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术和胃方治疗阿片相关性便秘的疗效观察及对IL-6、TRPV1的影响

2021-03-19陶智会徐蔚杰周之毅靳永杰于小伟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阿片阿片类白术

陶智会,仝 欣,徐蔚杰,周之毅,靳永杰,李 敏,于小伟

(1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肿瘤科·上海 201899;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上海 200003)

阿片类药物作为最常用的中-重度癌痛镇痛药物[1-3],虽然总体安全有效,但在有效控制癌痛的同时,常伴有恶心、呕吐、便秘、呼吸抑制、精神错乱、尿潴留等诸多毒副作用,其中便秘是最为常见,发生率高达90%~100%[4]。临床上称之为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opioid induced constipation,OIC)。临床发现OIC会持续存在于用药的全过程中,并随药物剂量増加,程度随之加重,明显制约了阿片类药物的有效使用[5],严重影响癌痛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使用泻剂治疗OIC,疗效并不令人满意,另外滲透性泻剂、润滑性泻药、盐类或刺激性泻药也具有如腹泄、腹痛及加重便秘等不良反应,而且疗效难以持久[6-8]。因此,发现一种能够治疗阿片相关性便秘药物显得格外重要。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以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之“白术和胃丸”化裁的白术和胃方治疗阿片相关性便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临床以白术和胃方口服治疗阿片相关性便秘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为2017年10月—2019年12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肿瘤科住院及门诊、专家门诊病人,共72例,均符合阿片相关性便秘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脱落患者2例(治疗组:疾病进展出现肠梗阻1例;拒服中药1例);对照组:剔除1例(长期服用比沙可啶1例),最终完成病例69例。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便秘诊断标准,辨证属脾虚津亏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6年美国胃肠病委员会(AGA)发布的功能性便秘罗马IV诊断标准[10]。

1.3 纳入标准 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或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外贴止痛治疗≥1 周,出现便秘的患者;符合罗马IV功能性便秘相关诊断标准;年龄18~75 岁;KPS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能充分理解本研究的情况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脱落与剔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的患者;2)因肠道器质性病变导致肠道狭窄或因肠梗阻引起便秘者;3)合并严重的心、肾、肝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4)妊娠及哺乳期妇女;5)未按计划执行治疗者;6)治疗过程中自动退出或发生意外情况不能坚持者;7)试验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特殊生理变化,不接受试验,并计入不良反应。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杜密克(乳果糖,荷兰雅培制药公司 批准文号:H20110266)15 mL/次, 每日3 次口服,共14 d。治疗组予口服白术和胃方:生白术60 g、半夏12 g、厚朴12 g、陈皮12 g、党参15 g、炙甘草6 g、枳实30 g、槟榔15 g、生姜9 g、知母9 g,每日1 剂,由本院制剂室代煎,每剂400 mL,分两次口服,每次200 mL,早晚餐后半小时温服;14 d为1 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吃蔬菜瓜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少吃煎炸油腻的食物。服用杜密克或白术和胃方失败者予比沙可啶(1片口服)/甘油灌肠剂200 mL灌肠行解救性治疗。

2.2 疗效标准 参照《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11]制定:症状消失为痊愈,症状改善百分率≥80%为显效,50%≤症状改善<80%为有效,症状改善<50%为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负值时为恶化。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后总积分差/治疗前总积分]×100%。

2.3 观察指标 1)肠功能指数(BFI)、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BSFS)[12]。2)KPS评分:以Karmofsky(KPS)行为状况评分标准为指标,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均予评分,评价生活质量改善情况。3)便秘中医证候积分: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排便无力程度等主症根据严重程度分别记为0、2、4、6分,纳呆、腹胀、口干少津、乏力、手足心热、心烦少寐等次症根据严重程度记为0、1、2、3分,舌脉未计分。4)血清TRPV1、IL-6、IL-12检测: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后保存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试剂购买自格微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定性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88.2%)显著高于对照组(65.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肠功能指数(BFI)、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BSFS)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FI、BSFS评分比较分)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分)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次症和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次症和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分)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RPV1、IL6、IL-12水平比较 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RPV1、IL6水平比较

