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叶皂苷钠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2021-03-20王会敏
王会敏
(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 郑州450003)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与长期卧床、静脉曲张、创伤等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血液高凝状态等有关[1]。 深静脉导管溶栓术是临床治疗DVT 的主要方法之一, 术后联合溶栓药物治疗,可提高血栓溶解率,降低术后复发率,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2~3]。 七叶皂苷钠是一种来源于七叶树科植物娑罗子的中成药,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微循环、保护血管壁等作用[4]。 有研究显示,七叶皂苷钠配合溶栓药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血液循环,提高DVT 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5]。 但七叶皂苷钠在DVT 溶栓术后的应用报道较少, 其作用效果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探讨七叶皂苷钠在DVT 患者静脉导管溶栓术后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72 例DVT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 例。 对照组男21 例,女15例;年龄40~75 岁,平均年龄(54.83±7.24)岁;病变肢体:左侧27 例,右侧9 例。 观察组男22 例,女14例;40~75 岁,平均年龄(54.22±6.95)岁;病变肢体:左侧29 例,右侧7 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肢体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2017 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6]中DVT 诊断标准;处于急性期,单侧发病;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3 个月内存在脑出血或脑手术史者;合并恶性肿瘤者;严重高血压者;肝肾功能衰竭者;无法耐受静脉导管溶栓治疗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中途停止用药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下腔静脉滤器术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术治疗,先行健侧股静脉穿刺造影,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经腘静脉置入导管溶栓,将导管连接微量输液泵,交替泵入肝素与尿激酶。对照组在溶栓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0191)4 100 U 皮下注射,2 次/d,持续治疗10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在溶栓术后,将20 mg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国药准字H20003914) 溶于250 ml 生理盐水, 静脉滴注,1次/d,持续治疗10 d。
1.3 观察指标 (1)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CS5100 型,日本sysmex 公司)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2)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白介素-6(IL-6)、C- 反应蛋白(CRP)水平。(3)两组肢体消肿率比较。 测量双侧大腿、小腿周径,计算肢体消肿率=(治疗前患健侧周径差-治疗后患健侧周径差)/治疗前患健侧周径差×100%。(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包括出血、疼痛、肿胀等。(5)两组复发率比较。 治疗6个月后经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患者复发情况,复发标准: 经静脉血管彩超或患侧血管造影检查, 发现DVT 形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满足正态性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PT和APTT 高于治疗前,FIB 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IB、PT 水平低于对照组,APTT 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FIB(g/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PT(s)治疗前 治疗后APTT(s)治疗前 治疗后3.26±0.67*2.78±0.58*3.250 0.002 36 36 tP 11.34±2.37 11.48±2.23 0.258 0.797 15.69±2.83*14.78±2.65*1.408 0.164 30.68±4.36 30.12±4.47 0.538 0.592 34.67±5.19*35.24±5.24*0.464 0.644 4.27±0.75 4.32±0.81 0.272 0.787
2.2 两组患者肢体消肿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大腿和小腿消肿率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肢体消肿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肢体消肿率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大腿消肿率 小腿消肿率对照组观察组36 36 74.81±5.2771.63±5.72 77.96±6.3474.75±5.84 tP 2.292 2.290 0.025 0.025
2.3 两组患者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IL-6 和CRP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IL-6(ng/L)治疗前 治疗后36 36 tP 32.64±5.12 32.95±5.07 0.258 0.797 27.23±4.25*23.58±4.37*3.593<0.001 12.89±0.68 12.73±0.71 0.244 0.808 8.21±1.66*6.38±1.54*4.849<0.001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出血、疼痛、肿胀等不良反应。 治疗6 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患者复发0 例,对照组复发2 例,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静脉导管溶栓术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DVT 方法之一,可以提高溶栓率,术后常联合尿激酶原、肝素钠、华法林等溶栓药物治疗,降低术后复发率。 七叶皂苷钠是一种天然植物药,具有抗炎、消肿、改善血液循环等多种作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脑出血、脑水肿、DVT 等治疗[7~8]。 既往研究显示,七叶皂苷钠联合治疗可以提高DVT 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因此,本研究观察了七叶皂苷钠在DVT 患者静脉导管溶栓术后应用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治疗后PT 和APTT 高于治疗前,FIB 水平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FIB、PT水平低于对照组,APTT 高于对照组,提示七叶皂苷钠联合治疗可以改善DVT 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有助于DVT 血管再通。 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大腿和小腿消肿率高于对照组,说明七叶皂苷钠可以更有效地缓解下肢肿胀。 治疗后两组血清IL-6 和CRP 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IL-6和CRP 均为临床常用的炎症标志物,可以诱导血管内膜损伤,促进血栓形成[9]。董晓华等[10]研究显示,七叶皂苷钠能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发挥抗炎、消肿、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对DVT 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表明七叶皂苷钠应用于DVT 患者静脉导管溶栓术后治疗,可以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七叶皂苷钠治疗可以有效降低DVT 术后的炎症介质水平,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缓解下肢肿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