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群视域下五年制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21-03-21冯霞敏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实践教学体系

【摘 要】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游商贸分院以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专业、研学旅行服务与管理专业组成的旅游类专业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五年制高职旅游类专业群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构建了“三能两线一目标”的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开发了“底层共享、中层分列、高层互选”的实践教学模块化课程,并对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实训基地建设、实训资源开发、双师教师培养等提出建议。

【关键词】旅游类专业群;五年制高职;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81-0022-06

【作者简介】冯霞敏,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游商贸分院(江苏无锡,214045)领航建设办公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职业教育、旅游信息化教学。

疫情常态化下,传统旅游行业迅速转型。在出入境游、跨省游受限的背景下,旅游业基于经济内循环模式呈现出更为多元、跨界、融合、创新发展的态势,“旅游+”的新业态不断涌现,研学游、乡村游、红色游等成为目前旅游市场的主流产品。随着旅游业态的转型升级,行业企业对旅游类专业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除传统旅游通用技能、核心技能等显性技能外,还需要职业院校的学生掌握互联网思维、创新创业意识等隐性技能。这就需要职业院校把人才培养置于专业群视域下,既能立足专业高峰培养专尖人才,也能基于专业群培养复合型人才。本文以无锡旅游商贸分院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专业、研学旅行服务与管理专业所组成的专业群为研究对象,对旅游行业现状、人才培养需求以及五年制高职旅游类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

一、五年制高职旅游类专业群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

(一)旅游综合体的大量涌现急需“旅游+”复合型人才

疫情后,倒下了一批旅行社,涌现了一批旅游综合体。旅游综合体是指在一定的物理空间内,依托旅游吸引物,将旅游、文化、商业、演艺、康养、房产等要素有机结合的旅游生活空间综合体。[1]如无锡灵山的拈花湾小镇,作为一座集旅游度假、会议酒店、商业物业于一体的世界级禅意旅居度假目的地,其文旅人才需求已远远不同于传统旅游业态的需求规格。在《拈花湾客栈管家岗位指导手册》中,对客栈管家一职共明确了15个关键时刻共98个技能点。从“拈花湾客栈管家岗位的服务关键点示意图”(见图1)可以发现,客栈管家需要完成从客人预定到客人离店的工作全流程,以客人景区生活为中心,要为客人提供基本的酒店生活服务,适时有效地促进二次消费,还要为住店客人进行小镇旅游活动的设计与导览。在传统酒店业态中,这些服务是由不同岗位的人员合作完成的,但在旅游综合体中,就需要复合型人才来完成以游客为中心的全流程旅游接待。所以说,“旅游+”的复合型人才区别于原来的岗位人才,是能胜任全工作流程的跨界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打破现有的专业壁垒,以技能领域进行旅游类专业群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培养全域旅游、文旅融合新时代所需的“旅游+”的复合型人才。

(二)线上旅游的广泛应用急需“互联网+”创新型人才

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是残酷的,但对于变革者而言也蕴含着发展的机遇。自疫情发生后,旅游企业加快线上旅游的发展和应用,逐步形成线上营销推广、线下体验接待的双线运营模式,在线预定、自媒体营销、直播带货、云游促销、网红IP打造、虚拟沉浸体验、AI导游等成为旅游企业招徕客源、扩大市场、塑造品牌的主要抓手。疫情倒逼企业转型,同样也促使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进行转型。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很多传统专业已悄悄地加上了大数据、数字化、智能化等关键词。专业名称的提档升级意味着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技能教学的重大变革,职业教育迎来了“互联网+”与传统专业深度融合的新时代。[2]在此背景下所培養的“互联网+”创新型人才,并非要去开发新技术,而是在具备旅游类专业通用技能、核心技能的基础上,应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意识、新媒体技术等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在传统的旅游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开设旅游新媒体、旅游大数据分析等新课程,或在传统专业课程教学中植入互联网大数据和虚拟仿真等新内容、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培养智慧旅游时代所需的“互联网+”创新型人才。

(三)旅游IP的深度开发急需“文化+”创意型人才

个性化旅游时代已悄然开启,旅游需求升级空间凸显,旅游IP正逐渐成为新型旅游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旅游IP是指在知识产权框架下,对旅游产品或旅游企业的独特性、个性化的深度挖掘和创意呈现,如故宫博物院的故宫文旅超级IP。新时代,国家把文旅产业作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产业进行打造,文旅产业的文化属性已经大于经济属性。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文创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词汇,“文化+”创意型人才并非强调艺术设计能力,而是指旅游人才能基于文旅知识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旅游产品等进行创新创意升级。新时代旅游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而是强调紧贴生活、浸润文化、渲染美学、注重创新的智力创造。培养有创意的旅游人才,职业院校要开设旅游美学等相关课程,对学习环境进行美学设计,组织创新创意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及时关注文旅发展的新动态,培养学生敏锐的创新创意“触角”。

二、五年制高职旅游类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设计

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行业需要复合型、创新型、创意型人才,而五年制高职在该类人才培养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就开始接触专业基础知识,开展专业认知实践,其专业意识、职业素养、劳动习惯等启蒙较早,基础较扎实。此外,五年的长学制能有效地保障横向贯通、纵向递进的多元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基于五年制高职的长学制特点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旅游类专业群的实践教学体系可构建为“三能两线一目标”(见图2)。“三能”是指底层共享的三种通用技能、中层分列的三类核心技能、高层互选的三层拓展技能;“两线”是指基于思政融合的育人线和基于产教融合的成才线;“一目标”是以培养充满创意、情感丰富、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旅游人才为目标引领。

