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2021-03-21赵万兵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提出问题问题意识培养

赵万兵

[摘  要] 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生学习,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一种极其重要的能力素养,是鼓舞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关键. 文章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行了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提出问题;问题意识;能力;培养

不少教育者强调问题对于学生活动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强调将问题视为学习的动因,另一方面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将学习过程视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可见,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生学习,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一种极其重要的能力素养,是鼓舞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关键.

而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都能关注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落实,但对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显然,假如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问题意识,没有问题,那这样的教学就存在问题. 由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创新思维、发展学习能力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等方面有独特的价值,所以数学教师应认识到提出问题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并应抓住契机,通过示范、引导、诱导、点拨等方式,教会学生提出问题.

创设空间,教会学生“有疑”

要想提出问题,首先必须有疑,因为没有疑问将无法提出问题. 朱熹曾这样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为长进. ”由此可见疑问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对“无疑者”而言,首先需要教会其有疑,而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1].

在日常学习中,不少学生感觉自己一学就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很多时候他们并非没有疑问,而是未曾发现疑问,主要的原因有二:第一,缺乏对问题的深入钻研,不知从何而“疑”;第二,教师没有进行较好的引导,无法引发学生产生“疑”.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有“疑”呢?

1. 质疑习惯的养成

质疑既是鼓励思维参与的表现,又是多个思维碰撞的结果.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教材质疑、对教师质疑、对其他学生质疑,通过对不同对象的质疑来养成质疑的习惯. 当然,质疑的内容可以是某个问题的推理过程的严密性、解法的优劣性等,这些都是孕育提出问题能力的源泉. 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可以让他们产生疑问,并生成解惑的渴望,这样,则可以为提出问题创造良好的契机.

2. 保护并激起好奇心

一个人倘若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好奇,自然也不会有问题. 可见,好奇心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爱因斯坦也正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才发现了别人无法发现的问题,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萌生出一点好奇时,教师应予以保护,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内驱力,使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当学生的好奇心缺乏时,教师应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想方设法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3. 激勵和感染学生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因此,教师需要以自身的教学机智和教学素养,去感染和激励学生,并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中诱导和点拨他们发现问题. 例如,当学生提出一个独特的想法或问题时,教师应及时鼓励:“哇,我们班又诞生了一位小数学家. 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这样的激励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其他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能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并乐于提出问题.

精设课堂,培养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阵地,教师可以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一个独特的课堂导入、一个别样的问题情境、一个创意的探究活动、一个创意的作业设计……都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良好素材. 教学时,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契机,让学生自然地提出问题.

1. 情境创设,孕育问题

案例1 补角、对顶角.

师:同学们,你们的愿望是什么?想不想成为一名发明家?

生(齐):(兴趣盎然)想!

师:从古至今,一切发明皆源于发现. 所以,要成为一名发明家,首先需要学会发现. 下面,让我们像科学家一样来阅读课本中这段“小孔成像”的材料. (此时,学生早已跃跃欲试,认真阅读学习材料)?摇?摇

师:(拾级而上)如图1所示,图中有哪些熟悉的图形?

……

情境是孕育问题的“沃土”. 情境的创设可以为学生提供刺激信息,激起他们的兴趣,唤起他们的好奇,引发他们的发现欲,从而启迪思维,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引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质疑、提问和交流,他们很快便发现了图中有两条相交直线和4个角. 特别地,通过深入观察其中的角,学生还发现了它们的位置关系,于是对顶角概念的提出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2. 探究活动,培育问题

案例2 物体位置关系的确定.

问题:如图2所示,l为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随着点A在l上由上往下运动,一些线段和角的大小也随之变化.

(1)∠BAC的大小如何变化?

(2)当点A在什么位置时,△ABC是等边三角形?

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哪些变化?(PPT展示图形与已知条件)

生1:位置有变化.

生2:数量也有变化.

师:哪个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什么数量发生了变化?

生3:点A的位置发生了变化,AB和AC的长度发生了变化.

师:它们分别是如何变化的?

生4:点A向下运动,AB和AC先变短再变长.

师:二者的变化可有关系?

生5:点A的位置影响着AB和AC的长度.

师:这能说明什么?

生6:位置变化引起了数量变化.

师:那么,随着点A的运动,除了AB和AC的长度变化而外,还有什么变化?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交流中学生积极思考和质疑,发现了角的大小、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等均在变化,并解决了“当点A在什么位置时,△ABC是等边三角形”的问题)

师:“当点A在什么位置时,△ABC是等边三角形”这一问题我们已经解决,那你们可否仿照这个问题试着提出一个新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生7:当点A在什么位置时,△ABC是直角三角形?

……

探究活动的设计,为学生问题的提出指明了方向.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设计了合理的探究活动,并提出了有利于诱发学生提出有价值数学问题的问题,让学生的数学探究生动而有效,让课堂教学高效而充满活力,让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逐级攀升[2].

3. 课后作业,生长问题

案例3 一次函数图像.

生1:相交.

师:相交中哪一种情况比较特殊?

生2:垂直.

师:据此,你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课后去思考和完成.

……

练习和作业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可以充分发挥其独立主体的作用,所以练习与作业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四能的基本途径.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示范,为学生提供了提出问题的思路与技巧,这样,学生在课后作业中都能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如“当k和k有何关系时,两条直线垂直”. 这样教学,既达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又训练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技巧与能力,还将数学学习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总之,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基石,是创新的源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3].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加强对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更加深刻、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培养其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張奠宙,张荫南. 新概念:用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J]. 高等数学研究,2004(5).

[2] 徐秀红.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J]. 学周刊,2012(21).

[3] 韩继琼. 浅谈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 中学教学参考,2013(35).

3978501908243

猜你喜欢

提出问题问题意识培养
课堂五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中考中笔试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探索实践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