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2021-03-19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穴位下肢血栓

王 园

(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8)

剖宫产是产科中较为常见的分娩方法,常应用于产程迟滞、妊娠胎儿窘迫、胎位不正、多胞胎以及严重妊娠并发症等不适宜自然分娩的孕产妇[1]。近年随着不适宜进行阴道自然分娩的孕产妇增多,剖宫产率也随之上升,导致孕产妇并发症发生也越多[2]。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非正常凝结,造成血管堵塞,导致血液回流不畅;症状轻者下肢疼痛、肿胀,严重者可导致溃疡、湿疹,若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导致病情危急[3-4]。西医临床上预防DVT主要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等,虽然有较好预防效果,但是有导致出血的可能,因此在服用期间需要进行凝血机制的监测[5]。中医药在剖宫产术后DVT的防治上具有明显优势,可通过多环节、多靶点、多方式发挥作用。2019年5月-2019年9月笔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防治剖宫产术后DVT,效果理想,今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5月—2019年9月122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61例,初产妇45例,经产妇16例,年龄范围20~34岁,平均年龄(28.31±5.15)岁,孕周36~41周,平均(37.95±5.62)周,孕次1~3次,平均(1.35±0.84)次;观察组患者61例,初产妇44例,经产妇17例,年龄范围21~34岁,平均年龄(29.03±5.21)岁,孕周36~41周,平均(38.03±5.34)周,孕次1~3次,平均(1.57±0.67)次。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1.2 纳入标准 1)剖宫产手术后患者;2)年龄20~45岁;3)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史者;2)术后已经确诊为DVT者;3)凝血功能异常者;4)合并心肺、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5)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6)药物过敏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伊诺肝素常规治疗,即术后12 h开始,皮下注射伊诺肝素(Sanofi-Synthelabo Limited,H20100485,4 000 AxaIU/支)4000 AxaIU/次,1次/d。观察组患者使用超声电导定向药透治疗仪(南京鼎世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穴位贴敷理疗;取穴三阴交、阳陵泉、环跳、伏兔、髀关、委中,于定向透药治疗仪专用理疗电极片中心涂抹本院自制化瘀通脉膏(三七粉、血竭粉、制乳香、制没药、大黄、黄柏、车前子、苍术、冰片按10∶10∶10∶10∶5∶5∶5∶5∶1比例制成),穴位贴敷6 h/次,1次/d;观察患者贴敷处是否出现水泡及皮肤红肿等现象,如果出现此类症状则立即终止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7 d。

2.2 观察指标 1)观察2组患者术后有无DVT症状和体征,每日对患者的双下肢进行周径测量,对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走行区域的皮肤温度、皮肤色泽及足背动脉动情况进行检查,记录患者出现下肢疼痛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DVT发生率,DVT的诊断参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3版)”[6];2)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D-dimer)水平采用全自动化生化仪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水平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测定。

2.3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患者数据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2组患者下肢疼痛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DVT发生率 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下肢疼痛、下肢肿胀和DVT发生率比较[例(%)]

3.2 2组患者疗前、疗后D-二聚体、血小板水平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2组患者疗前、疗后D-D、PLT水平比较

4 讨论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学“股肿”“脉痹”“恶脉”范畴,患者常因剖宫产术后气血虚弱,气虚无力推动血脉运行,加之较长时间卧床,气血运行不畅,造成下肢瘀血阻滞脉络,血液回流受阻,引发本病;血瘀又妨碍气机运行,气机不畅、瘀血阻滞有可影响水液代谢失常,水湿内生,酿生湿热,流注下肢,引发本病。针对以上病因病机,治疗上宜采用益气活血、清热除湿的治疗法则;笔者采用本院自制的化瘀通脉膏进行穴位贴敷以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穴位贴敷疗法作为中医外治特色疗法之一,笔者通过该疗法将中药作用于腧穴,通过穴位、经络对机体的整体调节,发挥药物与经穴的双重功效,以达到预防剖宫产术后DVT的目的。文中所选穴位三阴交、阳陵泉、环跳、伏兔、髀关、委中,三阴交为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交汇之穴,有健脾利湿、强筋之功效;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有舒筋、壮筋的作用,《针灸大成》言其“主膝股内外廉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环跳为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有祛风除湿、利腰腿的作用;伏兔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主治下肢麻痹;髀关健脾除湿;委中穴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超声电导定向药透治疗仪综合了超声波技术以及中低频脉冲电流技术,利用电疗作用以及超声波的空化作用、机械作用、热效应有效促进药物透皮吸收。自制的化瘀通脉膏其中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血竭祛瘀定痛;乳香活血、消肿、定痛;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大黄凉血逐瘀;车前子、黄柏清热利湿;苍术燥湿健脾;冰片清热止痛,辛香走串,增加药物吸收。

从本临床观察对比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下肢疼痛、下肢肿胀、DVT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剖宫产术后12 h)均明显减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减低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小板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而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表明,使用中药穴位贴敷能够有效预防DVT形成,显著降低DVT发生率。

猜你喜欢

穴位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