4 讨论

阿片类药物源于罂粟碱及其衍生物,具有辛温燥烈之性,久用可耗气伤津;而肿瘤患者,或久病正虚邪恋,精气亏虚,或年老体虚,脾肾不足,或放化疗后脾胃受损兼有热毒留恋,临床可见气虚、津亏、阴虚、血虚、血瘀、气滞、热毒蕴结等虚实错杂的病理表现,再行服用温燥之剂,更易耗伤津液,而多发便秘。阿片药物所致便秘病机在于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脾虚则无力运化水湿,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肠道发生壅滞。《医经溯洄集·小便原委论》“水者气之子也,气者水之母。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滞”,一者脾虚无力运化,导致难以行水,二者燥热伤津,无水所行,导致大便干结难下。由此可见,气虚、气滞致使津液的停滞,加之燥热内盛,阴虚津亏等而无津液之润养,必进一步加重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症状[13-16]。故此,本病属虚实夹杂,治疗应益气行气通腑。

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之白术和胃丸恰合本病病机。“白术和胃丸治久病厌厌不食,而脏腑或结或溏,此胃气虚弱也,常服则和中理气,消痰祛湿,和脾胃,行饮食”;可见白术和胃丸具有健脾和胃、理气化湿,双向调理胃肠功能的作用,切中OIC之虚实夹杂、脾虚津亏之病机。从传统及现代医学来讲,其组方中生白术为补虚药,《温病条辨》云:“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生白术具有补脾益气、燥湿行水之功,行水则促进津液输布,水行当行之处则大便得润,其用于通便作用可见于《伤寒论》桂枝附子汤证中:“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方中重用为君药,以“增水行舟”;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厚朴行气宽中、燥湿除胀;陈皮健脾和胃、行气调中、降逆化痰;三者共奏行气宽中、调畅肝胃气机的作用,三者共为臣药;党参益气健脾,养血生津;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槟榔降气行滞,行水破积滞,三者为佐药以增强君药及臣药的健脾益气,行水导滞作用;炙甘草为佐使,入脾胃二经,具有补脾和胃、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之功;在原方的基础上知母滋阴润燥、清热润肠;生姜护胃调中化裁为白术和胃方。全方合用具有健脾增津、润燥行滞、调节胃肠功能的功用,切合阿片相关性便秘之脾虚失、津气亏虚之病机。

IL-6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肿瘤诱导机体IL-6表达,同时IL-6的作为血管形成因子及促炎因子可促进肿瘤的进展,有研究显示IL-6是引起疼痛的重要介质及导致便秘的相关炎症因子[17]。TRPV1在体内广泛分布,是疼痛传入的重要离子通道,作为多种疼痛刺激的整合器,参与痛觉的传递和调节,在内脏痛中起十分重要作用[18]。本研究发现,白术和胃方在治疗阿片相关性便秘中,对IL-6、TRPV1均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进而可假设,癌痛及OIC的发生可能与多种炎性因子释放细胞介质及免疫调控失衡有关,中医药可能通过调控TRPV1或相关炎症因子改善癌痛及相关OIC的发生。

综上所述,白术和胃方经化裁可进一步拓展了其临床应用,切中OIC之病机,在治疗中可进一步提高患者健康状况,改善肠功能指数,提高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在治疗纳呆、腹胀、口干少津、心烦少寐等中医脾虚津亏证候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控相关细胞炎性因子及相关疼痛介质有关,值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猜你喜欢

阿片阿片类白术
无阿片类药物的全身麻醉策略在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阿片类药镇癌痛应避开四大误区
基于阿片受体亚型的药物研究进展
阿片受体类型和功能及其在猪脑中的个体发育特点
μ阿片受体在吗啡镇痛耐受中的研究进展
王付教授运用白术治疗便秘经验
加味增液承气汤治疗阿片类镇痛药所致肠燥津亏型便秘的疗效观察
白术的不同炮制法对临床作用的影响
中国科学家发现阿片受体相互功能调控新机制为提高阿片类镇痛剂的镇痛效果提供了一种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