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遗传性头部多发外毛根鞘囊肿一家系

2021-03-20李宇玥李冠军于伟张芬李嘉庆王春雨张庆泉

关键词:毛根遗传性肿物

李宇玥 李冠军 于伟 张芬 李嘉庆 王春雨 张庆泉,3

外毛根鞘囊肿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常见为多发性肿瘤样疾病。我科收治多发性外毛根鞘囊肿1 例,并追踪了家系发病图谱,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图1 头皮多发毛根鞘囊肿

病历摘要:先证患者:男,36 岁。因发现头部肿物 10年,术后复发 4年,于 2019年 11月 17 日来山东烟台芝罘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10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头部多发隆起肿物,约“黄豆粒”大小,于当地医院就诊,考虑皮脂腺囊肿并行手术切除(具体不详)。4年前再次发现头部多发肿物,无红肿不适,肿物逐渐增大,未特殊处理。半月前发现头部左侧一肿物破溃,流脓,治疗不愈而来就诊。既往体健。查体:头部多发隆起肿物,可见8 枚,活动可,无压痛,较大者位于头后左侧,质软,约2.0cm×2.0cm×3.0cm,有破溃,可见血痂,余肿物未见破溃,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图1)。入院后行皮下软组织超声示头部多发囊性肿物,提示皮脂腺囊肿?(部分感染)。于11月18 日在局部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切除头部白色类球形肿物共8 枚,其中6 枚呈实性,2 枚内含有黄白色囊液,无异味(图2),切除后修剪皮肤对位缝合,切口愈合良好。术后病理报告:毛根鞘囊肿伴钙化(图3)。随访至今未复发(图4)。向患者交代病情,并追踪病史及家族史。患者有明确的家族史,先证患者的外公、舅舅、姨妈、母亲、姨表兄弟、舅表兄弟等9 人患病(图5)。

图2 手术标本,6 枚实性类球形肿物(左),2 枚囊性肿物(右)

图3 病理报告毛根鞘囊肿伴钙化HE×40×200囊壁由鳞状上皮组成,缺乏颗粒细胞层,最浅层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

图4 术后随访情况

图5 多发性外毛根鞘囊肿患者家系图谱,箭头所指为先证者

2 讨论

外毛根鞘囊肿(trichilemmal cyst)又名藏毛囊肿、毛发囊肿。1969年Pinkus 证实外毛根鞘囊肿起源于毛囊外根鞘,病变可能因某些基因的改变导致该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1],但是该基因的改变尚不清楚。

本病大多为多发性囊肿,也有少数为单发性囊肿。常为发生于头皮含有角蛋白及其破坏产物的多发性囊肿,其上皮结构与外毛根鞘类似,所以该囊肿常见于毛囊密集的部位,90%以上的囊肿见于头皮部位,因该部位毛囊密集分布[2]。也有发生于眼睑、骶部、躯干和四肢的报道。发生于头面部的多为圆形较硬的结节状物,表面光滑,可推动,本例先证者即属于此,病程缓慢发展。

一般认为外毛根鞘囊肿是一种多发性的遗传性囊肿,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表现为家族性,所以又称其为遗传性外毛根鞘囊肿(hereditary trichilemmal cyst)。Seidenari 等提出了遗传性外毛根鞘囊肿的诊断标准:①至少2 个一级亲属,或在连续两代人中至少3 个一级或二级亲属诊断为外毛根鞘囊肿;②至少有1 个诊断为外毛根鞘囊肿的患者年龄<45 岁;③多发或直径>5.0cm,或少见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例如增殖和骨化的外毛根鞘囊肿[3]。患者有明确的家族史,本例患者的外公、舅舅、姨妈、母亲、姨表兄弟、舅表兄弟等多人患病,且未患病的两家个体,其后代也没有再患病。有认为女性发病多于男性,主要发生于成年人,但是本家系追踪到发病9 例,6 例为男性。

值得注意的是,毛根鞘囊肿的皮损进程缓慢,可有局部侵袭,极少数发生恶变,也有如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肿瘤的报道[3]。有研究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就可能导致恶变发生[4]。若恶变可有远处转移[5]。该病临床上常与皮脂腺囊肿混淆,通过病理不难鉴别[6]。

治疗方法为彻底手术切除,手术中若残留囊壁组织可致复发。头皮的外毛根鞘囊肿由于囊壁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且囊肿质地较硬[7,8],便于分离,在切除时使用较小的手术切口可将囊肿完整摘除。本例6 个肿瘤分离容易,2 个肿瘤液化予以扩大切除。具体情况手术中具体掌握。

猜你喜欢

毛根遗传性肿物
拇指关节腱鞘囊肿合并滑膜软骨瘤1例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先天性外眦肿物合并眼睑畸形2例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冥婚
提高对遗传性心律失常的认知与诊疗水平任重道远
自由职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