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抗倒剂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21-03-19尤圣阳徐年龙周娜娜徐梦彬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乳剂叶绿素用量

尤圣阳,周 星,徐年龙,周娜娜,徐梦彬,王 升

(1.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新洋分公司,江苏盐城224314;2.江苏省盐城农垦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224314)

倒伏是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已成为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1]。水稻倒伏后,扰乱了叶片的正常分布,破坏了植物的群体结构,严重影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进而使水稻的灌浆受阻造成减产,同时给收割脱粒带来不便,出现落粒、穗芽现象,增加稻谷损失率[2-3]。水稻倒伏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现象,它受到自然环境、栽培技术、植物本身特性以及土壤本身的生态系统等因素的多重影响[4],因此深入开展水稻的抗倒伏研究,能够在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

防止倒伏主要从控制群体种植密度来掌握合理的水肥条件,以及采用化控技术来降低株高和增强茎秆强度2 方面入手[5]。水稻抗倒剂主要利用化学调控技术,通过一系列的植物生长调节剂(PGR)来调控水稻生长发育的栽培技术,它能显著降低植株的高度,使植株生长更加健壮,从而提高抗倒性[6]。目前在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控药剂包括矮壮素(CCC)和多效唑(PP333)等[7-8],但对于其他的抗倒药剂研究较少。本试验主要是通过选用2 种较常见的抗倒剂(抗倒酯和调环酸钙),每种药剂分别喷施3 种用量,来探究其对水稻株高、产量等的影响,旨在为水稻的化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0 年6 月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新洋农场(120°15′50″E、33°40′31″26N)开展。试验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候适宜。该地年均气温15.4 ℃,年均降水量1 080 mm,年均日照时间2 160 h,无霜期225 d。试验田为稻麦两熟种植制度,前茬作物为小麦。试验田土壤为壤性潮盐土,0~20 cm 土层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为:有机质含量24.2 g/kg,全氮含量1.84 g/kg,碱解氮含量120 mg/kg,速效磷含量18.5 mg/kg,速效钾含量98 mg/kg,pH值7.9。

1.2 供试材料

供试药剂:5%(质量分数)抗倒酯水乳剂和3%(质量分数)调环酸钙水乳剂,由南京尊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提供。15%多效唑由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新洋分公司提供。

供试品种:武育粳3 号。该品种全生育期150 d左右,属迟熟中粳类型,株型紧凑,株高88 cm 左右,分蘖性强,抗倒性差,穗型小,穗粒饱满,抗白叶枯病和基腐病,纹枯病中抗。

1.3 试验设计

该试验在江苏省盐城农垦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小10#田中进行,共设置8 个处理,分别为K1(5%抗倒酯水乳剂40 g/667 m2)、K2(5%抗倒酯水乳剂60 g/667 m2)、K3(5%抗倒酯水乳剂80 g/667 m2)、K4(3%调环酸钙水乳剂40 g/667 m2)、K5(3%调环酸钙水乳剂50 g/667 m2)、K6(3%调环酸钙水乳剂60 g/667 m2)、K7(15%多效唑50 g/667 m2,常规对照)、K8(喷施清水)。每个处理设置3 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为66.7 m2,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具体施用是在水稻的分蘖末期,人工手动喷施1 次,每个处理的用水量均为25 kg/667 m2。

1.4 试验田管理

水稻于2020 年5 月7 日落谷,6 月15 日机械移栽,10 月20 日机械收割。6 月14 日人工撒施基肥:尿素5 kg/667 m2+45%氯基复合肥(N、P2O5、K2O质量分数均为15%)25 kg/667 m2。6 月24 日施用第1 遍分蘖肥:尿素10 kg/667 m2;7 月1 日施用第2遍分蘖肥:尿素10 kg/667 m2。7 月23 日施用促花肥:尿素9 kg/667 m2+45%氯基复合肥(N、P2O5、K2O质量分数均为15%)10 kg/667 m2。8 月5 日施用保花肥:尿素6 kg/667 m2。

1.5 试验采样与测定

在水稻抽穗初期,每周定期用SPAD 仪器测定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 值);在水稻成熟后,调查水稻的有效穗数,之后于每个小区随机选取长势均匀一致的5 穴植株,对水稻的株高、各节间长度、穗长、实粒数、千粒质量进行调查汇总;每小区进行割方测产后换算成单位面积产量(kg/667 m2)。

1.6 数据处理

采用DPS 17.0 软件处理数据,用Excel 2010 软件制表和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抗倒剂处理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 值)的影响

由图1 可知,与常规对照K7(15%多效唑50 g/667 m2)相比,各个时期中其他处理的水稻叶绿素含量都低于对照;在5%抗倒酯水乳剂处理(K1、K2、K3)中,除了10 月7 日的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 值)随着药剂用量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其余时期都呈下降趋势;在3%调环酸钙水乳剂处理(K4、K5、K6)中,除了第1 次测定外,随着药剂用量的升高,其余时期水稻的叶绿素含量(SPAD 值)都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说明当5%抗倒酯水乳剂、3%调环酸钙水乳剂的喷施用量分别为40、60 g/667 m2时,水稻的叶绿素含量(SPAD 值)得到提高,增强了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