(一)底层共享的通用技能实训模块化课程

底层共享的通用技能实训模块化课程开设在五年制高职的低年级(一、二年级)阶段。在此阶段,旅游类专业群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素质拓展课等课程基本一致,通过挖掘旅游概论、职业礼仪、信息技术、专业认知性实践等课程中的技能点和素养点,以课程嵌入、集中实践周、大作业等教学形式将若干技能点重组为三个通用技能实训模块,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夯实基础(见下页表1)。

(二)中层分列的核心技能实训模块化课程

中层分列的核心技能实训模块化课程开设在五年制高职的中年级(三、四年级)阶段。在此阶段,由于研学旅行服务与管理、旅游管理、导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同,所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各自侧重于旅游行业不同的领域。如研学旅行服务与管理专业偏重于产品开发(研学课程设计和实施),旅游管理专业偏重于市场运营(旅游业务和旅游营销),导游专业偏重于游客接待(国内导游和海外领队)。[3]中层分列的核心技能实训课程以旅游产业链的产品开发、市场运营、游客接待三大领域进行分类设计,三个专业通过引入不同的工作任务、创设有针对性的工作情境,灵活选择模块或项目开展具有弹性的技能训练,实现人才的专门化培养。比如,研学旅行服务与管理专业要开展研学旅游线路设计实训,可选择“B1产品开发实训”模块(见表2),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如“苏锡常博物馆研学之旅”的线路设计)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实训;旅游管理专业开展产品开发实训,则可以引入其他具体的工作任务(如“古运河红色水上游”产品开发)来开展情境实训。

(三)高层互选的拓展技能实训模块化课程

高层互选的拓展技能实训模块化课程开设在五年制高职的高年级(五年级)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已经掌握旅游类专业通用技能和核心技能,也基本明确了未来就业方向。通过开设特色选修课、综合实训课、企业实战课等鼓励学生自主选课,实现个性化发展。这一层次的课程主题和教学内容应依据行业企业的发展变化进行灵活设置,在课程形式上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校内校外混合课程等多种形式,通过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等灵活应对旅游行业产业的动态更新(见表3)。

(四)思政、产教双线融合贯穿育人成才课程

在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两条重要的主线(一条是基于思政融合的育人线,一条是基于产教融合的成才线)融合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

1.思政融合,强化课程育人功能,培养文化使者。

旅游类专业学生作为文化宣传的使者,必须具备正确的价值观,能用自身言行感染游客,传递美好、传播文化、传达文明。在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要强化课程育人功能,以“文化使者”为培养目标,结合技能训练内容有机融入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绿色发展、科学探究、使命意识等思政育人目标。通过技能实训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感;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践活动,使其形成端正、热情、耐心的态度,养成严谨、细致、高效的工作作风,具备新发展理念;通过团队协作、师生互动,提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主题交流、分析研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产教融合,凸显企业育才担当,培养能工巧匠。

以学校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主要承担了显性技能、低阶技能的训练,而隐性技能、高阶技能往往需要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去培养。所以在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要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把部分实践教学模块、教学项目和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相结合,引入企业课程、企业技术、企业任务、企业导师、企业场景、企业评价等,设计若干综合实训项目、企业跟岗顶岗项目,在实景、实境、实战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五年制高职旅游类专业群实践教学的實施保障

(一)智能化实训基地的校企共建

复合型、创新型、创意型人才培养与传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相比,更强调对人的思维、意识、素养的全面培养。传统的技能教学场所已不能满足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五年制高职院校要对实训基地进行智能化改造。

实训基地首先应该是理实一体的教学场所,在环境设计和整体布局上要兼顾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兼顾个人学习和小组协作,可以采用移动桌椅、移动终端来灵活调整教学环境布局,保障不同模式的实训教学。其次是要具备虚实相融的实训设备,如移动平板、一体机、三维虚拟穿戴设备等,保障专业群能够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开展沉浸式的虚拟实训,或依托专业视频平台开展协作式的协同实训。最后要和企业共建产教融合的工作场景,实现“实践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技术创新对接产业科技”的实景、实境、实战训练。

(二)信息化实训资源的系统开发

信息技术时代,旅游类专业技能教学与信息技术已经深度融合,无锡旅游商贸分院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了智能化“1+3+N”智慧实训导学系统,系统开发了1个云平台、3个实训系统、N个教学资源,由点及面覆盖学生理论学习、技能实训、考核评价等学习全过程(见表4)。

(三)“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动态培养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教学、轻技能的问题。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主要以教师取得技能等级证书为准,对“双师”素养、企业实践等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导致部分专业教师的思维、意识、能力、素养等滞后于行业企业。只有学校真正建立起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对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给予支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考核,才能切实提升教师的“双师”素养。此外,学校应通过校企合作进行新技术研发、教学资源开发、活页式教材开发、1+X证书研发和培训等。学校只有深入企业一线,掌握最新动态,才能及时转化校企合作成果。

【参考文献】

[1]谢雯.旅游综合体的概念界定和规划要点(下)[N].中国旅游报,2011-11-02(011).

[2]冯霞敏.五年制高职旅游类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研究[J].江苏教育,2020(92):71-77.

[3]新版职教目录对接高质量发展[J].考试与招生,2021(5):37.

3859501908271

猜你喜欢

五年制高职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的教育策略研究
五年制高职护生谦虚心理品质培养实践研究
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学生工作的探讨
系统科学理论视角下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