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
2021-03-22路伟
路伟
摘要:在小学阶段,“生命”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思想。通过对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和人生经历,进一步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在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对生命产生了更深的感情。小学科学中含有许多有意思的科学知识,而将其与生活教学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并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探究和科学精神。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
一、实施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等客观因素,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还未成熟,小学科学的生活化教学,是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掌握与理解科学知识技能,感受科学的趣味及魅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主动探索科学知识,利用有趣的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探究素养。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了自然科学中各个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应高度关注科学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领悟科学的奥秘,培养科学意识。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已经逐渐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性逻辑思维,且具备具体性特点,需要在具体的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感性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二、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抽象,与生活实际比较疏远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学目标及教学计划的设计往往都指向于知识技能,而这些内容大多比较抽象;课堂教学方式又比较枯燥、单一,学生很难产生学习热情,甚至会令他们的积极性降低,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或者,即便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教師所讲的内容,但对其中的思想内涵及意义了解还不够深入,很难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科学问题。比如教师引导学生收集一些与科学相关的材料时,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类,并在分类过程中记录下这些材料的用途、应用性。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说出生活中常见物品包含哪些组成材料,这就显示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效果还不够理想,直接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从教师经验出发,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及认知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此导致了教学内容脱离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与学生的整体能力不符,学生不懂得怎样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更不要说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解决。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教材中生活元素的提炼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更加关注知识的形成及发展过程,而学生在整个学习中,通过切实的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地了解到知识的形成与变化过程,从而点燃起对知识的探究热情。小学科学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且与儿童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为此,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的研究,并结合对学生生活经验的了解,深挖出教材中与生活相关的要素,借助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提升科学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开展教育的目的在于服务生活。所以教师需要结合教材本身引导学生回归生活,通过具体的活动内容,搭建起与现实生活结合的桥梁,让科学落叶归根。
如,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科学案例,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实践应用性,比如摩擦生电,将气球放在头上摩擦一下就能够被吸住,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知识与生活完美的契合,让科学找到了升华的方向。
(二)利用生活化材料开展实验教学
科学实验教学是验证每一个知识点的重要基础,在小学科学开展生活化教学,还要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动手和体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究意识。小学科学开展实验教学,能够实现对科学概念教学的诠释,将实验教学和生活中的实验材料融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如在《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节的学习中,首先教师将课前已经准备好的白糖放入开水中,然后让一位学生分别品尝一下糖水没有摇匀和摇匀后的味道,由此引入均匀的概念;再如,“声音的产生”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将常见的生活物品作为教具引入课堂,如敲打桌子、文具盒、门窗等,充分激发起学生对声音的探究兴趣,并鼓励学生参与到声音的探究过程中来。利用这样方式诠释科学知识,形象展现知识形成的具体过程,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来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科学、理解科学、掌握科学,并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从很大程度上能够调动起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开展生活化的课外教学活动
想要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合理的教学场所也十分重要,教学不应该只是在教室,还应该在自然界中,所以教师应带领学生到自然界中进行实践,为学生创建更多发现科学、探索科学的机会。与此同时,课外实践活动也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需求,更易于激发他们的兴趣。
例如,在开展《动物》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公园,观察蚂蚁、蜗牛、蝴蝶、麻雀、蟋蟀、燕子等小动物,使学生切实地领悟这些小动物的生存环境及生活习性,获得更多的动物知识。如当学生找到蜗牛后,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蜗牛生活的环境、温度、觅食习惯;可以用手接触蜗牛,体验一下蜗牛的反应如何。此外,学生还可以在课后饲养蜗牛,通过每天观察,记录下蜗牛的生活轨迹、进食习惯等,培养学生热爱观察、探索学习好习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枯燥,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做好课上与课下的有机衔接。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巩固学生知识技能的有效方式,因此在作业布置中也应注重突出生活性,这样更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以“食品包装上的信息”这节课为例。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食品包装袋非常熟悉,但很少会关注包装上的信息,而这一节的内容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食品包装袋,通过包装袋上的内容激发对食物健康性的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布置课后作业环节,可让学生在超市购物中认真观察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如食品名称、配料、如何存放、保质期等,并指导学生学会看添加剂,了解添加剂在食品口感、保质期延长中的重要性,懂得食品中加入过多的添加剂是不健康的。
结语
小学科学教学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等特点,与学生开朗、活泼、好动、好奇心重等特性相符,生活化教学建立课堂学习内容与儿童生活两者之间的关联性,通过观察、体验、探究,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促使他们探索生活、探索科学,运用自己所学去创造生活,为良好科学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邝泽林.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五).[出版者不详],2021:561-563.DOI:10.26914/c.
[2]赵勇.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五).[出版者不详],2021:613-615.DOI:10.2691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