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03-19亓玉成
亓玉成
【摘 要】先进的教育理念是随着教育工作的具体实践,并结合原有的教育理论,不断产生和发展的。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应当是自主建构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理解与接受教师所讲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对教师认识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有非常大的帮助,教师应当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完善自身的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构主义;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6-0131-02
【Abstract】Advanced educational concepts are continuously produced and developed with the specific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work, combined with the original educational theory. Under the new educational background, teachers should change their own teaching methods, and students' learning should be a process of 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not just a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and accepting the teachers' knowledge.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has a great help for teachers to recognize the changes in students' learning methods and students' own learning needs.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ir own teaching desig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theory. This article mainly briefly analyzes this.
【Keywords】Constructivism;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strategies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是自主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方式,正确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具体的知识,还能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促进自身能力与思维的发展。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符合化学知识本身的特点,也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学习化学时,相比于被动接受,主动学习更能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中的乐趣,不论是化学原理的学习,还是化学实验的探究,学生都可以从中感受到化学的无穷魅力。
一、创设课堂情境
学生的学习是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借助一定的情境,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将新的信息进行加工的過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适合学生完成一部分与日常生活有一定联系的化学知识学习,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常识,将新的化学知识与之融合起来,对新的化学知识进行加工,进而产生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创设课堂情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一途径了解具体的知识性内容。创造情境的方式能够使学生了解具体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也可以换一种角度来学习,学生能够在参与情境的过程中对知识本身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创设课堂情境时,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等辅助性教学手段的作用,使情境的创设更加真实,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要求,也符合学生通过主动建构完成学习的实际情况。除此之外,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回归课堂主体,也是很多教师已经践行到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的主体性有多个方面的体现,教师可以经常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主动探究的方式学习化学知识,还可以根据知识的难度组织翻转课堂,由学生完成部分知识的讲解。翻转课堂的核心是“翻转”,即教师与学生进行某种程度的角色互换,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时,学生自身的直观感受会更加强烈,整个课堂就演变为学生自己的课堂。
例如,教学“生活中的酸和碱”这一部分内容之前,考虑到本节课的主要知识以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酸和碱的了解,教师可以留给学生课前任务,总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类有哪些,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提醒学生不能直接将结论告诉其他同学,而是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看看其他同学能不能猜出自己选择的物品是酸还是碱,这种方式类似于由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应用。通过这一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对于酸和碱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提升,在进行酸和碱的识别学习时,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三、组织协作学习活动
协作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的有关要求之一,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范围有限,在接触自己尚未了解过的化学知识时,容易出现因认知范围狭窄而导致的各种学习问题。结合这一情况,组织协作学习活动非常有必要,学生能够在写作学习的过程中与他人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特长,在与他人进行协作时,学生的个人特长得以发挥,可以使学习效率更高,每个学生也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在完成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时,如果学生以个人形式完成,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即使花费较多的时间,也不一定能够完全解决,但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观点与看法,学生之间想法的碰撞会产生众多新颖的想法,甚至还会有教师都想不到的观点产生。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存在目的性不强、针对性较弱的特点,教师可以留给学生某一特定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完成探究过程。
例如,教学“金属的性质”这一节内容时,播放金属在空气中发生变化的视频非常直观,在学生受到视觉冲击之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效果更加显著,学生可以共同分析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可能有哪些。本节课的重点是对金属性质的分析,虽然金属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但由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具备极高的专业性,有一定的难度,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会比学生个人独立思考更加有效。
四、深化多方主体间的对话
对话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另一重要含义,对话教学法在各个阶段的教学都有非常普遍的运用,根据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三种,其中,前两种是应用非常普遍的,第三种则是随着生本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逐渐兴起的。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主要是指学生对教材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过程,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含义的具体表现。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深化多方主体之间的对话要求教师立足对话教学的主要目标,并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设计不同的对话策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完成化学知识学习,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生对话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除了组织协作学习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构建学生之间分享学习经验的平台,促进学生之间取長补短。为了深化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理解与感悟。
五、结语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也可以满足学生个人的学习需求。在创设课堂情境时,教师可以发挥辅助性教学工具的作用,使情境更加生动,更能吸引学生。在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时,也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知识理解和学习过程中,使化学学习不再是简单的基础知识学习。对话教学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应用,组织多主体间的对话,发挥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作用,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付凤霞.如何实施初中化学情境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9(09).
[2]沈红霞.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初中化学教学的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04).
[3]陆信芳.谈建构主义协作学习理论在初中化学课堂实际教学中的践行[J].新课程(中),2015(08).
(责任编辑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