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医学与艺术的联系

2021-03-21谭晓玲张湘燕

艺术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联系医学艺术

谭晓玲 张湘燕

摘要:医学与艺术是人文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二者致力于呵护人类的生命。医学通过改善人体的生理状况保持健康,艺术则通过激发人的内在意识,反作用于人體健康。文章探究医学与艺术的联系,期望引起医务工作者对医学与艺术交叉应用的重视,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医学;艺术;联系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2-0-03

医学是关于人与治疗的艺术。医者不仅凭借医学知识帮助患者攻克疾病挽回生命,还能以医为业,赚钱养家。医学是医者的手艺,医学与艺术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1]。普通医者随着行医生涯的渐长,必然会为更好地服务患者,在提升医技水平的同时学习关于人的学科,成为造诣颇深的医学大师。医者的成长过程就是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医学修养、救赎自我的过程,体现了医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2]。明确医学与艺术的联系,让艺术融入担任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守护神”——医者的培养中,在医疗行业中运用美的思想、完善的人格去尊重人、关爱人,将会锦上添花,尽善尽美。

1 医学的艺术

医学是关于人的学科,人是复杂多变具有灵性的高级动物,病情也各不相同,需要与艺术的独特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医学与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交融与共振,需要探讨医学的人文属性与艺术表现,实现更好的交叉应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让医者不仅需要使用医学知识看病,还要结合人文科学知识为部分心理疾病患者诊断病情,使患者获得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整个治疗过程就是最特别的艺术。由此可见,医学是具有人文属性的,需要医者具有人性的温度,在问诊过程中学会与不同病人及家属打交道的艺术。

医学的人文属性中,艺术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医学的对象是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患有相同的疾病,治疗方案也可能不同,这与艺术追求个性、创新的特征吻合。医学与艺术结合的关键在于要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患者,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也要注意不同的问诊方式和语言。然而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医者诊断病情过多依赖医疗器械,削弱了患者的独特性和医学的艺术性,使医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失衡,并存在丧失人性化治疗的倾向,产生非必要的医患纠纷。对此,越来越多的医者认识到,医学的科学化与技术化离不开医学的人文性与艺术性。

医治的对象不仅是疾病,更是人,医学本身就是一项对人的艺术。大到脊柱矫正、手术螺钉放置的位置、躯干的放平,小到伤口的包扎、胶带的绑法、皮肤的缝合,均显示出外科手术的操作深受艺术审美的影响。尽管生理学、病理学有评判正确与否的基本标准,然而外科大师熟练的包扎手艺和精湛的操作手法早已超过普通标准,达到疾病治疗的内外和谐,给病患带来视觉上和身体上美的享受。节奏精准、配合默契的缝合具有完美的治疗效果。同样,资深医者在“望、闻、问、切”处理疾病的过程中,对病人关切,快速诊断病情,得出治疗要点,不仅体现了高超的医术,还向患者展示了整洁得体的穿着、幽默风趣的谈吐、循循善诱的问诊方式和美观大方的病历记录。患者在医治过程中通过医者的这些表现感受到视觉美和产生愉悦的心情,即医患双方共同创造美好艺术。

2 艺术的医学

1930年,来自美国的精神病医生南姆伯格倡导艺术疗法。艺术治疗是一门集艺术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于一体的新兴学科,主要以自发性或他发性的方式开展艺术活动,协助患者校准心理偏差、减轻情感痛苦,达到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今天,艺术治疗是利用回避人类语言机制,将潜意识投射到艺术成果中,深挖患者的心理活动,据此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达到康复效果的过程[3]。在医疗实践中,许多临床医生将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课程加入心理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中,结合艺术本身的特性产生了音乐、舞蹈、绘画疗法,让部分患者将潜在的压抑情绪和内心深层次的冲突以及不安通过艺术释放出来,以愉悦的心情唤醒机体的潜能,促进身心健康。艺术疗法为生活在快节奏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改善心理问题提供了经济、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创新性疗法,是社会的福音。

