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行血治风止痒汤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52 例

2021-03-19葛维维陈再明吴事仁吕曹华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行血皮损病程

葛维维,陈再明,吴事仁,吕曹华,林 华

(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浙江 台州 317200)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发生在局部或全身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常见皮肤病,其发病与环境、各种物质刺激、药物以及疾病相关[1]。老年患者因机体功能减退、基础疾病、服用药物等原因是该病的高发人群[2]。该病临床常表现为无固定部位的皮肤瘙痒,患者因不能忍耐而反复搔抓,出现皮肤破损、抓痕、结痂、抓挠部位皮肤颜色加深等[3]。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病程长、瘙痒感觉时轻时重、反复出现,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上西医对于该病的治疗常给予抗组胺类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免疫调节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内服联合外用及物理治疗,起效快、近期效果较好,但远期效果欠佳、复发率高,且药物引起的副作用较多[4]。中医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对皮肤瘙痒症的治疗方法全面多样,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方法临床疗效显著。本文运用自拟行血治风止痒汤联合西药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3 月本院皮肤科住院部及门诊诊治的老年皮肤瘙痒患者104 例,将上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 例,男性29 例,女性23 例;平均年龄(62.5±4.8) 岁;平均病程(1.45±0.41)年。观察组52 例,男性32 例,女性20 例;平均年龄(63.8±5.1)岁;平均病程(1.51±0.38)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纳入标准 1)符合皮肤瘙痒症诊断标准者[5];2)60 岁≤年龄≤75 岁;3)临床资料完整者;4)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本治疗方案。

1.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诊断标准者;2)合并有糖尿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肾病、肝胆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其他疾病者;3)瘙痒部位皮肤抓挠后严重溃烂、瘢痕、感染者;4)合并有呼吸、循环等系统严重疾患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健康宣教,嘱患者保持瘙痒部位皮肤清洁,穿宽松衣服;规律作息,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饮料;皮肤瘙痒时避免用频繁抓挠、摩擦等加重皮损的方法止痒。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80014)口服,10 mg/次,1 次/日,尿素乳霜(浙江康恩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2524,规格:35 g/支)适量涂抹于患处皮肤、3 次/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行血治风止痒汤辅助治疗,当归15 g,白芍15 g,川芎12 g,黄芪15 g,熟地黄15 g,乌梢蛇9 g,防风12 g,荆芥10 g,赤芍12 g,苦参12 g,白芷10 g,甘草12 g,上药水煎服,每日1 剂,取汁300 mL,早晚分服,连续治疗1 个月。

2.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隐疹”的有关标准[6]。

2.3 继发皮损评分 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继发皮损情况,评估内容包括抓痕、血痂、色素沉着3 项,按从无到重分为0~III级,分别对应0、1、2、3分。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16.0版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进行χ2、t检验。P<0.05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继发皮损评分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继发皮损评分比较分)

4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老年皮肤瘙痒症的发病率高达17.28%[7],该病发病率高、病程易反复,在病程中多数患者常因无法忍受瘙痒感而反复抓挠皮肤,易加重搔抓-瘙痒循环及局部皮肤损坏,严重者会引起感染和心理状态的变化[8]。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无特效方法,缓解症状、延长发作间期、减轻和恢复局部皮损是本病的治疗目的。

老年皮肤瘙痒症中医学属于“风瘙痒”“风痒”“隐疹”“痒风”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患者因年老脏腑功能衰退,气血生化匮乏,血不足无以濡养皮肤腠理则发为痒,正如《丹溪心法》中所言“诸痒为虚,血不荣于肌腠,所以痒也。”;另外老年患者正气不足,导致肌肤卫外功能下降,易受风淫之外邪侵袭,风淫之邪侵入腠理后易生风化燥,正气与风淫相搏,肌肤失养则发为痒,正如《金匮要略》中所说“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及《备急千金要方》中所言“风邪客于肌中,则肌虚,淫气妄行之,则为痒也”,“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宜养血行血、祛风止痒[9]。本文运用自拟行血治风止痒汤辅助治疗,方中当归补血活血,白芍养血敛阴,川芎活血行气祛风,黄芪补气固表,熟地黄滋阴养血;乌梢蛇祛风通络,防风、荆芥发表散风;赤芍凉血散瘀,对皮损后瘢痕具有修复作用[10],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白芷散风除湿,能改善微循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神农本草经》记载其可“长肌肤、润泽”、《日华子本草》记载其可“止疼生肌”;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甘草水煎剂可促进机体皮脂产生,其提取物甘草酸等能扩张毛细血管、促进微循环,可减轻皮肤瘙痒、且有利于皮损的修复[11]。诸药合用共起养血行血、祛风止痒、生肌润肤之功效而达到治疗目的。

本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继发皮损抓痕、血痂、色素沉着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3项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表明自拟行血治风止痒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继发皮损;为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行血皮损病程
封面照片说明
养阴行血方对视网膜光损伤保护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研究
皮损点状切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肛门瘙痒症43例
颞叶癫痫脑灰质和白质减少及其与病程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