,让多个设备像一个设备一样,服务用户。物联网多模态交互网络环境下,智能设备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不再是单独为战,而是设备之间进行信息的共享,不用对信息进行重复的计算和推送,就好比一个用户的账号,可以在多个设备上登录使用,一条信息不会多次推送。利用物联网的多模态交互网络,提升智能设备的统一性和整体性,设备和系统的利用效率更高,也更加地安全。
其次,感知性。未来智能设备可以有效地感知用户所处的情境,这样用户可以不用输入信息,系统自动感知和执行,满足用户的需求。可以利用类似传感器的设备,感知用户所处的情境,收集相关信息,分析用户的下一步行为,从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利用智能设备的感知功能,感知用户的情境,分析之后做出调整变化,将最合理、最有效地信息推送给用户,或者是执行某种决策,更好地服务用户。情境感知将外界的用户、系统状态、情境环境等有机地集合起来。一个完整的智能设备,可以自动感知用户所处的情境,并作出正确地判断[4]。
最后,去屏幕化。去屏幕化是指摆脱屏幕的限制,周围的环境则是屏幕。最好的交互模式应该是自然无形的,对于用户而言,没有界面就是最好的用户界面。将屏幕操作的功能去除,将用户拿取和放下耳机这一动作指令和蓝牙自动断连功能关联,这微小的改动,让功能更加人性化。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的模式不断增多。从最初的文字界面交互、语音交互、手势交互、脑机接口等交互模式,逐渐变为多种交互模式融合的情况。现阶段,主流的人际交互模式是文字界面交互和手势交互,语音交互和脑机接口的应用领域则相对偏窄,利用率偏低。不同的人机交互模式有着不同的优缺点,需要进一步地发展和优化。未来人机交互则重点放到减少用户操作方面,从以往被动接受用户操作指令,到主动感知用户操作需求。多模态交互模式,通过系统感知,感知用户所处的情境,经过数据分析,做出相应地判断,减少用户的操作。万物智联时代的到来,让这种感知执行的模式,变得更加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