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每天被大量信息轰炸,为了生存产生较大心理压力,因此宁静、亲切、简单的室内环境往往可使人们的内心世界获得片刻的安宁。中国画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形态与色彩,大胆取舍概括、夸张变形,力求写意,且山水中国画囊括祖国的大好河山,让观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博大、安静、壮观的景象。从古至今,山水中国画面向世人,始终保持着简单、含蓄、恬静的形象,这正是画家和大部分传统中国人的内心写照。

若将山水中国画应用于病房设计,可给病人带来亲切温馨的感觉,让患者安心、放心地接受治疗,对疾病的疗愈有锦上添花的作用。病区通道可以借鉴休闲场所温馨的布置和妙趣横生的街景进行空间设计,吸引来往人群或候诊的患者及家属驻足,以减轻来到医院的紧张感和压迫感,为其创造一个安抚心灵的遐想空间。认真考虑艺术对医院公共空间设计的作用,对医院和患者双方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医院可以留下属于本院的文化符号,更容易被记住;另一方面,这对于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恢复有种种好处。现实生活中,精神专科医院将艺术装饰纳入患者康复的例子数不胜数,良好的疗愈环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语言,安抚着受伤的心灵。

杭州市儿童医院围绕“新生”的主题,提取杭州西湖第一胜境三潭印月中的元素,融合立体视觉语言创作出“潭潭”这个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并安置于门诊大厅。当患者步入大厅看见潭潭可爱的表情和欢乐的造型时,瞬间感受到迎面而来的温馨美好氛围,这样不仅能体现儿童医院的空间特色,还能够减轻医院带给儿童的恐惧感和压力。候诊区的设计则以十二生肖的动物形象为基础,并借鉴当代艺术中的先进构成手法与色彩表现手法,选用绿色、环保、无害的有机材料制作和呈现,将传统的生肖形象与现代的艺术手法交融,极大地增强了医院的观赏性,活跃了无趣的候诊空间。在候诊时,儿童根据各自的生肖对号入座,在等待的时间里观察醒目亲切、充满童心的艺术装饰,不仅可以继承发扬本土的优秀文化,还能在驻足欣赏的过程中加强视觉知识的训练,而不觉时间流逝。

近年来,许多著名的医学院校已将艺术与人文渗透到医学生的培养中。哈佛大学医学院为使学生变得更富有同情心和具有发散思维,于2015年开始让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兼顾文学、艺术、舞蹈、戏剧等其他科目的学习;耶鲁大学医学院为了提升学生们的观察能力与共情能力,周末安排学生去博物馆观察油画;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为让医学生博闻多识,要求新生完成小说写作、讣闻写作和视觉传媒的学习;波士顿大学医学院为使学生利用艺术文化这个工具获得患者除疾病以外的其他信息,如人类的真善美、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特质与情感,特与艺术学院展开合作,将300件艺术作品用于医学课程和学生互动学习中。将艺术融入医学生的培养中,通过让学生观赏艺术作品、熟悉艺术的相关理论、参加各式各样的艺术活动,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审美修养,加强对真、善、美的理解,从而激发医学生的内生动力[4]。

艺术教育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美商外,还有助于医学生品德、体育等方面的发展。一方面,艺术作品以其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艺术形式作用于人的情感,于无形中熏陶人的心灵,从而厚培精神土壤,提高人文修养;另一方面,无论是艺术欣赏还是艺术技能训练都需要调动眼、耳、口、手等器官,间接锻炼了人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长此以往,这些复杂的活动会让大脑越来越聪明,身体也越来越灵活。在医学生的培养中加入艺术课程,发挥艺术的美育功能,使医学生在繁忙的专业技能学习任务之外得以转换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成为一个文理兼修的复合型人才。艺术不同于纯粹的文字和教学理论,抑或纲常法纪的固定背诵学习,艺术是具有个性的,培养医学生的艺术修养,可以帮助医学生成为一代医学大师,健全其人格,进而回馈社会。

3 医学与艺术的联系

医学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发挥理想、疗愈与创作的作用为目的,达到自然情况下不能达到的状态,是医学与艺术相通的地方。