图1 不同药剂处理对不同时期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2 不同抗倒剂处理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由图2 得出,与常规对照K7(15%多效唑50 g/667 m2)相比,水稻的株高在喷施3%调环酸钙水乳剂(K4、K5、K6)和清水处理后的差异不显著。5%抗倒酯水乳剂处理(K1、K2、K3)后水稻的株高都低于常规对照,随着药剂用量的增加,水稻的株高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在K3(5%抗倒酯水乳剂80 g/667 m2)时株高最低,与常规对照差异显著(P<0.05)。说明喷施5%抗倒酯水乳剂对水稻的控高效果较好。

图2 不同药剂处理对成熟期水稻株高的影响

2.3 不同抗倒剂处理对水稻节间长度的影响

由表1 得出,各处理下水稻的第3 和5 节间长度差异不明显;5%抗倒酯水乳剂处理(K1、K2、K3)后水稻的第1、2 和4 节间都低于常规对照K7,但3%调环酸钙水乳剂处理(K4、K5、K6)后水稻的第1、2 和4 节间都高于常规对照。说明5%抗倒酯水乳剂主要是通过控制水稻的第1、2 和4 节间来达到控高效果,且喷施用量越大水稻的节间越短,而对水稻的第3 和5 节间的控制效果不明显。

表1 不同药剂处理对水稻不同节间长度的影响

2.4 不同抗倒剂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由表2 得,5%抗倒酯水乳剂处理(K1、K2、K3)后水稻的穗长都短于常规对照K7(15%多效唑50 g/667 m2),且随喷施用量的增加,水稻穗长逐渐变短,但3%调环酸钙水乳剂处理(K4、K5、K6)后穗长都长于常规对照;只在5%抗倒酯水乳剂80 g/667 m2处理下水稻的有效穗数才多于对照,3%调环酸钙水乳剂处理(K4、K5、K6)后水稻的有效穗数都少于对照K7。随着5%抗倒酯水乳剂用量的增加,水稻的实粒数呈降低趋势,但3%调环酸钙水乳剂处理后水稻的实粒数呈上升趋势且都多于对照。2 种抗倒剂处理后水稻的结实率都高于对照K7。5%抗倒酯水乳剂处理(K1、K2、K3)后水稻的千粒质量和产量都高于对照K7,但3%调环酸钙水乳剂60 g/667 m2处理下水稻产量降低。说明当喷施5%抗倒酯水乳剂40 g/667 m2时,水稻穗长变短,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都得到提高,产量排第一;当5%抗倒酯水乳剂用量为40 g/667 m2时,对水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提升效果较好。

表2 不同药剂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众所周知,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呈正相关,叶绿素含量直接影响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9-10]。研究表明,抗倒酯和调环酸钙能提高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进而增强水稻的光合作用[11-12]。在该试验中,5%抗倒酯和3%调环酸钙的用量分别在40 和60 g/667 m2时,水稻的光合作用较强,但都低于对照,这可能与2 种药剂本身的特性有关,且5%抗倒酯施用量过多会减弱水稻的光合作用[13],所以在实际生产中抗倒酯用量不宜过多。在控制株高方面,5%抗倒酯表现出明显的控制效果,且有效缩短了水稻的第1、2 和4 节间长度来达到控高效果,这与抗倒酯本身能抑制细胞伸长、增加分蘖有关。该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14]一致。在苗期喷施抗倒药剂后能够减缓秧苗生长,一方面通过抑制基部节间的伸长,降低株高,另一方面会通过促进秧苗分蘖来有效控制水稻秧苗徒长。

与常规对照相比,喷施不同用量的5%抗倒酯药剂处理后,水稻产量都得到增加且在40 g/667 m2时产量达到最高,可能是喷施该药剂使水稻体内的酶活性得到提高,促进了植株的碳、氮代谢,从而增强植株对水肥的吸收和干物质的积累,极大提高了水稻的灌浆速率,从而提高了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等,最终达到增产结果。然而,随着5%抗倒酯喷施用量的增加,虽能明显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但同时会对水稻的穗长产生不利影响。经田间多次查看,超过40 g/667 m2用量后,水稻的抽穗期明显推迟且穗长变短,建议抗倒酯用量在40 g/667 m2为宜。喷施50 g/667 m2的调环酸钙后水稻产量较高,仅高于5%抗倒酯用量为60 g/667 m2的处理,与抗倒酯相比,没有明显地缩短水稻的穗长,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也降低,但是实粒数和结实率较高。多效唑处理后水稻产量偏低。

综上,当5%抗倒酯药剂的用量在40 g/667 m2时,水稻的光合作用较强,株高得到有效控制,结实率最高,产量排第一。因此在实际生产中,5%抗倒酯用量在40 g/667 m2时,可能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及达到增产目的。未来还可研究在不同品种中不同时期混合喷施不同抗倒剂,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其抗倒机理,为作物的化控栽培技术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乳剂叶绿素用量
机油水乳剂绿色防治石榴树紫薇绒蚧
3%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注干剂配方研究
提取叶绿素
提取叶绿素
虾青素干乳剂制备工艺研究
锌对白菜和香葱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
绿茶保存要精心
含压裂液采出油乳化特性及破乳剂筛选研究
发明速递
2014年阿瓦提县机采棉脱叶剂筛选试验报告