第一,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人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社会生物体。一方面,情绪可以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另一方面,医学中包含艺术的因素,艺术的本质在于向观者表达情感,激发内生动力。在治疗过程中,要发挥患者渴望健康的心愿对推动恢复进程的积极作用。因此,医者在行医过程中要从细节之处体现人性的温度,不能换位思考体谅病人的医者,如同冷冰冰的治疗机器,没有人性的光辉。医者在提高自己专业水准的同时,可以学习绘画、舞蹈等艺术科目,训练自己理解病人的能力,同时也可将各种艺术形式用于疾病的治療中,调动病人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第二,医者每救治一个病人实际上就是完成了一件伟大、感人的艺术作品。当医者运用所学知识与满满的爱心医治患者之后,对于患者来说,其又可以欢乐地、健康地独立生活了;对于医者来说,其又看到一个不健康的机体在“精心雕琢与修饰”下恢复勃勃生机。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医者会忘记曾经无数个日日夜夜辛苦雕琢的作品,但雕琢过程中的幸福感与成就感是永恒的。当人们沉醉于自己的创造时,会享受艺术的美,忽略过程的艰辛。同样,当医者看到病人恢复健康、活蹦乱跳时,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艺术与医学的一致性在于创作主体带着自己的激情创造自己想要的成果并享受这个过程,为此不辞辛劳不断创造,并安之乐之。

第三,每当医者面对病患,总是想通过自身行为向疾病发起冲锋和挑战,其坚持不懈、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就是艺术的真谛。当病人患肺结核、糖尿病、慢阻肺等疾病时总是显得瘦弱无力,人类被病痛折磨失去生命的活力,毫无美感,美不复存在。在美即将远离人体时,医者留住了它。在为病人解除痛苦的过程中,医者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施展不同的治疗手段展现出求同存异的美。外科大夫确定手术切口位置,选择伤口缝合针距、伤口包扎方式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当他们按照规定仔细地完成手术,呈现完美的手术成果时,也呈现出了医学与艺术融合的美。

第四,医院通过艺术设计提升用户体验,提高了治愈率,也改善了医患关系,获得了患者的信任,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当前,在医学生的培养方案中添加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课程对医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一方面,医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艺术课程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考判断能力;另一方面,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天然存在的真、善、美等美好品德,以无用换有用,不断提高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创新性地培养一专多能的实用型人才,服务社会的发展。

4 结语

医学既是治病救人的科学,又是伟大的生命艺术。医者除了要使用专业的医学知识以外,还要学会应用多种艺术形式为千差万别的病人服务,力求在最短时间内见效,这本身就是最科学最精确的艺术。医学与艺术相互交融,互为助益,医学中包含着艺术,艺术中贯通着医学。因此,医院建设招标时,应事前调研其他医院病人的心理诉求,将有利于病人康复的细节融入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中,并确定设计原则,留有适当发挥的艺术空间,主要以环境的可观性、舒适性、积极、向上性为设计目标,最终发挥艺术对医学的反作用,加快病人的康复速度。

在实践医学中,医者要创造性地引入艺术疗法,如影视疗法、绘画疗法、音乐疗法,千方百计地维护病人健康。医学生应注意内外兼修,既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也要有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学会与病人及家属打交道,保持个人形象,成为新时代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医学与艺术融合的化身。在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中,树立终身学习艺术与医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将医学、伦理、哲学、艺术等多学科紧密结合,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使个人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符合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需要,满足病人多层次的需求,竭尽全力为病人带来良好的就医体验和美的感受。

参考文献:

[1] 尹梅.追寻医学人文教育的生命力[J].中国医学人文,2020,6(12):49-51.

[2] 刘伟.从医学的角度反观艺术,以艺术的角度反观医学[J].艺术·生活,2011(3):30-31.

[3] 张晶昕.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生艺术实践活动模式的研究[J].亚太教育,2016(22):165.

[4] 李扬帆.英国艺术与科学学科之间的互动与发展[J].当代美术家,2019(2):80-83.

作者简介:谭晓玲(1995—),女,重庆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医院管理。

张湘燕(1962—),女,湖南怀化人,硕士,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医院管理。

3540501908211

猜你喜欢

联系医学艺术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纸的艺术
探究经济管理与会计工作的联系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浅谈资产评估与会计的关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